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亮
摘 要: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了帮助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的,落实教育任务,可以在教学中生成有效情境。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产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关键性的学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以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改变传统的单方面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参与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情感
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本,这样简单的课文阅读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厌烦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呈现情境教学场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阅读时有体验的过程,使语文课文中描述的场景真实、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感知人物的情緒。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上网查询资料,获取关于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然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将圆明园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可以真实地看到圆明园被损毁的场景以及复原后的场景,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衰得到基本的了解。观看视频资料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深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通过情境导入,深刻体会阅读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功能,给学生阅读过程营造生动的、灵活的教学场景。这些生动、灵活的教学场景的有效创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对情境创设进行合理的安排。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音乐或者视频、图像,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带来最真实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刻体会阅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松坊溪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松坊溪冬天的雪景图。学生看到一片洁白无瑕的白雪世界中,松坊溪的景色如此变化多端,会不禁发出感叹。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有谁想要一起进入松坊溪的冬天,共赏美景?”学生对这片白雪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阅读,从文字中了解美丽的景色。学生将图片和课文结合在细细赏析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松坊溪的美和可爱。
三、让情境在阅读中动起来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喜欢模仿新鲜事物。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学习关于人物描写的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模拟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人物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的魅力。新课改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而情境创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课文的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基于课本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教学,不能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传递给学生。而在语文阅读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快乐阅读对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情境教学,让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汪成建.创设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87(14):16-17.
[2]寇小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