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上海,200062) 张 炜 陈丽云 赵超蓉 王丽丽 丁洁韵
2002年,湖南龙山里耶故城遗址出土了一批战国秦简牍,大约三万八千余枚,其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中医学资料。本文将对里耶秦简中的涉医内容展开较全面的探索 (以下原文均出自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和第二卷) ,并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作比对研究,以揭示二者的渊源。
本条简文记录了患心疾患者的治疗方法,包山楚简221号简载“既有病,病心疾,少气,不纳食”,二者可以互参。简文义指患者得了心疾,其症状有少气懒言、厌恶人声、容易觉得饿但又吃不下、厌恶食物的气味,要用公鸡的鸡冠血制成丸药来治疗。据《本草纲目·禽部·鸡》记载,鸡冠血具有“益阳助气”“安神定志”的作用,故本方用之来治疗阳气虚损型的心病。古医书中屡有用鸡冠血治病的记录。如《医宗金鉴》注“治痘方”曰:“用大雄鸡一只,先将白酒一杯炖温,次刺鸡冠血数点,滴入杯中和匀,仍炖温调煎药内服。 ”
五,一曰:启两臂阴脉。此治[黄疸]方。(8- 1224)
“两臂阴脉”,指手太阴、少阴脉,即马王堆《脉法》所云“臂之太阴、少阴”。“启脉”,指 “开其脉之穴孔而泄之”[1]。《小品方》载“灸黄疸法”曰:“灸手太阴,随年壮,穴在手小指端。”即为灸手太阴脉上小指端的穴位以治疗黄疸的例证。本条简文意指,针灸手太阴、少阴脉上的穴位,用泻法治疗黄疸病。里耶秦简另载“[勿]下半斗,饮之,此治黄[疸]” (8- 1976),使用内服法治疗黄疸病。
七,病暴心痛灼灼者。治之:菥蓂实,冶,二;枯姜、菌桂,冶,各一。凡三物并和,取三指撮到节二,温醇酒。(8- 1221)
简文记录了胸痹心痛灼热症的治疗方法:菥蓂子二份,干姜、菌桂各一份,冶制拌匀,撮取三指到手指的第二关节处剂量的药物,用温酒送服。 菥蓂实即菥蓂子,《本草纲目·菜二·菥蓂》引《名医别录》谓,菥蓂子“疗心腹腰痛”。而干姜、菌桂均有温通心阳功能,三药合用并以温酒送服,可以治疗胸痹心痛病。
九,治暴心痛方:令以比屋左荣,以左手取其木若草蔡长一尺,禹步三,折,置之病者心上。因以左足[徐]踵其心,男子七踵,女子二七踵,尝试。毋禁。(8- 876+8- 1376+1959)
此为祝由方。“禹步”是当时祝禳驱鬼常用的步法,而男子七、女子二七也是按阴阳术数在禁咒治病疗法中的固定用法。如《五十二病方》111条载:“祝疣,以月晦日之室北,男子七,女子二七,曰:‘今日月晦,磨疣室北。’不出一月,疣已。”“屋左荣”,指房屋左面屋檐。《礼记·丧大记》载:“荣,屋翼也。”“草蔡”,即草芥。《玉篇·艸部》载:“蔡,草芥也。” 这里的一尺长的草蔡是治疗者手持的用以祛病消灾的灵物。本条简文义指,治疗暴心痛,要取房屋左侧屋檐上的草芥,治疗者左手拿一尺长的草芥,行禹步三步,折断草芥敷在病人胸口,并用左脚缓慢轻踏其心胸位置,男患者轻踏七次,女患者轻踏十四次,此方经过试用疗效好,没有禁忌证。《五十二病方》51~55条载:“婴儿瘛者,目系斜然,胁痛,息嘤嘤然,屎不化而青。取屋荣蔡薪,燔之而冶匕焉……祝之曰……”也是取房屋屋檐上的草芥进行祝由,以治疗小儿瘛疭患者。
九十八,治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 [长]石、辛夷、甘草各与鼢鼠[等]。(8- 1057)
