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姣
摘 要:PBL是一种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思维导图的优势与PBL教学的特点相结合,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力图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教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BL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隐形思维外显化的工具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高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PBL教学的特点与思维导图的优势相结合,弥补PBL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创造更高效的课堂。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由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是人脑的天然功能。思维导图的图式结构可以清晰、全面地反映相关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直观、准确反映出作者的思路,促进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线条、节点、颜色等元素将无序繁杂的知识划分为便于记忆的知识网络图,有助于理清思维脉络。
二、PBL教学
PBL教学即“基于问题式”的教学,它强调学习应围绕具体且复杂的问题而展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BL教学模式基本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已知点和未知点设计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科学探究,交流意见,共享方案;进行交流评价。师生、生生之间对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探究活动。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过程
1.教学前准备
在正式进入本节课程的教学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选择小组负责人和记录员各一位,提前对小组讨论的流程进行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2.教学过程
(1)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综合思维
问题: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提到水你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关于水的联想。
问题:将大量信息细化后,发现将水的信息可以分为组成结构、用途、储存、性质和制法等方面,你能画出水的联想思维导图吗?
学生活动:根据分类观整合水的相关信息,画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联想水“凌乱”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认识水的存在、用途和物理性质。
(2)环节二:驱动性问题,探究电解水
问题:如何“拆分”水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方法。
问题2: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根据实验回答: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气体速率相同吗?产生的气体分别如何检验?水中加氢氧化钠目的是?得出的结论是?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设计验证实验。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操作、问题思考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水的电解。
(3)环节三:电解水实验的微观探析
问题:从微观角度如何解释水的电解和水的构成?提供H2O、H2、O2的分子模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实质。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模型,小组合作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解释水的构成。
设计意图:利用模型构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巩固分子、原子相关知识,同时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4)环节四:合成水的实验探究
问:如何“生成”水?请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氢气不纯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氫气前要先验纯。演示检验氢气的纯度实验。
学生活动: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有水雾生成。说明氢气燃烧能生成水。
教师活动:演示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肥皂泡向上运动说明氢气的什么性质?氢气还有哪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总结氢气的性质,利用性质推测氢气用途。总结实验现象画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某物质需要考虑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参与实验的猜想与设计,使实验内容更充实。利用演示趣味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让学生根据氢气的性质自己推测其用途,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水的组成”为主题构建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性思维能力,通过系列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思考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出探究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各项活动的安排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方法,融洽了感情,建构了基本化学观念;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梳理知识体系,使课堂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与学生已知知识自然衔接,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