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2021-07-28 20:33:06徐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7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发散思维课外阅读

徐华

摘 要:课外阅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探索重点,也是系统化助力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多领域、广范围、深理念的论述和分析,以客观、务实、高效、简约的教学理念,对从事相关领域的教研人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课外阅读;创新理念;发散思维

一、课外阅读的价值和作用

课外阅读,包括教材中的非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所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教材读物。相关读物能够为学生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新的参考,助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对社会、人生、未来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助力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健康成长,实现心灵教育和认知教育的同步实施。由于当前社会中对学生有诱惑或者影响的事物极为多样,特别是游戏机、手机、电视等,极大占据学生的时间,而课外阅读能够最大化地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能够在小学阶段获得新的认知和理念,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能够在书海中酣畅遨游,拓展知识领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底蕴。

二、课外阅读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铺路石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范围并未设定极为苛刻的标准和条件,因此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能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内容。因此,不少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实现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拓展和了解知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尚未形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多是侧重于对字、词、句子、文章的分析,对学生的喜好以及学习思维的影响有限,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酣畅淋漓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并从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能够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引导激发探索欲,实现阅读素材的增加和补充。一方面,课外阅读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中能够对人生、未来、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三、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以及生活观念教育极为重视,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呼应,实现二者的高度融合。例如,《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點内容,学生在学习后极有可能对相关知识产生兴趣,而在教材中无法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和线索,借助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助力学生在相关科目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以兴趣为引导、教材为核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通过课外阅读的有效关联,学生进一步增加了认知,同时能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在课外读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进一步提出更多的问题,实现教学工作的多路径拓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外阅读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课外阅读与传统教材不同,其核心价值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能够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生活体验,特别是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能够实现“勤能补拙”的教学目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例如,以《呼风唤雨的世界》为例,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进一步了解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同时丰富自身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于词汇、语句、文章结构等一系列内容的理解,都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得到提升和改善,既能够助力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和内容,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外阅读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关联,以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助力学生更加有效地提升语文成绩。

五、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后时间借助课外阅读增加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内容出发、从兴趣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改善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马凤艳.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145-146.

猜你喜欢
创新理念发散思维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试论情感调动与中学散文教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0:41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首席财务官(2016年9期)2016-11-07 17:32:58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7:05:08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0期)2016-08-09 1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