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蕾 林剑峰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 福建 361024)
对网球的技术而言,目前世界高水平选手更多倾向于采用底线型打法。[1]网球的底线型打法主要是指运动员在底线附近区域通过连续的变化抽球来调动对手,寻找制胜机会的一种打发,[2]从国际大型网球赛事的比赛情况来看,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底线抽球持续对抗的比例不断提高。在底线击球技术中,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构成底线击球最重要的两个技术,[3]随着网球比赛的对抗激烈性和持久拉锯战的转变,这两个技术在整个网球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4]因此,如何提高正反手底线击球能力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多数学者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入手进行研究,如:合作教学模式、表象训练、程序教学法、录像反馈、支架式教学、十步教学法等[5-10]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ITN(国际网联网球等级测评系统)是国际网球联合会认证的衡量选手网球水平的工具。[11]能够代表一个网球选手的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外比较盛行。包括了五项测试内容,(正反手底线击球深度测试、正反手截击球深度测试、正反手底线击球精准度测试、内外角发球精准度测试和移动能力测试)。其中正反手底线深度击球满分是90分,正反手截击深度满分是72分,正反手底线精准性满分是72分,正反手底线精准性满分是84分,发球满分是108分,移动能力满分是76分,总分满分是430分。其中正反手底线击球深度作为重要的测试内容之一,其测试内容包括正反手击球深度测试与稳定性测试。[12]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功能性运动检测,简称FMS)[13]是一套被用以检测运动员整体的动作控制稳定性、身体平衡能力、柔软度,以及本体感觉等能力的检测方式。FMS是由Gray Cook与Lee Burton在1995年提出,是目前国际网球协会ITF与ATP所使用的身体评估标准,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FMS由7个动作构成,深蹲(DS)、跨栏步( HS)、直线弓箭步(I-LL)、肩部灵活性(SM)、主动直膝抬腿( ASLR)、躯干稳定俯卧撑( TSPU)和旋转稳定性(TS)。通过这7个基本动作模式来找出各种肌肉无力、不平衡、动作限制的各种姿势、局限性和不对称等。对运动员进行FMS测试来判断其下一步的训练重点作为一个依据。
功能性运动筛查(FMS)项目被认为是在低强度模式下的身体灵活性和运动行为。[13]FMS测试关注的是基本运动、基本动作模式的运动控制及运动能力,是对动作完成质量的量化评价方法。[14]然而即使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也不能完美地完成这些动作。学者一致认为是因为他们的动作模式出现了代偿[15-16],他们的FMS值不高,也就很难体现FMS值与动作表现的相关性。因此,在FMS测试值与动作表现上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针对FMS测试值与单个技术动作或某些专项体能测试动作或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关联性研究。如:Kraus Kornelius, Schütz Elisabeth等[17]对FMS的项目和跳跃落地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运动员躯干控制与着陆力能力呈中度相关(r=0.4,p<0.01),而躯干控制与跳跃低高度呈负相关(r=-0.67,p<0.01);Yildiz Suat, Pinar Salih等[18]青春期前期的运动员(平均年龄:9.6±0.7,身高:134.1±6.8,体重:31.3±4.1,健康年龄:3.1±1.1)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功能训练与传统训练,发现FMS参数都有显著性提高,功能性运动后FMS的某些参数上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发现功能性训练干预的比传统训练的干预更能够促进运动表现;Liang,Kuo,Hsu,Hsia等[19]发现,FMS 得分与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短跑和敏捷性表现有关;Bakallár Igor,imonek等[20]发现,U12足球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与5 m(P=0.04) and 505转向用时 (P=0.01)以及跳跃高度(P=0.03) 呈显著性相关;田帅[21]的研究发现,散打运动员30秒连续左鞭腿与TSPU、I-LL具有显著性差异,FMS筛查成绩中的DS动作模式与柔韧素质相关的横叉有显著性相关,竖叉与HS,ASLR有显著性相关等等,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运动表现与竞赛的挑战性、运动员技能水平[22]、机体的解剖结构、神经控制、肌肉力量、体能、平衡与协调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诸多因素中,动作的完成质量是决定运动表现的基础。FMS注重正确动作模式的建立,是运动的基础,因此本文从FMS的视角出发,以U10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10岁年龄的测试对象在青少年组别中属于低龄,根据训练的时间3-4年,属于专项基本动作学习初期,在运动表现的影响中,即使存在代偿模式,功能性动作的影响也是最基础的),用横断面研究法,来探讨基本动作模式对U10网球运动员底线击球深度的影响,为如何提高网球底线深度水平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对迫切需要提高网球底线水平的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2020福建省青少年U10网球排名赛前28名运动员为受试对象。网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对象基本情况一览
1.2.1 FMS测试
测试工具为测量板(1520*135*45mm)1块,长测量棒(32*32*1200mm)1根,短测量棒(32*32*600mm)2根,测量皮筋(1m)2条。测试时间和地点为2020年12月4日-7日,厦门宏奥网球学院网球场;12月17日-20日,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网球场。测试内容(见图1 )为深蹲(DS)、跨栏步( HS)、直线弓箭步(I-LL)、肩部灵活性(SM)、主动直膝抬腿( ASLR)、躯干稳定俯卧撑( TSPU)和旋转稳定性(TS)以及三个排除性测试(肩部疼痛激发试验、躯干稳定性俯撑伸展测试、旋转稳定性后移上体排除性检查)。测试方法:FMS评分分为四个等级,从0分到3分,3分为最高分。0分:测试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1分:受试者无法完成整个动作或无法保持起始姿态;2分:受试者能够完成整个动作,但完成的质量不高;3分:受试者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
