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继乾 冯柳柳
摘 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创立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明确概念的方法》为例,谈一谈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探究。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
“对分课堂”整合讲授法和讨论法,通过重新定义课堂和师生关系,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实质性变革,为个性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开辟新的路径。“对分课堂”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其过程可以描述为:A=A1+A2,即教师讲授A1,留白A2。学生复习A1,自学A2,学生讨论A1,教师答疑A2。
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自从关注“对分课堂”以来,笔者就以“对分课堂”为基础,探究设计了思想政治课堂的“对分课堂”教学环节,总体可分为:学习目标、教师精讲、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回顾总结、当堂检测、认知升华8个环节,这8个环节要按照一节课的时间合理分配。
第一,学习目标环节。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1.能明确说出内涵的方法是定义,明确外延的方法是划分。 2.能复述出“正确定义”的要求和“正确划分”的要求。
第二,教师精讲环节。本环节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考试知识汇总的讲解,第二个过程是典型例题的讲解。考试知识的汇总讲解要具备概括性、体系性,而讲解的例题要具备典型性,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的知识汇总和典型例题举例如下:
1.考试知识汇总讲解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方法:定义。(3)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4)构成: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2.典型案例讲解
选择例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假如这是对教师的定义,则此定义( )
①没有揭示教师的本质属性 ②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③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解读:题干中的语句是把教师比喻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定义是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运用比喻是无法真正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故①④正确。
第三,独学内化环节。本环节是学生自学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全程参与,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要让学生从自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此环节中可以背书,也可以默读,但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独学内化的要求。
第四,小组讨论环节。在此环节中,小组成员的结构层次要合理搭配,任课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讨论的状况。尤其对小组讨论要有要求。本环节的讨论要求如下:1.亮闪闪:谈一谈我的收获、感悟、精彩之处。2.考考你:教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3.帮帮我:我的困惑和问题。
第五,师生交流环节。本环节又叫释疑环节,本环节的主导者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展示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判断,然后对学生做出答疑解惑,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要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将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结合起来。
第六,回顾总结环节。本环节是教师对本节课所讲解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在本节课中,回顾总结以知识树的形式设计即可。
第七,当堂检测环节。本环节的设计可以涵盖未涉及的例题,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本环节可以设计两个选择试题进行当堂检测。
第八,认知升华环节。本环节要回归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上来,本环节的设计举例如下: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科学精神,遵循概念的逻辑特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记住明确概念的具体方法。
“对分课堂”是兼顾素养与成绩的新型教学模式,操作性强、实用性好,教学流程简明易上手。通过对内化和吸收过程的强调,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发展成效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張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于玲君.“对分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