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吉庆
摘 要:基于对小学生具象思维方式的认知,了解到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抽象知识小学生难以理解。分析了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尝试进行有效问題情境的创设,帮助小学生通过更为具象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总结出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与理念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并阐述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创设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一、进行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将数学课本中需要讲述的新内容知识点置于某个情境当中,通过有关情境的分析来讲述数学课本中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程知识,以更为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日常的小学课程学习。但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点来进行。相比较普通情境而言,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深入情境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譬如,在学生刚刚开完运动会后,教师倘若要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课程中与圆周长计算相关联的知识点教学,便可以通过学生刚刚所召开的运动会来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在上一周召开的运动会上进行了许多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是非常考验你们意志力和体力的,那就是长跑。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进行长跑项目的时候,所有参赛选手都是在同一条直线的跑道上起跑的吗?”“不是。”“那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在进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你们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起跑?”在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发生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学生不会有陌生的感觉,并且会深入相关情境中去进行有关知识点的学习。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
二、进行惯性认知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由于简单的认知而对某件事物进行不经事实的确认和分析。换句话说,某些事物的真相可能与学生本身的认知相去甚远。教师可以此为基点来创设日常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量单位时,可以在课程引入的过程中向学生发问:“100克的棉花和100克的铁,哪个更重一些?”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惯性认知,单纯认为棉花要比铁轻一些,因此觉得100克的棉花要轻于100克的铁。但实际上100克的棉花与100克的铁在重量上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是100克。换句话说,想要知晓某物体的重量,不能依靠某物体的兴趣粗暴进行判断,而应当关注最终的测量数据。在这一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的惯常认知被打破,而激发起较为高涨的学习兴趣,立马投入日常的课程学习当中来,这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更好的改善,也使日常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为浓厚。
三、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正处于课程知识学习与理解的黄金年龄阶段,但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对趣味性事物的了解欲望要远远高于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换句话说,更为有趣的课堂教学知识更容易吸引学生进行日常的学习。但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稍显枯燥乏味,倘若以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来进行,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尝试进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元、角、分的货币计量单位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为充分地认识或熟悉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小型商场情境,让学生使用货币学具充当真实货币进行买卖活动,通过相关活动来进行货币计量单位的学习和深入运用。这种趣味性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而言之,相比较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而言,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以更为理想的状态进行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小亚.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J].成才之路,2021(17):110-111.
[2]刘宏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小学生(中旬刊),20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