本方是用长石、辛夷、甘草、鼢鼠四味药研末等分服用,以治疗金创。武威医简就有用“长石”来“治金创止痛”的记载。如简13载:“治金创止痛令创中温方:曾青一分,长石二分,凡二物,皆冶,合和,温酒饮一刀圭,日三,创立不痛。”而《五十二病方》也有类似记载。如23~24条载:“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鮧鱼,燔而冶;□□、辛夷、甘草各与鼢鼠等,皆和挠,取三指撮一,入温酒一杯中而饮之,不可裁益药,至不痈而止。”可见此方在秦汉时期已在各地广泛使用。此外,本方标识为“九十八”,说明里耶病方的数量至少有98首,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里耶病方的数量是可与汉代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数量相媲美的。
[勿近]内。病已如故。治病毋时,壹治药,足治病。药已治,裹以绘藏,治术,曝若有所燥,冶。(8- 1243)
《五十二病方》25~29条载:“令金伤毋痛方:取荠熟干实,熬令焦黑,冶一;术根去皮,冶二,凡二物并和,取三指撮到节一,醇酒盈一中杯,入药中,挠饮。治病时,毋食鱼……勿近内。病已如故。治病毋时,壹治药,足治病。药已治,裹以缯藏,治术,曝若有所燥,冶。”又《本草纲目·菜二·菥蓂》载:“荠与菥蓂一物也,但分大小二种耳,小者为荠,大者为菥蓂。”将本条简文与《五十二病方》进行比对可知,此方是用菥蓂子炭与去皮白术根研末,一比二混合于醇酒中饮用,以治金创。
心腹部位饱胀疼痛,大便食谷不化,饮用一份麦粥和三份麦子制作的酒母来治疗。因酒母中含有微生物与酶类,可帮助消化,故本方可治疗消化不良引起的心腹饱胀疼痛症。
治病烦心:穿地深二尺,方尺半,煮水三四斗,沸,注[之]穿地中,视其可饮,饮一三。(8- 1369+8- 1937)
治疗心烦不宁,挖地深二尺、一尺半见方。煮水三四斗,把沸水注入之前所挖的地洞中。观察水温,待水可以饮用的时候,喝三分之一斗。此方也是巫术疗法的一种。《五十二病方》77条载毒乌喙第七方,有“一,穿地袤尺,而煮水一瓮……饮一杯”。此方也是咒禁方,用来治疗中乌头毒的病症。
每旦先食,以温酒一杯和,饮之,到暮又先食饮,如前数。恒服药廿日,虽久病必已。服药时禁毋食彘肉。(8- 298+8- 1290+8- 1397)
《五十二病方》237~238条载:“脉者,取野兽肉食者五物之毛等,燔冶,和挠之,每旦先食,取三指撮三,以温酒一杯和,饮之,到暮又先食饮,如前数。恒服药廿日,虽久病必已。服药时禁毋食彘肉、鲜鱼。尝试。”与《五十二病方》比对可知,本方是取五种食肉野兽的毛各等量,烧炭调匀,取三个三指撮的量,早晚餐前用温酒一杯调和服用,以治疗脉痔病。二十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时禁食猪肉、鲜鱼。
三,一曰取兰本一斗,洎水二斗,煮□□□□□熟,出之,复入,饮尽。(8- 1230)
用兰草根一斗,加水二斗,反复烧煮后,服饮治病。因本方是残简,故究竟治疗何种病症尚不得而知。《五十二病方》415~416条载:“治干瘙方,取兰根、白符,小刌一升……以敷疥而炙之,干而复敷者炙,居二日乃浴,疥已。”即用兰草根与白石脂热敷以治疗干性疥疮。
应药燔末,艾尽,更薤,日一更,熨热,举布适腹下,遍复,病三岁上者服,熨□□已;病不盈三岁者服、熨,七日愈,□□先食后食恣。(8- 1620+8- 1569+8- 1329+8- 1040)
采用内服薤白,外用艾灸、热熨法交替治病,因是残方,故未知治疗何种病症。
[勿]下半斗,饮之,此治黄[疸]。(8- 1976)
治病烦心……视其可饮,饮一三。(8- 1369+8- 1937)
每旦先食,以温酒一杯和,饮之,到暮又先食饮,如前数。(8- 298+8- 1290+8- 1397)
病暴心痛灼灼者。治之,菥蓂实,冶,二;枯姜、菌桂,冶,各一。凡三物并和,取三指撮到节二,温醇酒。(8- 1221)
里耶医方在治病用药的剂量上有较明确的要求。如治疗黄疸服药不要少于半斗,“勿下半斗”是简帛的习惯用法,故此处校补“勿”字;治烦心病服饮三分之一斗;治疗脉痔每天早晚餐前各调药一酒杯剂量,温服;治疗暴心痛,药取三指撮到手指第二关节处的剂量。
