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1-07-25 04:34罗华
教育界·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罗华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一直是众多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但是,相比于其他小学课程,数学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强,不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立项编号:2020C206)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喜好和认知特点,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学效果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整节数学课教学效果的高低。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學导入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也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使学生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设计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在课程导入环节,能够很快地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较强的兴趣;同时要通过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产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从而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数学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要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导入的效果[1]。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算符号进行卡通化处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这四个计算符号的理解上,进而通过引发学生对计算符号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和计算要点的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二、积极应用合作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合作教学方式,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同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也能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小学数学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2]。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统计图所要统计的对象,然后将喜欢不同运动项目的人数在黑板上标记出来,之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计算不同运动项目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再填写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在填写完毕后,教师让学习小组讨论扇形统计图中的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扇形的大小是由哪些内容来决定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认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使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优化。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是让教学情境服务于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对问题进行思考的状态中。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其感受到思考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拓展思考深度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3]。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够准确地测量硬币或者杯盖的周长?圆形周长无法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因为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借助,学生就会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展开思考。经过思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将硬币或者杯盖在白纸上滚动一周,然后测量白纸上的距离就可以得出它们的周长;还可以找来一条绳子,用绳子围绕硬币或者杯盖,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教师就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测量巨大的摩天轮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用之前的方法无法得出答案,这时,想要知道答案的心理就会让学生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刚才提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思考得出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圆的周长计算的数学知识。

目前,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应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直观的表现手段,将不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减少其理解数学知识所使用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只能观察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的表面形状,无法对这两种图形的内部特点进行观察。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部分数学知识时,无法快速、准确地领会其中的内涵。而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不但可以仔细观察到这两种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可以对这两种图形的内部特点进行透视性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关于这两种图形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数学知识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脱节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增加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同时,这种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启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抵触心理。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和眼镜等事物,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比例的数学知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放大和缩小。而比例这一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比较常见的是在地图绘制上的应用。通过使用比例的知识绘制地图画面可以将非常广阔的地形、地貌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进行精确的再现,方便个人或者行业利用地图信息进行生产和生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比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价值,在学习时更加认真、仔细,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充分认识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对数学课程导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聂玉雪.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69.

孙兆军.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01):172.

汪翠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6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