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级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优势,借助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有灵活的思维、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在此,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抛砖引玉,与更多同行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而这又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时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同时营造灵动、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观点、不受定势思维的禁锢,并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过程更合理和完善,由此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
一、摒弃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善于“追问”,引导学生质疑
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契机,因而语文教师要把握机会,在提问环节结合生成性资源来“追问”,以此引导学生质疑,促使他们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或提出具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当学生以常规思维回答问题后,无论对错,教师都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答案提出新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的思考过程,对之前的答案产生疑问,据此展开深入探索,在不断推翻个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结论,或由新问题联想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固有的认知、标准的答案产生怀疑,尝试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获得更为完善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求新、求异,其创新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设计开放的话题,促使学生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主旨设计开放的话题,以便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更独特的观点,借此机会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描写人物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主人公的言行舉止设计话题:你认为文中的XX是一个完美的人吗?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此时,学生会认真剖析文章细节,联系个人经历对文中人物的行为、神态、语言、心理等进行解读,更为全面地把握其优点和缺点,然后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而在此期间,也有学生会提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那么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观点,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同时认真聆听学生的理由,然后合理引导,保障其价值取向不偏离正轨即可。由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都得到了保护,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二、重视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读写练习实践活动
在讲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读写练习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课内文本进行加工,以便增强其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并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时,要么对故事结尾不满意,要么觉得故事太短、不过瘾,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改写,允许其改变主人公的结局,满足他们让“好人得到好报”的愿望,或者让学生续写故事,将自己想象中的主人公之后的生活经历写出来,使之感受到创造童话的乐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要求其互相点评、打分,评选出写得最好、故事最动人的作品,促使学生在分享中获得灵感,促进他们想象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其参与写作实践活动的热情,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组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模块,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影响深远。此时,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设计更多元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时为主人公画肖像,或选取文章中最喜欢的情节,将其画成连环漫画,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读书卡片、书签,或选取喜欢的故事编排剧本,在班级中、学校中演绎,以此不断增加其阅读量,同时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做小实验、开展观察活动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优化思路,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创新和创造,也要立足实际,根据教学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创新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丰富的知识,同时形成灵活、开放的思维,善于且敢于提出别具一格的想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由此实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治平.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邹勇胜,张春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