图1 DS、 HS、 I-LL、 SM、 ASLR、 TSPU及TS动作模式图
1.2.2 ITN国际网球底线击球深度测试
测试包括底线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以及稳定性测试。测试者在底线正手、反手交替击球各5次,共10次击球。底线击球深度得分如图1所示,分为1分、2分、3分、4分四个得分区域,当击球成功后,若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奖励线之间,则加1分,若第二落点位于奖励线之后,则得双倍分。每击球成功一次,稳定性得一分。底线击球深度测试满分为90分。
图2 底线击球深度测试评分示意图
1.2.3 测试人员与测试条件的控制
FMS的测试与ITN测试的实施均由两名省队教练员与一名运动处方师担任。熟练准确地掌握测试方法。同时测试前对测试对象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1.2.4 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M ±SD) 表示。不同性别运动员FMS测试值(组间数据)的比较及不同性别底线击球深度测试各项得分(组间数据)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性别的FMS测试值(组内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FMS测试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U10网球运动员的底线击球深度得分与FMS测试成绩的关联性,显著性差异水平设定为:p<0.05。
28名受试者的三个排除性测试的结果显示28名运动员均无疼痛。FMS测试结果(见表2)显示,有意思的是,SM得分成绩最高,且每一位运动员的得分均是3分。无论是男子网球运动员还是女子网球运动员得分较低的三个项目分别是:DS、TS以及TSPU,均值都在2分以下。男子网球运动员与女子网球运动员的DS、HS、I-LL、SM、ASLR、TSPU和TS的测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女子FMS测试的得分中,I-LL(L)、I-LL(R)、SM(L)、SM(R)、ASLR(L)、ASLR(R)的测试结果与其他项测试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高于其他项的得分。在男子FMS测试的得分中I-LL(L)、I-LL(R)、SM(L)、SM(R)、ASLR(L)、ASLR(R)的测试结果同样也明显高于其他项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FMS测试结果
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得分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得分满分均是40分,U10男子网球运动员的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得分(11.82±5.88)大于其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得分(10.91±6.70)。同样,U10女子网球运动员的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得分(11.59±6.62)大于其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得分(10.18±5.77)。ITN底线击球深度测试结果显示,U10男子网球运动员与U10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底线击球深度测试各项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3 ITN底线击球深度测试结果
对具有方差齐性检验、无异常值且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纳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标准,28名受试者的FMS测试结果显示,HS(L)与HS(R)测试结果相同,I-LL(L)与I-LL(R)测试结果相同,TS(L)与TS(R)测试结果相同,SM(L)与SM(R)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最终自变量确定为:DS、HS、I-LL、ASLR(L)、ASLR(R)、TSPU及TS。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得分、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得分、ITN底线稳定性得分分别作为因变量,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如表3结果显示,DS(β=0.863,P=0.000)、HS(β=0.588,P=0.001)、ASLR(L)(β=0.520,P=0.005)、ASLR(R)(β=0.534,P=0.003)、TSPU(β=0.709,P=0.000)及TS(β=0.954,P=0.000)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DS(β=0.475,P=0.011)、ASLR(R)(β=0.483,P=0.009)、TSPU(β=0.546,P=0.003)及TS(β=0.448,P=0.017)与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与成显著正相关;DS(β=0.677,P=0.000)、HS(β=0.493,P=0.008)、ASLR(L)(β=0.419,P=0.026)、ASLR(R)(β=0.402,P=0.034)、TSPU(β=0.491,P=0.008)及TS(β=0.776,P=0.000)与ITN底线稳定性成显著正相关。
表4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运动表现金字塔中,运动基本动作模式处在金字塔的最低端,其次是运动技能、专项技能、运动表现。基本动作模式的水平影响运动技能,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专项技能的水平,最终影响运动表现。[22]
