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通 吴青云
(1.福建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运动员的训练年龄是指运动员系统参加运动训练的年限,从开始参加业余基础训练到成长为一名奥运选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诸多研究显示,大多数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都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1-2]运动员通过遵循其时间特征的规律开展训练活动,有可能达到个人竞技最高水平。[3-4]游泳运动属于竞速类项目,由比赛距离的不同可分为速度性和耐力性两大类。游泳运动涉及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力量等方面,这些专项素质的发展具有时序性特征,同时游泳对水感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早期参加训练,运动员常呈现出成才年龄较小的特点。[5-7]如叶诗文、米西·富兰克林(Missy Franklin)、梅丽莎·富兰克林(Melissa Franklin)等在15、16岁时便获得了世界冠军。目前有关游泳运动员训练与年龄特征的研究侧重于个别优秀运动员和某类泳姿、距离,并不能反映一般规律。且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研究较少,多集中于某一阶段或某一类运动员。本文以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始训年龄、专项提高年龄和最佳竞技年龄三个有代表性时间段入手分析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以期为培养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人才提供实践参考。
本文以高水平个人项目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主要阶段的年龄(始训年龄、专项提高年龄、最佳竞技年龄、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获得2008年-2019年世界大赛(奥运会和世界游泳锦标赛)奥运会项目单项前3名运动员,运动员样本数共计710例。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泳联官网(http://www.fina.org/)、国际泳联官方APP以及维基百科(https://www.wikipedia.org)。
运用SPSS 24.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包括:
1)方差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游泳运动员之间在多年训练过程主要阶段的年龄差异;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运动员从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用时以及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用时在不同性别、距离、泳姿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
2)有序Logistic回归:用于探究社会学变量、专项变量对游泳运动员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由于本研究中各游泳单项具有差异性且自变量较多,因此先以当届赛事名次作为因变量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以P<0.1作为自变量进入有序Logistic回归的标准。本文以优势比(odds ratio,简称OR)值衡量各因素对当届赛事名次等级取得的影响程度。OR值可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当OR>1时表明有利因素,当OR<1时表明不利因素;当OR=1时表明该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
本研究以游泳运动员在当届世界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因变量,自变量由运动员社会学变量和专项变量两个部分组成。社会学变量包括运动员的性别、年龄,年龄中又分为最佳竞技年龄、始训年龄、专项提高年龄、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专项变量包括比赛的距离和泳姿,其中始训年龄、最佳竞技年龄、专项提高年龄、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为有序的类别变量,性别、距离、泳姿为无序类别变量。具体变量及其取值和赋值如表1所示。
游泳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目,项目距离的长短不同,其供能系统在能量供应时的比例也不相同;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力量等专项素质的发展具有时序性特征,运动员因性别及各泳姿所需的素质不同而表现出差异。[8]因此本文运动员的性别、泳姿、项目的长短,根据奥运会所设项目将项目的长短分为短距离项目、中距离项目、长距离项目(表2)。
表2 奥运会游泳项目设置
2.2.1 不同类型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
多年训练是指运动员从开始参加基础训练,达到个人竞技水平高峰,直到最终退役的整个过程,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四个阶段。[9]人体身体素质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一些“敏感期”,[10]遵循运动员生理发展规律,及时把握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借鉴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科学制定多年训练计划,将能使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始训年龄作为多年训练的一个重要起点,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曾有学者认为早期开始多年训练和具有较长的游泳训练年限并不能保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1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始训年龄的提早是运动员成才的显著性特征之一。[12]通过统计2008年至2019年的游泳世锦赛和奥运会游泳比赛各单项获得前三名运动员的始训年龄(表3),发现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平均始训年龄男子(6.33±2.30)岁,女子为(6.55±2.16)岁。男女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距离方面,运动员的平均始训年龄表现出中距离<长距离<短距离,短距离项目与中(P<0.001)、长(P=0.050)距离项目的平均始训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长距离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泳姿方面则表现出混合泳<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 ,仰泳与自由泳(P=0.005)、蛙泳(P=0.018)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混合泳与自由泳(P=0.001)、蛙泳(P=0.005)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游泳项目运动员的始训年龄(岁)
2.2.1.1 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
由表3可知短距离游泳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100m仰泳<100m蝶泳<50m自由泳<100m自由泳<100m蛙泳;女子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100m仰泳<100m蛙泳 <50m自由泳<100m自由泳<100m蝶泳。经过方差分析,男子短距离项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204);女子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100m蛙泳与100m蝶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100m蛙泳与100m自由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20),100m仰泳与50m自由泳(P=0.004)、100m自由泳(P=0.001)、100m蝶泳(P<0.001)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女运动员的最大始训年龄都为13岁,最小始训年龄为3岁,相差10岁。男女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分别为(6.72±2.74)岁、(7.42±2.29)岁,经过t检验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2.2.1.2 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
