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
【关键词】整体护理;小儿腹泻;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
小儿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常因喂养不当、肠道菌群紊乱、病原菌感染等因素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若未及时治疗则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腹泻患儿以婴幼儿居多,除了临床对症治疗外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以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 年4 月至2021 年2 月儿科收治的60 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脓血便、水样便、稀便,每日大便次数5 次~10 次,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家长精神认知障碍、患儿营养不良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0.5 岁~4 岁,平均年龄(2.53±0.68)岁,病程1d~5d,平均病程(3.23±0.26)d,每日腹泻次数4 次~9 次,平均次数(6.32±1.13)次;病情程度:轻度16 例,中度24 例,重度20 例。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各30 例,两组患儿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生理状态、营养支持等。
1.2.2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开展整体护理,具体为:(1)消毒护理:镜检患儿大便,当结果异常时需进行隔离处理,接触患儿的人员均需进行消毒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解除前做好手消毒,每日对患儿奶瓶、餐具等进行系统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衣物,及时处理患儿粪便,待镜检正常后再解除隔离。(2)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嘱患儿多饮水,发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一旦出现轻度脱水、呕吐现象应遵医嘱给予补液盐,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静脉输液补钾,严密监测患儿大便情况及生命体征。(3)皮肤护理:每次便后采用温水清洁患儿臀部,保证会阴及肛周干燥清洁。(4)健康教育:主动向患儿家长讲解腹泻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明确如何配合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各症状改善时间,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满分100 分。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腹泻相关症状完全消除,大便恢复正常;有效:腹泻相关症状显著缓解,大便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腹泻相关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0%)更高,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症状改善时间及家长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腹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情进展迅速,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合理调配营养、抗病毒、止泻、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治疗原则。整体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以整体性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况为目的,最大限度消除影响病情康复的不利因素,缩短病情康复进程[3]。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0%)更高,两组比較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腹泻相关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值得在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