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对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

2021-07-26 06:29杨本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斜视有效率立体

杨本诚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 477150

斜视是一类常见的视觉功能异常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幼儿是斜视的高发群体且常伴随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症状。有研究表明,先天性颅神经异常会引起眼周肌肉出现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直肌功能异常或水平肌肌力亢进等问题,进而引发斜视[1]。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下斜肌亢进引发的V型外斜视疾病的有效术式,能在不影响水平斜视度的同时缓解斜视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也有报道显示,下斜肌减弱术可能会诱发眼球小度数内转,影响患儿的水平斜视度。因此,本文以96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儿为观察对象,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6±2.78)岁,原发性下斜肌亢进27例,继发性下斜肌亢进21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7.91±1.76)岁,原发性下斜肌亢进22例,继发性下斜肌亢进26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儿性别不限,年龄3~12岁;(2)两眼屈光度差异≤2.0D;(3)眼部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既往有眼科矫正术史的患儿;(2)存在精神疾病,难以配合手术及临床检查患者;(3)双眼或单眼存在弱视症状患儿。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对照组给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1)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于眼睛颞下象限和角膜边缘平行处做一切口,对水平肌进行分离,充分暴露水平肌,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操作,操作完成后缝合结膜。(2)下斜肌切断术:于眼睛颞下象限和和角膜缘平行处做一6mm结膜切口,贯穿肌间膜、结膜,直至巩膜,分离下斜肌与巩膜,以涡状静脉为标志,钩出下斜肌,于近肌止端部位缝合套圈,剪断下斜肌,下斜肌前角缝合于下直肌附着部位颞侧角外的巩膜上,缩短下直肌,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断端。

1.3 观察指标 (1)视功能情况:采用同视机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检查,Ⅰ级功能用鱼—缸图片检测,Ⅱ级功能用蝶—猫图片检测,Ⅲ级功能用彩色几何图片检测,记录患儿双眼的同时视、融合视觉和远立体视觉功能。(2)下斜肌亢进水平:分析并记录患儿眼球内转时角膜下缘所处的位置,角膜下缘处于上睑边缘、内外眦连线上和于内外眦连线部位时,为下斜肌功能亢进。(3)疗效评价:参考《儿童少年斜视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术后复视和眩晕消失,眼位处于正位,患儿水平斜视的范围≤15°,无自觉症状;好转:术后患儿眼位有隐斜,水平斜视的范围在15°~20°,存在部分自觉症状;无效:临床症状大部分存在,水平斜视的范围≥2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术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手术前后视功能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儿同时视、融合视觉和远立体视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具有同时视、融合视觉和远立体视觉功能的人数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视功能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术后下斜肌亢进水平比较 术后观察组的下斜肌功能正常43例(89.58%),下斜肌功能亢进5例(10.42%);对照组的下斜肌功能正常35例(72.92%),下斜肌功能亢进13例(27.08%);观察组的斜肌亢进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36<0.05)。

3 讨论

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眼科疾病,当患儿的上下斜肌出现问题时,眼球的垂直运动和内外旋转运动会受到影响,出现非注视眼上飘、外旋的现象,难以定向注视[2]。小儿斜视与下斜肌功能亢进、水平肌肌力过强等有关,通过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地矫正斜视。下斜肌减弱术主要包括后徙术、断腱术和转位术三种术式,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斜肌减弱术是否会影响水平斜视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曹双胜等[3]在研究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中发现,联合下斜肌减弱术不会对患儿的视功能恢复、下斜肌恢复及水平斜视度产生影响。但也有报道认为下斜肌减弱术在降低下斜肌外旋的同时会促使眼球内转,影响患者水平斜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小儿斜视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下斜肌减弱术将肌筋膜与眼球筋膜鞘分离,切断下斜肌,在保护了眼球筋膜鞘周围血管组织的同时,降低了下斜肌的亢进程度,使眼球内转,矫正水平斜视[4]。本文结果发现,术前两组患儿的视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儿同时视、融合视觉和远立体视觉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斜视矫正术式均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视功能,帮助其重建立体视功能,且不会影响其水平斜视度。一般认为,双眼视轴偏差会破坏双眼单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斜视患者难以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而斜视矫正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双眼视觉,恢复双眼视功能。下斜肌减弱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直肌的后徙量,对术后眼位的正位率起到了一定的稳固作用,故该术式能提高患者的立体视功能,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下斜肌亢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下斜肌减弱术能有效地消除下斜肌功能亢进。下斜肌减弱术通过切断下斜肌解决下斜肌功能亢进的问题,减弱了下斜肌外转力量,进而减轻斜视度数,提高治疗有效率[5]。由于斜视多发于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斜视会抑制视网膜对应,使患者丧失立体视,故早期手术治疗十分必要,且儿童视觉系统的可塑性也能帮助提高斜视治愈率。

综上所述,下斜肌减弱术能提高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影响患儿的视功能重建与水平斜视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斜视有效率立体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很有效率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斜视手术后如何防复发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孩子“心不在焉”可能是斜睨眼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