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爱英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班级的成绩水平、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往往和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带领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既要维持维护,也要创新改革。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
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班主任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担任更多教育学生的职责。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应当基于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处理好同学之间的问题,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意识。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困境
农村地区的学校是我国各阶段教育改革的难点地区,导致农村地区教育改革推行难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更是因为大多数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使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改革依然面临着如下两方面的困境。
(一)家庭受教育意识薄弱,班级管理无法获得家长支持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农村地区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的原因都与其家庭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而言,其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且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比较薄弱,这一系列问题容易转化为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产生“抗力”,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教学和管理班级工作的效率[1]。
(二)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差,容易受到不良成长因素的干扰
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学生而言,受农村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综合素养普遍较低,从小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如果班主任不能充分了解这一学生群体的特点,那么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势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拓宽班级管理的覆盖面,在源头上实现“班级”管理
农村地区班主任只有拓宽班级管理的覆盖面,才能够转变学生家长和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并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帮助农村地区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2]。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以家访的形式走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将正确、积极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并借此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助力。
(二)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
在借助家庭教育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思路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来,借助多元的班级管理思路,满足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优化班级管理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留守儿童群体展开丰富多样的关爱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来表达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让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在班主任的关爱中逐步掌握爱和被爱的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创建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当致力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学生传授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合学习和成长的班级氛围[3]。例如,班主任为提高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责任感,为学生制订相关的班级班规,借助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借此帮助农村地区小学阶段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还应当结合当下社会经常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制订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远离不良因素的威胁。另外,班主任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学生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这样的班级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农村地区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长时间投入时间与精力,还需要投入情感与心血。班主任辛勤的付出换来农村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改变学生一生的人生态度,从这点来说,班主任的付出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丁娟红.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2020(29):7.
[2]張文涛.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的创新[J].中华传奇,2020(14):80.
[3]沈娴.试述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中外交流,2017(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