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夫生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力求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为主旨,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概述,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以达到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可行性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近年来,时代促使教育不断革新。核心素养也随着人们的关注,不断进入教育改革行列中。学科核心素养很大一部分由学科决定,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学科所要具备的素养极其广泛。学生年龄较小,学科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想要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很多的智慧。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既然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学生对该学科的基础核心素养是有一个大概认知的。如听、说、读、写、思这五种基础的语文学科能力。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基础的文学鉴赏力、语文写作创新力和学科审美力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模式发现,教师的思维被固定的模式束缚在大多数学科教学中还是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状况中能明显观察到这些模式的不足。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兴趣教学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时,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思维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达到,如利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和对生活的逆反性等。通过摸索学生心理,抓住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松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小动物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讨论身边的小动物。接着通过播放《动物世界》中松鼠的科普视频,将学生的思维定到松鼠上,随后提问:“课文中的松鼠是什么样的呢?”,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通过抓住学生思维、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再加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让学生收获满满。
2.探究教学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模式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会出现思维分散的情况。教师通过学生对事物探究的急迫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用熟读课文、认真听讲、集中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深层次的认识和更牢固的印象。同时探究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教学模式之一,现如今,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语文学科示范教学是教师要斟酌和考量的。一般可以通过刺激示范这种方法进行,刺激学生主动模仿教师示范的行为或动作,引导学生使用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再次创作创新等。这种方式能更快速地使学生的创新力和模仿力得到提升。例如,某篇课文中学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讲解日常生活中运用比喻的方法,鼓励学生模仿造句并创新。适当地布置课后作业,讓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这个修辞手法。
4.情景教学
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在创造情景时,不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必须具有十足的感情色彩。学生正处于情感充沛的阶段,如景色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描绘等,这些都会加深学生对情景的感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总结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为撰写事例,以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提出此模式下具体的教学对策。期望教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运用新型的教育对策来教学。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做到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性格、人格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究,形成更完善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姜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