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2021-07-28 02:02黄法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互联网

黄法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植物保护实验教学课堂中,需要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形式的改革及创新,通过多个维度搭建植物保护专业仿真教学实验环境,打破以往实验教学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相关课程教师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合理性利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实现植物保护教学资源的多方位整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实验水平。基于此,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4;G7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98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存在于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融入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生动的课堂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及水平。

1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

要性

为了使互联网技术推动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负责教师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影响,为后续的实验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融入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这样才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1]。将新型互联网技术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中,可实现课堂资源的优化配置,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教学模式和理念能够得到不断创新。在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形态,还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构建符合当前高等教育专业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稳定发展和转型。

植物保护专业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农业科学类学科,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教育中主要研究有关生物形态和发生发展动态化的内容,从而提出综合性的治理技术。这一学科是农业院校的必修学科,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农业治理能力,在实际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融入有关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为农产品的交易和植物检验提供必要的人才技术支撑。在植物保护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向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那么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另外,在以往实验教学课堂中,虽然教师开设了一些实验教学课程,但是由于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使得学生在实验学习时存在着盲目性心理,无法将课堂上讲述的知识内容用于实际中,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当前,教师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升级,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搭建新型实验教学课堂。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实际生产中很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新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互联网+”的理念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成功改革及升级,从而促使互联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方位改善課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2 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课堂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之前,需要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主要的突破点,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升级。在传统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在实验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方面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思维和人才培养需求,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同时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互联网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验水平,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课堂讲述的知识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实验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建立虚拟仿真实验环境

“互联网+”背景下的植物保护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保证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大多数实验项目会受到季节和作物的限制,一些实验内容在实际实施时还涉及成本和危险性因素,使得一些实验无法有序进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互联网+”理念下,教师需要加强实验硬件环境的建设,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升级[2]。比如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造植物保护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环境。通过演示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有效培训,使学生灵活学习相关知识。在进行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的仿真实验,小麦的生长经历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在7—8月才能够观察,为了打破时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开展仿真性演示,利用虚拟仿真手段展示小麦全生命周期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小麦整个生育期。通过仿真实验,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有关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和防控对策时,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向学生全方位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了解小麦条锈病的主要特点。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将抽象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判断和选择,了解各个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

3.2 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在植物保护实验教学课堂中,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多方位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以依托云教学平台,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局限,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虚拟交互的教学手段,将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3]。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植物保护专业的某个实验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加强学生对某个实验内容的了解以及认识。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符合学生当前片段化的学习特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课堂涉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同融入短视频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社会上比较知名的农药实验案例融入其中,构建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可以在后续学习时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进行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有关新型植物的保护方法和技术步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开展虚拟性的实验教学环境,融入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工作重点及工作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自主攻克在实际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以职业导向为主,更加有序地进行实验学习[4]。

3.3 科學利用互联网资源

在当前高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课堂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及升级。教师要通过互联网资源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以及调整,比如在涉及危险性的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虚拟实验,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验行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及引导,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5]。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植物保护实验教学课堂模式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多方位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建立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这不仅符合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春生.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理研究法课程改革和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12):53-54.

[2] 冯玉东.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102-103.

[3] 丁世民.互联网背景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61-63.

[4] 赵春青,刘会香,孔令广.“互联网+”背景下的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7):199-200.

[5] 亢菊侠,康克功,赵俊侠.“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6):94-9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改革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