由表3可知中距离游泳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200m混合泳<400m混合泳、200m蛙泳<200m蝶泳<200m自由泳<400m自由泳<200m仰泳;女子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为200m蝶泳<200m仰泳<400m混合泳<200m混合泳<200m自由泳<400m自由泳<200m蛙泳。经方差分析:男子中距离各项目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09);女子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200m自由泳与200m蝶泳(P=0.035)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00m蛙泳与400m混合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200m蛙泳与200m蝶泳(P=0.001)、200m仰泳(P=0.004)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的最大始训年龄为12岁,最小始训年龄为4岁,相差8岁;女子运动员最大始训年龄为12岁,最小始训年龄为3岁,相差9岁。男女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分别为(6.16±2.04)岁、(5.88±1.79)岁,经过t检验二者平均始训年龄并无显著性差异。
2.2.1.3 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始训年龄
由表3可知长距离游泳项目,男子运动员的最大始训年龄为10岁,最小始训年龄为4岁,相差6岁;高水平女子长距离运动员最大始训年龄为12岁,最小始训年龄为4岁,相差8岁。男女运动员平均始训年龄分别为(5.89±1.91)岁、(6.47±2.28)岁,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二者平均始训年龄并无显著性差异。
2.2.2 不同类型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提高年龄
以首次取得世界性比赛优异成绩(前3名)的年龄视为运动员专项提高年龄。文中统计的世界性比赛包括全球和洲际的欧洲游泳锦标赛、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亚运会、世界游泳短池锦标赛等。这些赛事虽然难度低于奥运会和世锦赛,但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表明已具备了一般国际水平。通过统计(表4),发现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男子为(19.82±2.63)岁,女子为(18.98±2.91)岁,男女运动员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在距离方面,平均专项提高年龄表现出中距离<长距离<短距离,短距离项目与中(P<0.001)、长(P =0.008)距离项目的平均年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中、长距离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泳姿方面则表现出混合泳<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 ,混合泳与自由泳(P=0.001)、仰泳(P=0.008)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游泳项目运动员的专项提高年龄(岁)
2.2.2.1 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提高年龄
由表4可观察到男子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100m蝶泳<100m蛙泳<100m仰泳<50m自由泳<100m自由泳;女子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100m蛙泳<100m仰泳<100m自由泳<100m蝶泳<50m自由泳。经方差分析:男子短距离各项目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68);女子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女子短距离各项目中100m蛙泳与100m仰泳(P=0.009)、100m蝶泳(P=0.002)、50m自由泳(P<0.001)、100m自由泳(P=0.003)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最大的专项提高年龄为29岁,最小年龄为16岁,相差13岁;女子运动员最大的专项提高年龄为33岁,最小年龄为14岁,相差19岁。男女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分别为(21.03±2.67)岁、(19.38±3.16)岁,经过t检验二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2.2.2.2 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提高年龄
由表4可知,男子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200m蝶泳<200m仰泳<200m混合泳<400m混合泳<200m蛙泳<400m自由泳<200m自由泳;女子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为400m混合泳<200m自由泳<400m自由泳<200m蛙泳<200m仰泳<200m蝶泳<200m混合泳。经方差分析:男子中距离各项目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62);女子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8),女子中距离各项目中400m混合泳与200m仰泳(P=0.010)、200m蛙泳(P=0.01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00m混合泳与200m蝶泳(P=0.009)、200m混合泳(P=0.002)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最大专项提高年龄为28岁,最小年龄为15岁,相差13岁;女子运动员最大专项提高年龄为26岁,最小年龄为14岁,相差12岁。男女平均专项提高年龄分别为(18.97±2.31)岁、(18.81±2.61)岁,经过t检验二者平均专项提高年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2.3 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提高年龄
如表4所示,男子运动员最大专项提高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7岁,相差7岁;女子运动员最大专项提高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4岁,相差10岁。男女运动员平均专项提高年龄分别为(19.67±2.27)岁、(18.21±3.45)岁,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二者平均专项提高年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3 不同类型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
竞技年龄为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所处的年龄段。[13]此年龄段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项水平,创造并保持高水平竞技水平。文中统计的最佳竞技年龄指游泳运动员参加当届世锦赛或奥运会时的赛事年龄。通过统计(表5),发现男子运动员平均竞技年龄为(24.00±3.14)岁,女子为(22.48±3.49)岁。男女运动员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在距离方面,运动员平均竞技年龄表现出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短距离项目与中(P=0.001)、长(P=0.004)距离项目的平均年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中、长距离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泳姿方面则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5 不同游泳项目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岁)
