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巍
【摘 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很多情况下,教师集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于一身,小学生很少有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约束的机会,也难以有锻炼自己、管理自己的平台和机会。笔者试用小组自治班级管理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小组自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组织模式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自治;自我管理;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62-02
Develop Comprehensive Ability Based on Self Management
——On Class Management in the Mode of Group Autonomy
(Tiecheng Primary School, West District, Zhongshan City,China) OUYANG Wei
【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learn to learn by themselves. In many cases, teachers have a dominant position and a dominant posi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few opportunities for self-management, self-organization, and self-discipline,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have a platform and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and manage themselves. The author tried the mode of group autonomous class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is article will share with you the cla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group autonomy mode.
【Keywords】Class management; Group autonomy; Self-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在小學教育中,要适当放手,给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为小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自我管理和发展。由此,结合笔者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引入和实施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小组自治。小组自治即为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学生自己来管理小组,管理自己或约束成员,实现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有效管理模式。小组自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管理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综合能力的机会,其实施模式和实施策略如下。
一、小组自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组织模式
小组自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组织模式分为这几个部分: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教师根据班级总人数,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的各小组。划分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特长、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基于好中弱与互补均衡组成一组的原则分配学生,并召开班级研讨会,讲解“小组自治”的理念、目的和操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小组责任分工。教师召开班级会议,基于演讲评选的方式选出小组长,得票最多的当选,再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哪个小组,由教师对人员进行微调,控制各组成员的质量和人数平衡,并基于小组为单位,召开小组内部会议,评选卫生、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组长人员,实施责任分工,完成小组组建。三是落实后期工作。教师要明确小组自治的规章制度和方案,确定自治目标和管理名言,让学生组成互帮互助学习模式,并基于小组自治,组建自治管理组织模式。
二、小组自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实施策略
(一)组间同质,合理竞争
教师按照好中弱与互补均衡的原则搭配成的各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大体上都差不多,即为组间同质,这样组间竞争起点水平基本一致。因为综合水平大体一致,所以同学们间的竞争则被认为是公平的,大家会竭尽全力展开组间竞争,组间竞争相互激励,组内合作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但是也要防止组间不正当竞争,避免出现因为组间竞争而恶意中伤、诋毁其他组的成员,或者采取不合理的方法窃取成果等。也要避免因为组内小团体的出现而将班级分化,确保合理竞争和小组间公平竞争,及小组内的合作互助,以竞争促进发展。
(二)逐层放开,增加机会
小组自治模式下,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逐层放开,给学生增加动手参与、合作互动、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机会。小学生并不能很快掌握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实施逐层放开的策略,让学生从小的方面,选取一些小角度,逐步放开权力和范围,让学生实现更大范围的自治管理。逐层放开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从班级卫生管理着手,实施小组自治,将班级卫生任务由小组轮流管理,逐步扩大到管理班级行为礼仪、道德风范、作业、活动任务、课程组织等。二是轮流当小组长,给每个学生表现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站在小组管理平台上,实现自我约束和管理他人。三是为责任分工,学生轮流担当小组长,其他学生可以担任纪律组长、学习组长、课外活动组长等。教师通过逐层放开、轮流进行、分工合作,能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三)科学介入,适当放手
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比较低,所以在小组自治下,教师要科学介入,适当放手,既要为学生增加实践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又要基于主导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给予方法建议、情感激励,保障小组自治管理质量的提升。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经验不足,常常受挫,需要教师科学介入与指导。班主任需要对小组制定的管理方法、制度、模式与目标,进行把关协调,并给予建议。比如在小组自治模式下,教师组织的“植树活动”需要完成树苗挑选、树苗购买、工具材料准备、到目的地、实施种树并维护树苗等活动。这个活动涉及很长一段时间的很多任务。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难以基于自己的能力完成所有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恰当指导与情感激励,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小学生完成小组自治下的“植树活动”。教师和家长一起鼓励学生学习更多关于种树、维护树苗的知识,通过适当放手,让学生学会成长和学习,并发展综合能力。
(四)适时总结,提升能力
小组自治模式是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提升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个目标实现后,教师都需要引导各个小组适时总结、反思和分析,便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小组自治涉及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管理,除了这些外,趁着班级间争创“文明班级”的机会,小组间可以合作竞争,力争表现出本小组最优良的素质和学生素质。在评比活动实施阶段中,学生实时进行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学生。借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阶段性的学习和管理总结。比如组织“今天我当小组长”小练笔活动,将竞争文明小组、文明学生的一些努力和做法记录下来。再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邀请小组参与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将优秀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完成“为班级荣誉我这样做了”小练笔,引导反思总结,奠定后续小组自治基础。
(五)过程评价,及时激励
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确保小组自治模式的順利进行,要进行过程性评价,用评价来激励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和点滴进步。评价是一种激励举措和方案,也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小组自治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及时鼓励与表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能力。组织组间竞赛活动,在纪律、学习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竞赛,以每半个月为单位评比一次“明星小组”“创意小组”,及“最优小组长”“进步最大学生”等,将荣誉分发给小组或个人。
三、结语
小组自治管理模式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自治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管理他人提供了机会,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应用型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自身水平与差异,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和能力提升,通过教师及时指导与适当激励,确保小组自治管理的顺利进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秀丽.班级管理新模式——小组自治[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09).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