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撑下的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现状及实施策略

2021-07-28 14:32赵玉英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行为习惯

赵玉英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支撑下的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971。

幼儿园课程设置中“以知识传授的显性课程”固然重要,但对幼儿发展具有潜在影响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隐性课程资源意义重大。如何从有益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身心发展的角度去做正确而细微的甄别、取舍和加工,对他们进行大胆教育性改造;在课程中融入和谐、合作、开放、新颖、竞争的隐性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在目前尚属空白,更需要来自一线的实践创生。

一、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现状

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包括对隐性课程资源的认识,很多管理者及教师都有一个理念上的误区。由于导向错位,能力欠缺,使得幼儿园在课程建设方面过分关注显性课程的力度,而忽视了“互联网+”视角下丰富资源的潜在价值。而且,還有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更为尴尬,他们过分依赖于现有、固定的课程资源,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机动性和随机性,很少开发隐性课程。即使偶有开发意向,也很难深入推进和系统研究。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小游戏而已,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关键性课程进行宏观的、细微的、科学的研究和实施。这样的被动和消极换来的就是幼儿教育的费时低效、幼儿课程的单一和“幼儿园精细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滞后。因此,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的做法

1.“互联网+”融入生活体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问题,不管是理念还是措施,一旦和互联网对接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对于3~5岁的幼儿,他们的认知是浅显的、单一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意识和技能。而这种技能和意识的获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进入生活,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知,去锻炼。虽然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并没有“生活”这门课,但是我们能借助“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强大功能去开发,去实施,让孩子们在创设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自己所熟悉的人或物,总结出有助于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经验,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我们可以和家长进行联系,将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较为理想的行为举动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视频、音乐相册或美篇,然后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进行分享。或者,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较为典型的家庭亲子活动视频,然后将资源共享到班级群,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或在幼儿园组织所有孩子观看。在此过程中,幼儿看到自己的行为被家长拍摄、被老师分享、被小伙伴学习时,就会更加自信,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其他孩子从视频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场景或其他小伙伴良好的言谈举止,就会心生效仿之意,不自觉间也会模仿着去做,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育推动的作用。

2.“互联网+”融入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操作技能

游戏是孩子学会参与活动、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在游戏中孩子会了解基本的游戏规则,明白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更有甚者掌握一项基本的技能——互相合作。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游戏活动被列为边缘化地位。部分老师认为只有这些“看得见”“用得着”的显性课程才是孩子们的需要,至于游戏活动可有可无,可以呼之即来,也可以挥之即去,附带而已。一些显性课程的游戏方式单调重复,毫无新意,激发不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兴趣,操作技能也就无从谈起。

“互联网+”的积极介入,终于让隐性的、不起眼的、可有可无的游戏活动在幼儿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传统的游戏方式仅仅是拘囿于室外活动区域,或者是操场上、草坪上……而“互联网+”丰富的游戏资源能让游戏活动进入课堂,轻松地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如果一节课为三十分钟的话,那么游戏活动就会占到十五分钟,或是即兴舞蹈、或模仿表演、或师生互动……如此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开心了,老师轻松了,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许多游戏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学会了互相合作与交流,此乃学生之幸事,教育之幸事。

3.“互联网+”融入情景创设,提升显性课堂品味

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别就是学科类、操作类、习惯类。幼儿园是孩子们习得生活经验、初步认识社会、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当下有部分幼儿园在保育理念上还是有所欠缺,过分关注幼儿的学科教学(也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引导和训练;过分关注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而忽视了他们“学会了什么”;过分关注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情境的创设。当然,这里面既有观念的守旧,也有行动的桎梏,既有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为的忽视。导致幼儿教育课程设置趋向于小学化,甚至有的幼儿园把考试都列入了保育计划,真乃幼教的失败。“互联网+”的合理介入,一方面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的“学”创设了适宜的氛围。教师可以随时为这些隐性课程搭建平台,也可随时让它们出演“主角”,让孩子们从中培养习惯,滋养品性,使之前过分关注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不仅孩子们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最终幼儿教育也会进入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

在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学科类课堂上,教材内容大多是语言的表达或是行为的引导,也可能是简单数字的认识和生活场景的再现。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为这些理论学习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有相应的氛围,行为方向有明确的指导。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字“3”,也能为它的意义和应用提供一个有趣的场景,让这个数字变得生动起来。这既符合小孩子的认知特点,也可以使课堂瞬间变得有温度起来。这种形式是显性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但是作为课程来说,却又是隐性的,是课表上不存在的。我们通过合理的开发,就可以让这些看上去“隐”起来的课程资源,一直为显性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课堂学习将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效、有生命力。

4.“互联网+”融入日常训练,滋养幼儿品性精神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孩子的思维,对其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在这个环境中,他们用自己从家庭中最先习得的认知习惯来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小伙伴,明白一些最基础的社会规则。比如,怎样倾听,怎样就餐,怎样与人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孩子在幼儿教育中所习得的一些行为方面的收获。如果只是教师在台前“口若悬河”地宣讲这些所谓的规则,那么对于这些刚刚离开家庭的小孩子来说,他们肯定会感到厌烦,感到不知所措。因此,“互联网+”的适时介入,丰富教育资源的合理展示,可以让这些从小就熟悉电子产品的孩子,从别人的言行中受到启发,受到熏陶,从而开始反思自己行为中的“不和谐”音符,效仿小伙伴们的各种优点。他们会模仿着他人,逐渐明白该怎样去认真倾听,怎样与人交流,怎样与人合作,从而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平常课间休息时间,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示范性视频,或者展示身边表现比较好的孩子的微视频,引导孩子们认识是与非。其次,在组织孩子们做游戏之前,也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让孩子明白游戏的基本规则,了解游戏的大概过程,这样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有一个遵照的范本。同时这也会让孩子们明白: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在日常行为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常常借助“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借鉴模板,为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进行了最直观的效仿,如此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滋养自身的品性精神。

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个阶段是孩子离开家庭的庇护,自己独立触摸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小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上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你怎么做,他就怎么效仿。因此,我们在重视显性课程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和实施。它们或许不起眼,但它们的作用又是我们面对孩子在知识的启蒙中、在行为的引导中、在品性的滋养中、在精神的提升中所不可或缺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幼儿园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行为习惯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