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模块,在积极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对“读写共生”的教学方法做出了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读写共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开展高年级习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读写共生”的教学模式做出尝试与探索,围绕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开展阅读活动,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培养。“读写共生”本身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融合,高年级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以阅读为基础开展习作方面的训练,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运用“读写共生”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素材单一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围绕语文课本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运用“读写共生”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加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空洞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语言优美的文字片段,还是对故事本身的概括与应用,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语言知识的重要部分,基于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写作深度
高质量的作文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完整的结构,还应具备深刻的情感内涵,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知事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写作没有深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读写共生”的教学模式,在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接触不同的思想方法。在不断阅读与积累的同时,学生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写作中体现更具深度的思想内涵,为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保障。
二、“读写共生”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基于阅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尝试以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文本中体现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择创设情境所需的素材,尝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立体化的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更加深刻的观点与看法。以小学语文“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主题为例,看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搜集关于本地区的相关新闻报道,将二十年前的新闻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紧密融合,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二十年前的家乡与如今家乡情况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今家乡的风貌,并且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鼓励学生畅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基于教师创设的趣味情境,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加高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写作的资源,不断提高写作效率。
(二)通过随堂训练强化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写作技巧,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随堂训练是小学阶段写作训练的重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写作练习目标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布置相应的写作活动。随堂训练的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缩写故事、续写故事还是改编故事,这些形式的练习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学生能够基于课堂中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将长篇故事缩写成简单的故事,并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写作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运用“读写共生”模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满足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对阅读素材的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基于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读写共生”写作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凭借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策略[J].基礎教育论坛,2021(1):47-48.
[2J]肖哲.读写交融 读写共生:浅析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1(3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