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京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妇产科;实习;临床带教;考核成绩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群体特殊。妇科疾病往往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因此对治疗手段、相关操作的要求也非常高,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妇产科带教工作往往以观摩学习、重视理论为主,忽略了临床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导致了妇产科整体临床教学质量不佳[1,2],本次研究分析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带教过程中的效果及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到本院妇产科进行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学生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考组学生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18岁~25岁,平均年龄(20.31±1.12)岁,观察组学生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18岁~26岁,平均年龄(20.32±1.21)岁。纳入标准:①均为毕业应届实习生;②学历包含大专和本科;③所有学生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表示配合;④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實习的学生;②对研究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样本临床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施行常规带教和案例式教学法进行带教,常规带教方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带领学生进行临床观摩。案例式教学法则需要创建案例教学讨论小组,每五个学生为一组,选择一名学生为小组长,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负责记录带教情况,共同讨论学习的经验。带教老师定期开展案例教学,为实习学生提供本院存在的真实案例,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报告、治疗方案、恢复情况等向实习学生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相关手段。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临床学生的理论教学病案分析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操作成绩和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得出结果[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学生的带教成绩对比
观察组学生结束带教后的理论教学病案分析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实习学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学生结束带教后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更高,与参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妇产科临床带教方式忽视了实习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往往使得学生在临床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辩证思考[4],不利于带教工作的开展,违背了医学事业发展的初衷,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辨能力,进而提高临床实践操作水平[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结束带教后的理论教学病案分析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参考组,且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临床针对妇产科的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