FMS在国外职业竞技体育中,被广泛应用于理疗康复和体能训练领域。欧洲各足球,美国四大联盟(NBA,NHL、NFL、MLB)几乎都在用FMS的测试和训练。[15]FMS是传统测试方法的有意补充,是为检测运动员潜在伤病并进行伤病预防训练的依据,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目前针对FMS测试值与单个技术动作或某些专项体能测试动作或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关联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从FMS的视角出发,来探讨FMS项目对U10网球运动员底线击球深度水平的影响,为网球体能训练内容的制定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DS,HS,TSPU、ASLR及TS动作表现与U10网球运动员的底线击球深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从正反手的动力学特征、FMS项目的功能以及FMS项目与正反手击球动作的契合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作用机制。以右手持拍为例,网球正手击球过程[23]:准备姿势——分腿垫步(脚背曲、曲膝曲髋)——转体上步右手引拍——重心降低(脚背曲、曲膝曲髋)——右腿前移(转胯)同时挥拍击球——转肩收拍——还原准备姿势;网球反手击球过程:准备姿势——分腿垫步(曲膝曲髋)——转体上步双手引拍——重心降低(脚背曲、曲膝曲髋)——左腿前移(转胯)同时挥拍击球——转肩收拍——还原准备姿势。无论正手还是反手,整个过程是下肢,躯干、上肢协同发力,由下而上的一个完整的动力链来完成击球动作。反手击球技术与正手击球技术在底线击球深度上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多数网球运动员的反手能力劣于正手,成为比赛中的弱点。反手击球动作无论是开放式击球还是封闭式击球,多数运动员采用的是双手持拍。
DS与动作模式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呈显著正相关,观察正手击球特征发现,在正反手击球动作中DS动作模式对应是准备姿势,分腿垫步、整个过程中的身体重心降低。DS评价的是身体的协调性,肢体的灵活性、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双侧髋在身体对称模式下的功能。也是全身力学结构和神经肌肉控制的动作。因此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才能做出完整的动作模式。
HS动作模式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呈显著正相关,观察正反手击球特征发现:HS动作模式对应的是击球时右侧腿的迅速向前移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加速度a越大产生的力F越大,力越大,击球距离会越深。HS是在单腿站立支持下,测试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身体的位移和加速能力,以及身体在不对称的情况下髋部以及身体核心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因此,正手击球时,右侧腿的迅速向前移动能力越强,击球越深。
ASLR动作模式评价的是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核心部位的持续稳定性。ASLR动作模式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呈显著正相关,观察正手击球特征发现:ASLR动作模式对应的是在正手击球引拍时的转髋,击球过程的快速转髋,击球结束的回位转髋调整。同时也反映了在保持骨盆和身体核心稳定的情况下的分腿能力以及大腿后部肌群,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主动柔韧性。
ASLR(R)动作模式与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比反手击球特征,ASLR(R)动作模式对应的是在反手击球引拍时的转髋,击球过程的快速转髋,击球结束的回位转髋调整。说明右腿后部肌群,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主动柔韧性、右侧髋的灵活性对反手击球的影响较大。
TSPU动作模式与ITN底线正反手击球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观察正反手击球特征发现,TSPU动作模式在正反手击球动作中对应的是击球时,吐气稳定身体核心,核心力量迅速爆发,力量从地面经脚部传递到髋、肩、手臂最后到达拍子的能力。TSPU动作模式评价的是上下肢的联合运动中,髋关节、身体核心和肩关节在多个平面上的稳定性,以及身体在矢状面上的核心稳定性。完整的动作模式需要神经肌肉协调性以及身体的能量传递能力。
TS动作模式与ITN底线正反手击球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观察正反手击球特征发现,在正反手击球动作中TS动作模式对应引拍、快速击球以及收拍时身体的稳定性。TS动作模式评价的是上肢和下肢复合运动时,身体多个平面上的稳定性,旋转稳定要求全身协调用力、核心在上下肢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也证实了核心力量在提升网球运动能力的重要作用。[24]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较好的DS 、HS、ASLR、TSPU及TS基本动作模式能力,可能是通过影响正手的全身性发力,分腿垫步能力,快速转髋能力、旋转稳定性能力,身体的能量传递能力,肩部的稳定性,髋部的灵活性等来有效提高正手击球的深度的。较好的DS 、ASLR(R)、TSPU及TS基本动作模式能力,可能是通过影响反手的全身性发力,分腿垫步能力,右髋快速旋转能力、旋转稳定性能力以及身体的能量传递能力,从而影响反手击球的深度。
网球底线稳定性的提高可以减少网球比赛中的非受迫性失误,大大增加赢球的机会,特别是对于训练年限短的网球运动员,网球底线击球的稳定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网球底线的稳定性对U10网球运动员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S 、HS、ASLR、TSPU及TS动作模式与ITN底线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也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网球正手击球深度能力的高低间接地影响了底线的稳定性。
在影响网球的技术表象上,核心功能已经被诸多学者发现,但本研究挖掘出了更新更直接地与网球底线击球深度水平相关的变量,这些都是日常训练中容易忽视的问题。DS 、HS、ASLR、TSPU及TS与ITN底线正手击球深度、稳定性均呈显著正相关;DS 、ASLR(R)、TSPU及TS与ITN底线反手击球深度呈显著正相关。建议:帮助运动员找出DS,HS,TSPU、ASLR及TS动作限制因素,提出针对性训练并帮助完善动作进而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在日常网球体能训练中以此为依据设计一系列的功能性进阶动作,分阶段对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能力进行加强,从而提高网球底线击球深度水平进而获得网球运动技能表现上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