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康云
摘 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形式化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优化组员分配,进行合理监督,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就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互学互鉴,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学科素养,还可以优化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流于形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合作学习模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度较低,只有在个别课节才采用合作学习法。很多教师也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正确应用方法,认为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学习数学就是浪费时间,导致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教师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少之又少,也不去主动了解学生所讨论的情况,导致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分组不合理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性格特点、数学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很少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分组,导致每个小组的水平不一致,小组内成员的差距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常常因为分组不合理,导致任务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个别学生产生偷懒的现象,学习任务仅仅由1~2名学生完成,这与最初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相违背。
(三)缺少监督和评价
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且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与组员谈论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甚至嬉笑打闹。因为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评价,所以合作学习效果低下。
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分配小组
想要合作学习法更加有效,教师就必须保证小组成员分配的合理性。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以此为标准,将班级学生合理分配为几个4人学习小组,并且真正落实“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既有数学基础较好的、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又有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较差或者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意愿,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一课时,可以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因为本课的负数知识属于“数与代数”,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学习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也都属于“数与代数”,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代数水平,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既要有代数学得较好的学生,又要有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本课内容。
(二)科学、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数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将本课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注意学习任务的层次性、探究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接下来,组员可以围绕分配到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学习成果。最后,带到课堂上与组员一起分享和讨论,轮流发表看法和意见,其他组员也可以进行补充或者质疑,合作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拟定一个主题“你喜欢的运动”,鼓励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制作统计表,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制作统计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围绕“运动的项目可以有什么?调查人数应该定为多少较为科学?推测我们班级喜欢什么运动的最多?哪项运动最少?”这几个方面进行数学统计。因为数据统计的过程较为复杂,可以鼓励组员分开进行调查,最后再进行数学汇总。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综合能力,还可以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数学教学的质与效。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懂得与时俱进,将合作学习法与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科学分配学习小组,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定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小組互评互动,从而在组内和小组间都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吴月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20(A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