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 眼科,山东 济南 250031)
青光眼是严重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较高。临床治疗方式多以小梁切除术为主,其手术效果虽然较好,但易出现低眼压和浅前房,引起继发性结膜纤维病变,不利于患者预后,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探寻安全性高的、利于患者术后效果的治疗方法是关键。有研究指出,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不仅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1]。本文就对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纳入标准:经检查其症状、体征均确诊为青光眼;符合外科手术适应征;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有眼部外科手术史;有明显眼部外伤;精神异常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8):对照组年龄39~78岁,平均(62.2±3.6)岁,男25例,女23例,其中急性闭角型16例,继发性10例,慢性闭角型10例,慢性开角型12例;研究组年龄40~78岁,平均(62.4±3.7)岁,男24例,女24例,其中急性闭角型13例,继发性12例,慢性闭角型12例,慢性开角型11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术前14 d均对两组患者停用抗胆碱酯酶剂,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充血情况;术前3 d停用β肾上腺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以维持房水正常水平,促进形成滤过泡;并应用2%利多卡因抗生素眼药水;眼压较高者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调整,眼压高于40 mmHg时,配合用高渗剂。
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即:进行局部或表面麻醉,经显微镜下,自穹隆基底沿角巩膜上方位为结膜瓣,结膜切开、分离,将角巩膜暴露,于角膜缘后1.5 mm位置切开3 mm的平横切口,将结膜切开关闭后用尼龙绳缝合拉紧,密闭切口。
研究组进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具体包括:麻醉后显微镜下提起角膜缘,剪开结膜边7 mm,确保角膜缘无残边,对筋膜囊薄的患者,自筋膜囊和巩膜行后分离,对筋膜囊厚的患者,提起结膜边缘,切断角膜缘和筋膜缘附着物,使结膜与筋膜囊为解剖平面,推后筋膜囊,较厚的可切除,翻开巩膜,置入0.4 mg/mL丝裂霉素 C 溶液棉片,静待4 min后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及角膜,刺穿前房进行小梁切除,剪开虹膜放出房水,将虹膜多余基底切除。尼龙线缝合巩膜瓣,穿刺扣注入平衡盐液于前房,如渗出较多,缝合线适当收紧,如无渗出,适当放松。缝合结膜切口及筋膜囊,术后注射地塞米松2.5 mg及庆大霉素2万U,涂抗菌素眼膏。
对两组术后均进行抗菌素及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敷料解除后进行抗炎眼药水滴用。术后第一天恢复前房者于第三天拆一侧缝线,查看滤过情况,若情况良好可拆除另一边。拆除缝线在显微镜下进行,线结拉开后左右摇摆以完整抽出。对前房I度以上检查其渗漏情况,引流过畅可用纱垫压迫滤过泡,其他情况用阿托品散瞳至前房恢复。对术后未拆缝线出现浅前房,检查渗漏情况,对无渗漏及滤过不明显,使用阿托品散瞳,并加皮质类固醇或脱水剂至前房恢复。对拆除缝线过滤不明显,进行上眶缘下节律的眼球按摩,经裂隙灯检查滤过泡情况,早期滤过泡坚持1~2次/d,30下/次。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术后浅前房情况。根据前房角宽度法分为III度,I度为中央前房形成,角膜内皮接触四周虹膜;II度为瞳孔晶体状未接触角膜,其余虹膜面均接触内皮;III度为前房消失,虹膜及晶体状前囊均接触角膜内皮。总发生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态。过滤泡形成根据Kronfeldl31标准分为IV型,I型为滤过泡微小囊状隆起,壁薄、色白、角膜缘处见分房状微小囊泡;II型为滤过泡扁平隆起,略高球结膜,壁略厚、色白或少量小血管;III型为滤过泡呈局限隆起,壁厚、表面及周围充血状、四周局限性边界形成;IV型为隆起严重,壁很厚、表面及周围明显充血状、四周边界明显。功能性过滤泡形成为I+II型,非功能性过滤泡形成为III+IV型;③对比两组视力情况。包括:视力提高、视力下降;④对比两组眼压情况。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术后1年;⑤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包括:角膜水肿、虹膜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干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y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浅前房情况。对照组的浅前房发生率为18.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浅前房情况比较[n(%)]
2.2 两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态。对照组的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为62.5%,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态比较[n(%)]
2.3 两组的视力情况。对照组的视力提高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视力下降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情况比较[n(%)]
2.4 两组眼压情况。两组术前的眼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有明显降低,且对照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术后1年的眼压情况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眼压情况比较()
表4 两组眼压情况比较()