恒服药廿日,虽久病必已。(8- 298+8- 1290+8- 1397)
□□药尽,更为如此药,可廿日,病已。(9- 1590)
应药燔末,艾尽,更薤,日一更,熨热,举布适腹下,遍复,病三岁上者服,熨□□已;病不盈三岁者服、熨,七日愈,□□先食后食恣。(8- 1620+8- 1569+8- 1329+8- 1040)
治疗破溃的痈每天要外洗,然后敷药一次,六十天一个疗程。治疗脉痔要持续服药二十天,即使久病之人也可以痊愈。疾病不满三年与满三年的治疗周期也不相同,疾病不满三年的内服薤白,外用艾灸、热熨法交替治病,要满七天才可以治愈。
□食,必温令暖,入□□痛即止,不休,又□。(9- 1630)
每旦先食,以温酒一杯和,饮之,到暮又先食饮,如前数。恒服药廿日,虽久病必已。服药时禁毋食彘肉。(8- 298+8- 1290+8- 1397)
一曰取兰本一斗,洎水二斗……熟出之,复入,饮尽。(8- 1230)
“必温令暖”,指服药前需将药汤加温。在治疗脉痔时,要每天早上饭前用温酒一杯调服,晚饭前也要服用与早上剂量相同的药汤。在用兰草根煎煮时,要将兰草根反复取出、放入,多次熬煮,以利于汤液浓稠,而且需病人将煎出的浓汤一次性完全喝完。
[勿近]内。病已如故。治病毋时,一治药,足治病。(8- 1243)
服药时禁毋食彘肉。(8- 298+8- 1290+8- 1397)
[入]杯中,挠饮。已饮,如再□□□,先食后食恣,毋禁毋时,治。(8- 1766)
这里的“勿近”二字是与《五十二病方》25~29条比对后校补的。“勿近内”,指治疗期间禁忌性生活。“服药时禁毋食彘肉”,指服药时禁忌食用猪肉。一般而言,服药有饭前服、饭后服以及服药禁忌和治疗天数的区别。“先食后食恣,毋禁毋时”,指治疗某种疾病的服药等措施没有饭前饭后、服药禁忌和治疗天数的要求。
都乡黔首无良药、芳草□。(9- 130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求芝奇药仙者”,说明秦始皇对求“仙药”的重视。里耶秦简也记录当时通过官方文书直接下文到地方,而公文到达之处无论是否有“良药芳草”,也都有公文回复。“都乡黔首无良药芳草”是说都乡镇没有公文所求的芳草良药。里耶秦简另有“琅邪献昆仑五杏药”之句,是琅邪郡公文回复献上了从昆仑山上采集的五杏药。
贰春乡枝枸志:枝枸三木, 下广一亩,格广半亩,高丈二尺,去乡七里。卅四年不实。(8- 455)
卅四年八月癸巳朔丙申,贰春乡守平敢言之。贰春乡树枝枸,卅四年不实,敢言之。(8- 1527)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第十四“接骨木”条下《图经》引陆机疏云:“作‘枝枸’。”其文云:“接骨木,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简文记载了贰春乡种植枝枸木的面积以及乡守平汇报枝枸木种植情况不佳,多年未结果实。
[曝]若有所燥,冶。冶已即用不藏。以五月尽时刈取菥蓂曝干,取干、取实藏。(8- 1772+8- 792)
制作药物在太阳下晒干,研成碎末,研完后立即使用,不要收藏。在五月月末时采割菥蓂晾干,将晾干的菥蓂杆茎与菥蓂子分开保存以备用。说明药物在制作备用中还是有所区别的,有些是制作后立即使用,有些则可以收藏后备用,且因其根茎与果实药效不同,还需分开保存。
药已治,裹以绘藏,治术,曝若有所燥,冶。(8- 1243)
简文说:将白术晾干后研末,研制好的药末还需用绢丝类织物包裹收藏。“裹以绘藏” 《五十二病方》25~29条写作“裹以缯藏”。“绘”与“缯”都是指绢丝类织物。又《五十二病方》176~177条载:“毒堇不曝。以夏日至时取毒堇,阴干,取叶、实并冶,裹以韦藏,用,取之。”其中“裹以韦藏”,是指用熟牛皮包裹炮制好的乌头。由此可见,当时对制作好的不同药物的收藏也有不同要求。