2.2.3.1 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
由表5可见,男子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100m蝶泳<100m自由泳<100m仰泳<100m蛙泳<50m自由泳;女子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100m蛙泳<100m仰泳<100m自由泳<100m蝶泳<50m自由泳。经方差分析:男子短距离各项目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96);女子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女子短距离各项目中50m自由泳与100m仰泳(P=0.025)、100m蛙泳(P =0.020)100m自由泳 (P=0.04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35岁,最小年龄为17岁,相差18岁;女子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41岁,最小年龄为15岁,相差26岁。男女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分别为(24.75±3.34)岁、(23.02±4.08)岁,经过t检验二者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2.2.3.2 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
由表5可观察得知,男子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400m自由泳<200m蛙泳<400m混合泳<200m仰泳<200m自由泳<200m蝶泳<200m混合泳;女子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400m自由泳<200m自由泳<200m仰泳<400m混合泳<200m混合泳<200m蝶泳<200m蛙泳。经方差分析:男子中距离项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其中200m蝶泳与200m蛙泳(P=0.029)、400m自由泳(P=0.008)、400m混合泳(P=0.045), 200m混合泳与200m仰泳(P=0.014)、200m蛙泳(P=0.008)、200m自由泳(P=0.016)、400m混合泳(P=0.012)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00m混合泳与400m自由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2)。女子中距离项目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58)。男子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32岁,最小年龄为17岁,相差15岁;女子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29岁,最小年龄为15岁,相差14岁。男女运动员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分别为(23.64±2.95)岁、(22.24±2.97)岁,经过t检验,二者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2.2.3.3 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
如表5所示,男子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28岁,最小年龄为18岁,相差10岁;女子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最大为28岁,最小年龄为15岁,相差13岁。男女运动员的平均竞技年龄分别为(22.79±2.65)岁、(21.54±3.38)岁,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二者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如前文所述,因性别、距离及泳姿的不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主要阶段年龄表现出差异,进而使得多年训练过程主要阶段的时长呈现出多样性(表6)。分析不同性别、距离、泳姿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时长(T1)和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前3名)时长(T2)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各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后发现(表7):性别、泳姿对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时长存在明显的主效应影响(P<0.05),距离对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时长存在明显的主效应影响(P<0.05)。性别X距离、性别X泳姿、性别X距离X泳姿与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时长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性别X距离、性别X泳姿与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时长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从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时长,性别差异明显,女子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达到一般国际水平平均需要(12.21±3.37)年,而男子运动员需要(13.25±3.45)年。众所周知,女子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要早于男性运动员,因而女子运动员成才时间较早。为进一步分析距离和泳姿对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的影响,在多因素方差分析基础上进行不同性别的简单效应分析。
表6 不同项目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年)
表7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影响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2.3.1 不同距离下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的差异
从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用时上,不同距离水平,男子运动员在仰泳项目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0.001),100m仰泳时长显著高于200m仰泳时长。考虑与男子有氧耐力素质发展要早于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有关。女子运动员在仰泳项目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0),100m仰泳时长显著低于200m仰泳时长;在蝶泳项目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0.001),100m蝶泳时长显著低于200m蝶泳时长。不同于男子运动员表现,女子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敏感期相对较早,在短距离项目上能更早达到较高水平。从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用时上,男子运动员在不同距离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在混合泳项目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200m混合泳时长显著低于400m混合泳时长。400m混合泳相较于200m混合泳需要更多的训练积累,一般情况下也是在能较好地完成200m混合泳才会进行400m混合泳的训练。
表8 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的距离差异
2.3.2 不同泳姿下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的差异
