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彬
摘 要: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运用“微视频”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形成三方面入手,真正为学生构建自主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独立、协作中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获得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同时,推动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视频”;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
一、“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的背景
部分教师受原有思维束缚,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以习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不是从学生思维优势进行切入,部分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导致他们存在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式,从而让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成为泡影。为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以“微视频”为主要授课模式,将个人收集的数学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学过程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真正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成动态的视频知识,适应学生想象思维较强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使他们面对数学问题在克服恐惧心理的同时解决此问题,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一)开展情境“微视频”,优化数学教学流程
教师在开展情境式“微视频”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性的授课模式,真正创设学生熟知的数学情境,真正还原原有的知识探究情境,增强情境创设的沉浸感,让学生融入相应的情境中,并唤醒个人头脑中储存的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进行相应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实际的“微视频”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前后数学知识的衔接,注重让学生在掌握当前知识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下节知识内容的延伸,真正完成知识之间的顺利过渡,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流程的三重目的。
(二)开展主题式“微视频”,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中的主题式“微视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让学生更为高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的布置中,教师侧重关注以下步骤:步骤一,熟思问题。教师在思考问题的设置时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还应控制数学问题难度,并注重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数学“微视频”主题,真正让学生运用个人数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步骤二,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遇到个人数学思维“限制点”,从而请求教师的帮助或与其他同学进行相应商讨,真正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深入理解、掌握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制作“微视频”,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授课模式
在“微视频”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入手,布置相应的“微视频”,注重从知识讲授以及问题解决两个角度切入,让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以“圓”的内容为切入口,教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微视频”制作。方面一,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运用“微视频”展示圆的构成要素、画圆的方式以及周长和面积公式,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方面二,布置数学问题。教师布置以下数学问题:请结合基础知识以及“微视频”内容,探究圆面积的推导方式。通过采用“微视频”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探究,真正构建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授课形式,锻炼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制作“微视频”,构建以自主性探究为主的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激活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以及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究,真正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深入研究“微视频”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具有情境性、探究性、模式性的模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并在运用数学规律过程中高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付出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2).
[2]黄奕宇.给予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