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大学生深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刍探

2021-07-25 05:04王晨
成才之路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就业困难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

王晨

摘 要:高校应当从心理辅导层面加大对大学生的关注力度,通过优质心理辅导帮助更多大学生渡过就业难关。要确定就业困难目标群体,进行综合性指导;深入发挥心理咨询体系的作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资源;正确看待就业率,对所有大学生一视同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40-0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对高校的职业规划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为更多的大学生渡过难关、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服务。本文主要对就业困难大学生深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进行探讨。

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在现代化高校教育体系中异军突起并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校只有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机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落实有关职业规划的教学任务,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心理辅导,才能帮助他们快速精准定位自身,进而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思想和认知基础。由此可见,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所有环节。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书面作业交往的过程,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掌握的过程。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在带来巨大就业压力的同时,间接催生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因此,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就业困难类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力度,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并顺利踏上工作岗位。

二、心理辅导现存的问题

1.心理咨询体系建设停滞不前

当前,各大高校都基本开设了由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负责的心理咨询室,但是一些心理咨询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未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的心理咨询,因此对该领域的心理辅导任务涉及较少,自然无法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在现代化高校组织结构体系中,心理咨询室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大学生心理因素多变的今天,心理咨询室起到的作用是校内的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室对本部门的职能作用宣传力度不够,这也是心理咨询体系建设始终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心理咨询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联系不紧密,则是不利于发挥心理咨詢作用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最基本的内容不能做到正确理解,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部门与心理咨询部门的办公模式也存在弊端,各部门都独自开展职业规划或心理咨询工作,使得心理咨询体系各自为政,整体工作停滞不前。

2.就业困难大学生孤立无助

近年来,就业率成为教育部门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高校在落实就业率任务的过程中多有不当之处。提升就业率的核心在于大学生,高校在真正关心大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为他们提供就业层面的心理辅导和建议。然而相当数量的高校把提升就业率作为指标性任务,采取的提升就业率的方法也多以应付指标为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将就业关注点集中在成绩较好的大学生群体,为该群体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让他们为本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增光添彩。但是真正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群体则往往被忽视,更有甚者以毕业证为筹码强迫大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上述行为事实上严重损害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根本利益,本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学生无法获得心理辅导,签订三方协议中的企业也不是大学生的理想去处,这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大为不利的。

3.职业规划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基本包括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大学生通过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能初步进行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该类型课程的开设,充分吸收了国外专家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相关经验,力求帮助大学生进行符合自身定位的职业规划。结合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接纳度还是很高的,愿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想在该方面有所成就和突破。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果转化率较低,大学生虽然系统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并建立了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但是对掌握的职业生涯知识的运用能力较低,或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例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通常会接受有关本人性格特征的心理测试,并通过回答设置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测试结果。一般来说,大学生普遍认可通过测试获取的结果,但是在制定职业规划以及具体的求职过程中却不能灵活应用心理测试成果,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仍然是天马行空、偏离现实,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无法转化为相应的成果。

4.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一些高校院系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低,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根本原因。由于职业规划是一门新课程,高校在该领域师资配置上普遍存在缺口,再加上个别高校对职业生涯课程的不重视,造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效果不好。还有一些教师自身对课程体系理解不够深刻,未能建立有关职业规划的完整理论体系,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且个别教师内心深处的偏见,也是制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深入发展的核心因素。如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指标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无关,他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面自然难有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然无法接受到保质保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获得的仅仅是心理测评结果及部分理论知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后通常会以作业形式规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体现的要素,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书在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系中明显是个“鸡肋”。在尚未完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制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难免有很多疏漏和不足之处。但是大学生在上交职业生涯规划书后,教师并未针对大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大学生也无法获取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反馈,使得职业生涯规划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以推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为目的,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将获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成绩作为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课程设计及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制,忽视了职业生涯课程本身的含义。这样,就使得一些大学生无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书获得应有的心理辅导或指导,让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效应沦为一纸空谈。

猜你喜欢
就业困难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
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