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园
微阅读,指借手机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广。因此,以此为契机,训练学生的微阅读能力,引导其微阅读行为就变得尤为关键。
微阅读之所以存在负面性,是因为其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导致学习的不连贯性和思考的无深度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入情境式的微阅读体系,采用新兴媒体工具,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媒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能动性,从主观上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穿插的图片,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融入阅读情境,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文章有两幅葫芦在不同状态下的图片。第一幅是葫芦的藤上都是绿色的小葫芦,还有叶子,春意盎然,让人心生欢喜。第二幅图则是小葫芦都枯萎了,从藤上掉了下来,颜色也都变成了枯黄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教学:1.教师让学生先仔细观察两幅图片,重点包括葫芦的藤蔓、葫芦的枝叶以及它的花。2.教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填词,包括( )的葫芦藤,( )的葫芦花,( )的葫芦蔓。这样的引导,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3.教师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中枯黄的藤蔓填词,同样包括( )的葫芦藤,( )的葫芦花,( )的葫芦蔓。在这种微阅读形式下,学生通过简单对比,深入思考,分辨不同形态下的葫芦,了解课文的内涵,掌握语言的规律。
为低段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广度、理解深度、逻辑宽度、思维厚度和认知高度。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阅读的宽度,避免知识获取的单一化。
例如,教师在选择延伸微阅读内容时结合低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低段学生感兴趣的注音版本的各类成语故事、古诗,并搭配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的图片等,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增强低段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述《寒号鸟》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纵向对比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不同,领略到了懒散、拖延对自身的不利影响。但是,文章的内容较为简单、简短。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微阅读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延伸。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给学生添加《明日歌》的内容,让学生采用朗诵的方式,探讨两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寒号鸟》内容的体会。同时,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分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不同,分别是如何体现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子之情的体悟。
在教学中,为了防止阅读内容单一化使得学生的热情不高,教师除了推荐的内容,还应该规定主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材料,并且可以定期组织分享会,分享形式可以是口头讲述,也可以画一些图画传阅,或者由多个学生共同以表演形式展现分享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主题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全文,分析文章背后含义。在学生了解安徒生想要表達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寻找相同类型的素材——寻找以讽刺资本主义社会丑陋形象为主题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安徒生笔下的社会百态;寻找主人公与小女孩一样,同样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生活的故事,从而体会小女孩的善良与坚强。当学生搜集素材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讨论,看看故事主人公的遭遇,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微阅读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创新之举,充分利用微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微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阅读情境,营造微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微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