□析令如发管三,苇束两,三尺,渍以水,已。卒时没水尽,熟,捉而以布缴之,取[汁]。(9- 2097)
“卒时”,指一整天;“捉”,指收紧袋子。简文义为:取剖析如发管某物三份,捆缚成长三尺的苇草二束,浸在水里,完成第一步工序。再把它们完全浸没在水里一整天,将药物煎煮后,用布反复挤压、拧按,制取药汁。《五十二病方》18条载:“一,伤者,以续断根一把,独活长枝者二梃,黄芩二梃,甘草□梃,秋乌喙二颗,皆冶,挠之。即并煎熟,以布捉取,出其汁。”二者制取药汁的方法一致,可以互参。
取堇、芒群木实十。(8- 837)
“堇”是乌头,《本草纲目·草三·乌头》记载其“酸,温,有毒……治风湿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芒”是芒草;芒群木实,指的是芒草子。《本草纲目·草六·芒草》记载:“芒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说明当时已有制作有毒药物储备使用的习惯。《五十二病方》176~177条载:“毒堇不曝。以夏日至时取毒堇,阴干,取叶、实并冶,裹以韦藏,用,取之。”是记录乌头的制备方法,且制备过的毒性药物要用熟牛皮包裹收藏,以防毒物外泄。又《五十二病方》90条载:“以堇一阳筑封之,即燔鹿角,以溺饮之。”是用乌头捣烂外敷在蛇虺伤人的患处,说明秦汉时期乌头作为较常用药物已用来治疗多种病症,而制作储备的这些毒性药物一般是作为外用药物来使用的。
除病方记载的疾病之外,里耶秦简还有若干较短的简文只记载了病名,并记录了官府临时安置供养病者的场所。
天雨血,赐有病身疾,后书牒□。(8- 1786+8- 1339+8- 225)
天上下起红色雨,名叫赐的人就患了腹痛的疾病。《汉书·五行志》载:“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阳,一顷所,刘向以为赤眚也。”这里都是将身体疾病和外在天象关联而加以解释。
□种者成里罢癃。(9- 492)
《史记·平原君列传》载:“罢癃病为背疾,腰曲而背隆高。” 罢癃,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患者背部畸形隆起,颈部和腰背屈伸转侧不利的病症[3]。
□死瘙病者。(9- 1198 )
本条简文记录因疥疮而病亡的人。张家山汉简《脉书》15条载:“身病痒,脓出,为瘙。”《说文解字》载:“疥,瘙也。”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428条载:“干瘙,煮溺二斗,令二升;豕膏一升,冶藜芦二升,同敷之。”记录了用藜芦、猪油外涂,以治疗干性疥疮。
行到暴诏谿阪上,去谿可八十步,马不能上,即堕。今死。敢告。乡赵、令史辰、佐见即居台杂诊:犯难死在暴诏谿中,西首右卧,牵伤其右口下一所。(9- 2346)
简文记录的事件是一匹名叫犯难的马堕亡,而骑马的名字叫牵的人因堕马而有外伤一处。
如枣核,半升入汤,酒石,汤令才苦,漬□入汤中,令才甘。已。以汤洎鬻黃。(9- 2296)
本方是治牡痔的。《五十二病方》第257条载:“一,牡痔居孔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此处以枣核形容小的牡痔[4]465。
运食乡部卒及徒隶有病及论病者即廝,县及廝其部固皆上志治粟府。(Ⅱ9- 436+9- 464)
二牒署公叚于牒,食皆尽戊子,可受廝续食,病有瘳遣从等。(Ⅱ9- 1113)
□廝及论、病有瘳及论。(Ⅱ9- 2086+2115)
从简文看,廝是廝所,是当时官府设置的养病之所,每日还给予口粮,并要求官员做好登记工作。睡虎地秦简《仓律》载:“其病者,称议食之,令吏主。”说的是,有病的人,酌情给予口粮,并由吏主管。因此可以推断,在秦代“廝”是官府设置对生病需要调养的人临时收住的场所[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