古向伟
◆摘 要: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中父性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孩子、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父亲的“归位”。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原因和影响,提出重构父性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性教育;缺失;"归位"
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与父亲的良好教育紧密相关。但是现实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无论是衣食住行、生活起居,还是学习教育等其他方面,父亲应当承担的责任,潜移默化地被放在了母亲的肩上。经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发现,父性教育缺失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观念的影响。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认可“男主外,女主内”这种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父亲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妻子,自己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时,父亲就会跳出来指责妻子的教育,就是网上流传的“诈尸型育儿”。
2.现实因素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回到家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实在无暇顾及孩子的情况。有的父亲早出晚归,整天几乎见不着孩子的面。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一部分父亲离乡背井出去打工,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回家,孩子完全在母亲甚至是爷爷奶奶的教育下长大,这就是所谓的“丧偶式育儿”。
在父性教育缺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但在身高、体重、动作等生理方面稍显缓慢,最主要的是在心理方面普遍存在过于敏感、自信心不够、焦虑等现象。这些不良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给家庭也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重构父性教育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重构父性教育需要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1.重构父性教育需要“父亲”的主动归位。父亲要从思想、时间、方法、质量上归位。首先家庭中的父亲应主动学习相关的资料和生活中的案例,充分认识到父性教育的缺乏对孩子、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其次父亲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寻找共同话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参加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互动,培养感情;和孩子共同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在陪伴的过程中,父亲会体验到亲子和谐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最后父亲们要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提高父性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的父亲方式简单粗暴,主要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导致孩子高度叛逆;有的父亲不注意提高自身水平,一味要求孩子进步,导致孩子不信服,结果适得其反。
2.重构父性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首先,家庭要营造一种正面、积极、和谐的内部关系。父亲在家庭中的参与度会受到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表明,他们的家庭关系也非常和谐、幸福,彼此之间平等、自由、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共同活动来培养共同兴趣、提高家庭的凝聚力。譬如周末的时候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家庭全体成员一块去爬个小山或看场电影,哪怕是一起打扫家务、一起吃顿饭,孩子都会很高兴。其次,重构父性教育需要母亲的支持。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母亲主动包揽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杜绝父亲插手孩子的教育,父性教育被动“缺失”。家庭中的母亲应主动放权,积极鼓励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去。父亲和母亲可通过家庭课堂、亲子课堂等途径系统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商讨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避免出现因教育理念不一致导致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这种局面。对于惰性较高的父亲在参与家庭教育初期需要母亲的监督和鼓励,比如保证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次数,形式等。
3.重构父性教育需要社会的参与。重构父性教育需要社会宏观和微观上的参与。首先提高家庭教育理论的学术水平,开发综合性、多样性的教育课程,为实施家庭教育的父母们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目前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课程较少,许多渴望改变家庭关系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而有心无力,家庭教育处于停滞状态。其次,制定相关法规法令,为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在制定法规法令时要紧密结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条文细化。譬如针对中小学放学时间和父母的上班時间不一致的问题,能否制定相应的接送假来保证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孩子的陪伴中去。最后,通过具体行动为家庭的父亲和母亲提供帮助。①在中国台湾地区有许多由学校设计、学生父母参加的团体咨询活动,如自我成长团体、适应欠佳学生之父母团体等。这些团体帮助父母掌握为人之道;帮助父母掌握恰当的教养方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帮助父母了解学校的各项措施及教育理念,协助学校更好地树立孩子地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国目前的家校共育这块还有所欠缺。中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②开设“爸爸学校”,课程包括:爸爸的使命、爸爸的影响力、爸爸的男性角色等。学校向缺乏经验的父亲提供各项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譬如让子女感受到安全感,尊重儿童的资质与潜能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父亲明确自己的责任,回归到缺席的家庭中去。
父性教育的缺失由来已久,父性教育的重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希望更多的人都参与进来,让孩子们在父母陪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2).
[2]陈建翔.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关于父性教育的四个必修专题)[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李子勋.家庭成就孩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