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州 路华敏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 441100
2019年12月底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逐渐在全球蔓延,引起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后来被命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故感染者众多,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给医疗单位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目前临床上多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病毒RNA进行诊断,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辅助诊断。抗体检测不仅可弥补RNA检测易造成假阴性的缺陷,还可对病情进行监测,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预判,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体内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动态监测抗体的变化,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帮助。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均为阳性,并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诊断要求,共105例,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9~88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临床分型,将上述患者分为4型,即普通型12例,轻型85例,重型6例,危重型2例。因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太少,将此二型患者合并为一组进行统计分析。
1.2 仪器试剂 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iFlash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3 抗体检测 依患者发病时间计算,分别于患者发病后2、3、4、6个月采集血液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当样本中抗体浓度>10.0AU/ml时,为有反应性,判为阳性,反之为无反应性,判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AU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比较 三组患者IgM抗体阳性率较低,至3个月时,只有极少数患者呈阳性反应,而IgG抗体阳性率高,至4个月时,各组阳性率仍高达87%以上,但到6个月时,也只有个别患者呈阳性。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比较(%)
2.2 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比较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消失快,浓度逐渐下降,IgG抗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呈现高浓度状态,至6个月左右,抗体基本消失,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各阶段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比较
病毒侵犯机体后,一般经过3~7d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在这个过程中,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M类抗体,一经感染,迅速产生,且消失较快,因此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稍晚产生的是IgG抗体,由于IgG抗体的产生晚于IgM抗体,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IgG抗体一般为感染中晚期或是恢复期的标志。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员,现已证实,其抗体产生也遵循这一规律[1]。
目前临床多采用RT-PCR方法检测RNA做为诊断感染的依据,但是很多因素[2-3]影响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七版)》[4]将特异性IgM、IgG抗体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李萍[5]、徐万洲[6]等对抗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做了研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和诊断指标。
一般认为,随着病情的好转,IgM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而IgG抗体浓度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若恢复期IgG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是浓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可作为复发的标志。因此,动态监测血清抗体浓度,明确其变化规律,对于明确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状态及判断病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兵华、谢毓滨等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较短时期内抗体变化做了研究[7-8]。本研究动态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情况,分别于患者发病后2、3、4、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体,以观察较长时间内抗体的变化。研究发现,2个月时,IgM抗体阳性率已较低,三组的阳性率分别是25.00%、29.41%、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只有极少数病例呈阳性。IgG抗体阳性率较高,至4个月时,三组的阳性率仍高达91.67%、87.06%、100.00%,但到6个月时,只有个别病例呈阳性。这也证实了IgM和IgG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病情的好转,IgM快速消失,而IgG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于那些抗体阴性者,可能是因为检测时,已过了高峰期,抗体浓度下降所致,也可能是有些患者免疫功能较弱,而没有产生较高浓度的抗体所致。另外,也可能与试剂本身有关,李萍、徐万洲等的研究显示[5-6],IgM和IgG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分别只能达到70%左右和90%左右,故而有些患者虽然产生了抗体,但由于试剂靶抗原选择的原因,而检测不出,造成假阴性。
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一般IgG浓度高于IgM浓度,但有极少数患者IgG浓度小于IgM浓度的现象。2个月时,IgM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但有2例轻型患者,IgM浓度仍异常增高,分别为495.45AU/ml和365.76AU/ml。IgG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下降缓慢,至4个月时仍有较高浓度,但到6个月时,浓度多已降到阴性值以下。张兵华等[7]的研究发现,IgG的峰值可能在40d左右,本研究的数据可能已过了峰值,处于缓慢下降期。
对SARS康复者的研究表明,重症患者抗体浓度高于轻症患者[9],有学者[10]推测,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也是这样。本研究发现,重型和危重型组在各阶段的阳性率和浓度多高于轻型和普通型组,但经检验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每组数值有高有低。个体差异较大,可能与个体的免疫反应的强弱有关,有人反应强,产生的抗体浓度高,反之则低。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大多能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但并不能产生持久的免疫力,IgM抗体可能在2~3个月后消失,而IgG抗体在半年左右消失。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太少,特别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太少,结果可能存在片面性;早期没有监测抗体,未能监测到抗体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监测间隔时间太长,未能明确抗体转阴的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