从始训阶段至专项提高阶段用时上,不同泳姿时,男子运动员在100m项目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0.001),100m仰泳时长显著高于100m蝶泳时长。女子运动员在200m项目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2),200m蛙泳时长显著低于200m仰泳时长(P=0.006)和200m蝶泳(P=0.027)。男女运动员均在仰泳用时长,可能与仰泳作为唯一仰卧泳姿,对运动员的身体位置、本体感知比其他泳姿要求更高,主动发力肌群与其他泳姿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女子200m蛙泳用时最低,考虑与蛙泳技术特点有关,蛙泳训练重点是尽量减少游进中产生的阻力,而处于训练早期的女子运动员由于生长发育特点,在水中可表现出更好的流行线,能更有效地减少其在水中行进的形状阻力,因此能更早地表现出较高水平。另外,有可能与运动员兼项有关,据统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蝶泳、仰泳和自由泳中的兼项率较为平均,[14]而蛙泳运动员兼项其他泳姿情况较少,因此可以更为专注在同一泳姿上练习。从专项提高阶段至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用时上,男子运动员在不同泳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在100m和400m项目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100m蛙泳时长显著高于100m仰泳时长,400m混合泳时长显著高于400m自由泳时长。蛙泳作为以技术主导型泳姿,当运动员进入专项提高阶段,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技术动作,若要进入高水平运动员行列,需耗费更多时间精进技术。400m混合泳不仅涉及到了四种泳姿,而且还存在泳姿转换与衔接的能力训练,相较于一种泳姿的项目更为复杂。
表9 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的泳姿差异
2.4.1 多年训练过程的时间因素
前文分析可知,依据年龄、性别、距离、泳姿等因素的不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主要阶段的年龄表现出差异。为筛选对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具有可能性作用的指标,将赋值后的数据导入SPSS24.0,随后逐一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为避免因样本较小而遗漏有效因素,故以P≤0.10作为作用当届世界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关自变量(X)进入有序Logistic回归方程的标准。如表10所示,将所有研究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专项提高年龄、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两个自变量因素(P<0.01),始训年龄、最佳竞技年龄两个自变量因素(P<0.10),选入构建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性别、距离、泳姿3个自变量(P>0.10)将其排除。
表10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时间规律主要变量有序回归结果
续表10
2.4.2 多年训练过程年龄因素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当届赛事名次作用
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自变量筛选结果,选择自变量X(始训年龄、专项提高年龄、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及最佳竞技年龄)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并以第二等级(2~3名)作为参考类别。具体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时间规律年龄变量有序回归结果
模型检验结果:模型卡方值为43.198(P=0.420),平行线检验-2对数似然值为134.344(P=0.000)。由表11可得知始训年龄和专项提高年龄不会显著性影响运动员当届赛事名次的获得(P>0.05)。迟爱光认为早期开始多年训练和具有较长的游泳训练年限并不能保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可能会在初级阶段达到最好的成绩,而在高级阶段则无法保持要求较高的成绩。[15]就竞技游泳而言,Barreiros[16]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表明,初级优秀游泳运动员向高级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转化率普遍较低。
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P<0.001)和最佳竞技年龄(P=0.049)对当届赛事名次有显著性影响,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对当届赛事名次为负相关(OR=0.409),即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每增加1岁,运动员获得第1名的可能性在原有基础上下降0.409倍。结果提示,运动员成才越早,越有机会在世界大赛获得好成绩。有研究表明男女顶尖游泳运动员的特点是从12岁开始就有很高的表现水平,并逐渐超过同年龄段的游泳运动员。[17]例如美国游泳运动员凯蒂·莱德基、我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立陶宛游泳运动鲁塔·梅卢提特等年仅15岁就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了冠军。考虑以下可能原因,首先这些运动员本身就拥有优秀的生理、心理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其次他们在成才之后,还能额外获得大量优质的外部资源,如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训练设施等。
最佳竞技年龄对当届赛事名次为正相关(OR=1.339),即竞技年龄每增加1岁,运动员获得第1名的可能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339倍。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泳运动员的成绩显著提高,当游泳运动员年龄较大,他们更有可能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19]Allen等人[18]发现,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与未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相比,表现最佳的年龄略高。随着比赛项目的持续时间的增加,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主要取决于其耐力,这一趋势已经在之前对多个项目中运动员最高表现年龄的研究中得到证实。[19]这种趋势的一种解释是,在超耐力项目中,身体素质对于成功非常重要,比如有氧能力和动作经济性,通常会随着训练年限和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0]
1)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不同阶段在性别、距离和泳姿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在性别方面,除了始训年龄外,其余各阶段女子运动员年龄均小于男子运动员。在距离方面,中、长距离各阶段年龄均小于短距离。在泳姿方面,始训年龄和专项提高年龄均表现出混合泳年龄最小,自由泳年龄最大。
2)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与性别、距离和泳姿存在交互效应。从始训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用时上,男子运动员在100m仰泳用时最长,女子运动员在200m仰泳用时最长。从专项提高阶段到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优异成绩用时上,女子运动员在400m混合泳用时最长。
3)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当届赛事名次与运动员首次世界大赛优异成绩年龄存在负相关,与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存在正相关。
4)建议:1)重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生理发育特点,并结合不同泳姿的动作结构复杂程度和能量供应比例,制定相适应的而训练计划;2)关注在多年训练主要阶段用时最长的项目,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进度,以期尽早提高成绩;3)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对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阶段的年龄进行把控,以获得最好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