2.5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的角膜水肿、虹膜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干症总发生率为16.7%,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2%(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据有关统计报告,我国青光眼患病率高达27.4%,是世界首位[2]。引起青光眼的因素有:视神经受损、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视神经出现凹陷性萎缩、特征性视野缺损,患者视力水平受到影响,其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到病情晚期视力受损才会发觉[3]。如不进行有效治疗,极易诱发视力障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失明,极不便于患者的生活、工作。
临床上将青光眼细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治疗原则以控制眼压为目的,以保持患者的视野清晰,使其恢复视神经功能[4]。其治疗方法多是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滤过手术、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其中小梁切除术应用范围较高。处理方式是于患者眼角膜缘位置上建立新通道,以缓解眼睛内部压力[5]。这种手术有一定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病情,但操作较困难,术后常出现滤过不足、滤道阻塞及纤维增生,使滤过泡包裹形成纤维病变,导致角膜水肿、虹膜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干症等并发症,进而引起青光眼复发,使其安全性较低,不仅不利于患者预后,严重者还会导致手术失败。而青光眼滤过手术也会导致手术失败,因其术中巩膜和球结膜下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瘢痕和纤维化会阻塞滤过口[6]。所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新型青光眼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是近年来推广的新型手术方式,它是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而来。有相关研究指出,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相较于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7]。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溶液,它是抵抗代谢药物,是经头状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混合物成分,有烷化作用,可与DNA的双螺旋交联,破坏其结构及功能,抑制增生期细胞的DNA复制情况,减缓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它对增殖期中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也作用静止期细胞,能有效阻止术后滤过纤维细胞增生及瘢痕形成。临床有对动物应用丝裂霉素C溶液的实验表明,0.4 mg/mL丝裂霉素置于巩膜面5 min,可阻止胶原纤维生长30 d[8]。说明应用丝裂霉素能显著抑制纤维细胞增生,避免滤过口纤维化形成。而另有研究指出单独使用丝裂霉素C溶液虽然能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及瘢痕形成风险,但丝裂霉素 C溶液使用后会引起伤口渗漏、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
为此,在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溶液的同时配合巩膜可松解缝线技术等。侧切口房水流出程度可定量调整进行精准控制,能促进患者前房恢复,利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且能确保眼压降低,避免脉络膜下腔出血出现虹膜膨出情况;手术末期经侧切口注入平衡盐液,观察房水滤过,较适中的标准是巩膜瓣下有缓慢渗液,术后根据前房、眼压、滤过泡大小情况对缝合线的松紧进行调整,松解或拆除,对情况不佳进行滤过泡按摩,以提供房水过滤条件,促进前房及滤过泡的形成,进而有效控制持续性低眼压,确保患者舒适度;术后的前房如形成良好,眼压在10~14 mmHg,可在术后适当时间将缝合线拆除,能减少术后反应和刺激虹膜,加速滤过泡形成。拆除一侧缝线后若患者眼压过高,按摩无效后拆除另一侧,按摩过滤泡,控制房水流出量,确保手术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9]。多种技术融合,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控制眼压、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文通过对96例青光眼患者分组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组的浅前房发生率为18.8%,显著高于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组的4.2%(P<0.05)。对比两组的过滤泡形成情况,小梁切除术组的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为62.5%,显著低于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组的91.7%。对比两组视力情况,小梁切除术组的视力提高率显著低于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组,视力下降率显著较高。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情况显示,小梁切除术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术后1年的眼压情况明显高于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小梁切除术组的角膜水肿、虹膜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干症总发生率为16.7%,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仅为4.2%,复合组并发症显著更低。结果说明,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在小梁切除术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 C 溶液,可减少患者术后瘢痕形成,有利于远期效果;联合可调整拆除缝合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手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