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林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70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属于急性期起病,该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在各种诱因作用下患者形成颅内动脉狭窄、破裂或者是堵塞等现象,该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脑功能性障碍。偏瘫是患者多发并发症之一,该症状的发生,会影响到患者的步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分析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功能,促使患者健康水平提升。
1.1 一般资料。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民医院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7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将观察组7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A组37例和观察B组37例。对照组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8.18±5.89)岁;观察组男37例,女37例,平均年龄(58.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A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67±5.89)岁;观察B组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54±5.56)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展开各项康复训练,为患者展开踝足矫正器佩戴治疗等。观察组分析偏瘫步态特点,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令患者处于裸足状态下为其展开三维步态分析,充分评估患者的步幅、步速、跨步频率、摆动相、单脚支撑比例、站立相和步行周期等各项信息,分析患者的步态特点,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分析两组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点:观察两组的步幅、步速、跨步频率、摆动相、单脚支撑比例、站立相和步行周期,展开组间对比。评估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康复效果:采取FMA量表评价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与运动功能成正比;采取NIHSS量表评价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评估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生活质量:观察两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取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点。观察组的步幅、步速、跨步频率、摆动相和单脚支撑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站立相和步行周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点()
表1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点()
2.2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康复效果比较。观察B组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观察A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康复效果比较()
表2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康复效果比较()
2.3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生活质量比较。与观察A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B组均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偏瘫是该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这一症状的发生,会致使患者步态出现变化,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些年来,受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生活方式改善等因素影响,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我国当下该病患者例数可高达700万[3]。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偏瘫步态”,呈现出“上肢挎蓝,下肢划圈”形态,在降低患者肢体功能的同时,影响到了患者的形象,干扰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功能残疾现象,能够促使患者各项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降低患者的医护费用,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4]。高质量高效率康复训练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重塑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整体感觉能力,尽可能早地强化患者的患肢意识,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另外康复治疗的应用,还能够预防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肌肉萎缩、足下垂等并发症。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临床治疗时,常采取佩戴踝足矫正器为患者展开治疗,但是经长期临床研究表明,这一治疗方式存局限性,难以获取到显著的康复效果[5]。分析患者步态特点,总结治疗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具有积极意义。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时,患者会表现出关节挛缩、肌张力增高以及患肢肌力下降等症状,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膝关节僵硬、踝背伸受限、屈髋异常以等表现,上述情况的发生,会致使患者下肢运动出现障碍。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异常步态有痉挛性截瘫步态、摇摆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慌张步态、跨域步态以及小脑步态等。不同步态表示患者的病变损伤部位各不相同[6]。例如,痉挛性偏瘫步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外旋、伸直,在行走跨步时患者患侧骨盆会明显抬高,或者是患者的腿外旋且呈现出画圈环形运动,患者的脚时常会重重砸向地面或者是刮到地面。该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仅仅是体现在下肢,同时会影响到患者的平衡能力、面部、双眼视力、协调功能以及手臂等[7]。分析该病步态特点的目的在于为患者步行训练提供有效指导,提升患者的实际步行能力。该病患者以往多采取目测方法,仅仅能够定性、粗略地描述出患者的肢体运动以及躯干情况,无法对患者步态展开精准评估。引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将患者的运动规律于三维空间内显示出来,包括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位移、加速度、重心转移以及速度等,定量测量患者在步行中的肌肉活动情况以及受到的力矩和动态力等,从而实现定量、高精度、准确和客观测量患者步态,并进一步展开分析[8]。
综上所述,分析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特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康复治疗计划,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促使患者各项功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