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
(孝义市中医院 妇产科,山西 孝义 032300)
产妇临床分娩过程中,因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母体患有某种疾病等原因,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产钳助产术以及胎头吸引术进行助产,助产效果相对良好,临床中应用广泛。对于两种手术方式充分掌握可保障母婴安全,使产妇分娩质量提高,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生产损伤。本次研究将对于产钳助产以及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孝义市中医院阴道助产分娩产妇50例,纳入标准:产妇、家属对本研究同意知情;排除标准:胎儿不符合阴道分娩标准者、异常胎位、胎头未衔接、胎膜未破等。分组后命名为分析组及常规组,每组各25例。分析组:孕周38~40周,平均(39.42±0.34)周,年龄22~35岁,平均(26.55±0.74)岁。常规组:孕周38~40周,平均(39.54±0.28)周,年龄22~35岁,平均(26.64±0.58)岁。对比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利用产钳助产术: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实施膀胱排空、会阴消毒、实施麻醉后,行左侧会阴切开,将左右叶产钳放到胎儿的头部两侧,产钳合拢,检查钳叶位置,向外向下牵拉,当胎头拨露时,需要将产钳柄缓慢向上提拉,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娩出后先将右叶产钳去除,随后将左叶去除,分娩胎儿。分析组应用胎头吸引术: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实施膀胱排空,会阴消毒、麻醉后进行左侧会阴切开,将其双侧小阴唇部位分开,将阴道外口充分暴露,并撑开阴道后壁,将吸引杯放入阴道,与胎头部位紧贴,并对于阴道内部实施触摸,沿胎头衔接器部位实施观察,确定不具备组织受压,检查胎头矢状缝以及胎头吸引器牵引柄是否保持一致,随后将气体缓慢抽出,确保吸引器内为负压状态,缓慢牵引,头枕部位到达耻骨下缘时需要进行向上牵引,促进胎头娩出,随后分娩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指标: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头皮血肿、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率、助产原因(产程延长、产妇因素、胎窘)、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SPSS 22.0作为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分析系统,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头皮血肿、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率、助产原因(产程延长、产妇因素、胎窘)、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将利用n,%方法表示,卡方对其实施数据检验,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为()表示法,t检验该指标,P<0.05则统计学数据对比差异大,有意义,P>0.05无意义。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比对。分析组新生儿体重对比常规组,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比对()
表1 两组产妇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比对()
2.2 分析组、常规组助产成功率、新生儿头皮血肿、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分析。分析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分析组、常规组助产成功率、新生儿头皮血肿、软产道损伤分析[n(%)]
2.3 分析组、常规组助产原因(产程延长、产妇因素、胎窘)对比。分析组、常规组助产原因中产程延长、产妇因素、胎窘比例相近,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数据见表3。
表3 分析组、常规组助产原因(产程延长、产妇因素、胎窘)对比[n(%)]
2.4 分析组、常规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4。
表4 分析组、常规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现阶段,产妇生产过程中为提升自然分娩率,通常在无阴道试产禁忌证产妇中主张实施自主阴道试产,促进产妇阴道分娩率提升。阴道分娩发生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母体患有某种疾病等原因时为产妇实施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为有效的助产方法。现阶段,临床常见的助产方式为产钳助产术以及胎头吸引术,单纯利用两种助产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胎头吸引术在操作过程中相对快捷、简便,能够降低手术对于盆骨侧壁产生的影响,减少产道损伤的可能,同时,在实施旋转牵引时能够避免受到限制,减少横位以及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的失败状况产生,但此方法具备一定的缺点,吸引过程中,大小力度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宫腔内胎儿产生胎儿滑脱、牵引时间延长,使胎儿颅内出血或头皮血肿,引发并发症[1-2]。
产钳操作术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要求,胎儿双顶径及先露不同,其实施的产钳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产钳手术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牵引成功率,能够使其阴道助产时间缩短,胎儿产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将胎儿娩出,如胎头吸引术失败需要再次利用产钳助产术实施分娩辅助,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于胎儿的面部造成一定损伤。两种手术均具备一定的分娩辅助效果,需要根据产妇的术前情况进行合理手术方式选择,应对于操作医生的自身经验情况进行分析,为产妇确定合适的手术方式。
阴道助产技术为双刃剑,合理利用能够使其剖宫产率降低,使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如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会导致产妇阴道受到损伤,产生较多医疗纠纷事件。近几年,多类因素作用下导致临床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因此,需要通过阴道助产技术提升阴道分娩率,积极改善母婴结局[3-5]。阴道助产技术在产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显示,分析组新生儿体重(5.39±0.65)kg、产后出血量(237.61±48.52)mL对比常规组新生儿体重(5.41±0.62)kg、产后出血量(276.63±48.72)mL,新生儿体重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分析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常规组,指标差异性较大(P<0.05),分析组助产成功率72.00%、软产道损伤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助产成功率96.00%、软产道损伤发生率32.00%,指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分析组新生儿头皮血肿28.00%高于常规组头皮血肿4.00%,对比差异较大(P<0.05),分析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4.00%优于常规组28.00%(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组32.00%高于常规组4.00%(P<0.05),分析组助产原因中产程延长1例、产妇因素2例、胎窘比例22例,与常规组助产原因中产程延长2例、产妇因素0例、胎窘比例23例相近,对比差异较小(P>0.05),因此胎头吸引术及产钳助产在临床辅助生产过程中均具备理想效果,两种手术方式均具备各自的优缺点,产妇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医生的操作经验及产妇一般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产钳助产术可提升助产分娩成功率。
综上所述,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均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帮助新生儿及产妇改善妊娠结局,确保生命安全,提高生产成功率,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并实施助产方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