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博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下,融合发展模式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内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趋势所向,且随着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演进,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协同提升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就是要全面推进“文化+战略”,包含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经济效益,更肩负了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历史重任。另外,《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9》指出,文化旅游作为新型业态模式发展迅速,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富集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的安徽省,具有成为文化旅游强省的竞争优势。因此,探索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素,对于促进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也能够为其他区域文旅产业融合的高效演进提供借鉴价值。随着文旅产业间融合效应的增强,学术界也逐渐关注文旅融合的相关研究,有关于融合概念、互动类型、融合关系等理论层面的探讨[1],亦有学者从文旅融合模式、动力演进过程等视角进行分析[2]。总体来看,当前研究结论仅停留于理论视角且关注点较单一,关于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评更是匮乏,至今也未形成一套高公认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类似“影响文旅融合发展的要素有哪些”“哪些指标更为重要、关键,哪些则更为间接、次要”等问题仍未得到实质解决。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欲以安徽省文旅融合的动态趋势为出发点,筛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指标,构建安徽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此为量化研究提供评价依据,也为促进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制定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追溯历史来说,文旅融合的最初形态是将博物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载体,据此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3](P7),随后,历史街区和古城镇成为现代文化消费和商业消费的热点区域,继而衍生出文旅融合新模式,后续又演化出主题公园形式的热点形态。由此可见,在旅游的推动下,文化商品化逐渐形成,两者互相渗透与相互融合的范畴正逐渐拓展[4]。主要表现为,当文化逐步被生产成文化旅游产品时,其商业利益推动着文旅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通过分析产业内部关联性可知,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市场动力,能够有效补给旅游产业,即文化元素的创新衍生出具有替代性或者关联性的新产品以及新的生产工艺对旅游业进行渗透、扩散,赋予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发展空间,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与品质,与市场经济以及消费者需求相符合,从而推动了旅游产品的流通与消费,实现了全省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然而,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也呈现出困境,诸如融合机制欠妥当、发展领域较窄、产业链衔接不完善等,从而导致文旅产业结构有所失衡,具体表现为:第一,文旅产品模式仍以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为主导,缺乏富含创新形式的产品类型;第二,区域发展失调,相较于皖南、皖中而言,皖北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滞后许多,在经济要素、文旅产业人才、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距;第三,产业运营模式和效率偏低,即发展模式还维持于传统的“门票经济”阶段,且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消费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较小。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还有诸多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各部门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提供高效平台与多元化的市场。然而,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可知,当前学术界对于安徽省文旅融合的规模、态势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很难从文旅产业运作模式、市场运营机制等方面对两大产业进行针对性地融合创新、变革。因此,笔者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等指导思想,依据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从多层次视角创建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深度剖析各维度要素下的具体影响指标,最终为达成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完美融合,推动其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设计系统性、规范性的评价指标,客观、科学地评价安徽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将已有研究成果中涉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评判要素,作为指标体系的科学评价依据;其次,结合安徽省文旅融合现状,筛选具体评价指标;再次,深入解析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影响要素的相互关系,仔细对各维度、要素进行分解和排列,得到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用以清晰地解释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各要素的层次结构关系;最后,借助德尔菲法,经过理论检验和专家探讨,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1个目标层要素、4个系统层要素、11个准则层要素和27个指标层要素,随后,结合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量化各指标的权重。基于此,本文以系统层要素为例,剖析各维度特征及其细分指标。
1.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视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予以发展[5],在此背景下,各区域间文化产业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安徽省而言,开辟何种路径才能有效提升自身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下热点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系统分析本省份和其他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差异。鉴于文化产业竞争力难以直接衡量,学术界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主要手段,多数从显性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维度来制定指标评价体系。例如,毕小青等将生产要素、消费者需求、产业集聚等指标作为宏观评价维度[6]。本文在整合以上研究思路的基础上,选取“规模效益”“文化资源丰度”“文化产业影响力”作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判依据。首先,选择“规模效益”作为准则层要素。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是其综合竞争力最直观的体现,如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产业的年度投资额”“文化产业经济产出量”以及“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均为该产业显性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其次,将“文化资源丰度”作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维度下的第二个准则层要素。“文化资源丰度”是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旅游所在地开发效率评价的科学依据,由此可见,其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旅游定位均有着重要价值[7]。对于文化资源丰度的考量可以通过安徽省“各级文化资源数总量”“文化资源密度”和“文化内涵价值”加以评估,据此将其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予以充分解释;再次,选择“文化产业影响力”作为第三项准则层要素。文化产业是兼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产业形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分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导致所推出的文化产品品质差甚至低俗化的原因,继而引起文化产业口碑下降、发展滞后等不良结果。故本文在衡量文化产业影响力时,既考量“安徽省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亦兼顾其对于“社会、环境的价值贡献度”的评价。
2.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本质上,旅游活动是最为常见的休闲消费方式,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规模持续扩大,旅游对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内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民消费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因此,对于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测度,能够对优化本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鉴于旅游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特征,这也导致该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都极为丰富,故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更为多元化[8]。总体而言,学术界已有研究是从区域角度予以分析,对笔者有关旅游业发展水平这一维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思路。基于此,本文选取“旅游经济绩效水平”“旅游产品质量”以及“旅游发展支撑”作为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判依据。首先,选择“旅游经济绩效水平”作为该维度的第一个准则层要素。长期以来,安徽省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持续上升,而对于旅游产业的地位的评估需要由相应的经济指标予以综合判定,若仅通过主观认识加以衡量则会导致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度产生偏差,因此,引入科学的评价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故本文在结合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选择“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水平”两项客观指标作为分析依据,以期科学地评估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其次,将“旅游产品质量”作为该维度下的第二个准则层要素,旅游产业富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业为一体,且区域旅游产业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游客的满意度和认知度等指标[9]上,故本文选择“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与“游客满意度指数”作为参考指标予以测评;再次,筛选“旅游发展支撑”作为第三项准则层要素,参考产业实践和学术界研究结论可知,旅游产业发展支撑条件能够归类为基础支撑、市场支撑等宏观要素[10]。在微观层面上,旅游产业支撑所包含的因素复杂且综合性较强,所以优化、改善旅游产业支撑要素,对于深层次提高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并促进其向现实竞争力演变,促进本省文旅产业融合、持续性发展影响重大。“旅游发展支撑”所涉及的指标因素众多,且其间的联系也很难定量的清晰界定,故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结论,选择“旅游交通可达性程度”“旅游服务设施覆盖率”“旅游接待能力”三项高效度、高认可度的指标作为“旅游发展支撑”的衡量因素,继而尝试构建有效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3.文旅融合效应
融合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潮流,对于文旅产业而言,其产业间相互融合发展是实现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安徽省文旅机构改革也持续演进,据此打造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新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格局。而伴随安徽省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式的产业模式使其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经济上不断上升、产品结构上日益多样化,且市场需求也日益丰富。由此可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为新产业形态的涌现奠定基础。基于此,结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效率、结果,本文选择“文旅融合效应”作为第三项系统层要素予以分析,并将“文旅产业联动性”“文旅产业新业态”和“创新变革”作为该维度的细分评判依据。首先,选择“文旅产业联动性”作为准则层的第一要素,从产业功能和属性上看,两产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价值[11],再充分结合产业特质来看,二者均符合“无边界性”特征,自身产业链较长,且具有天然的产业融合特性,所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联动性程度对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成效产生实质影响,故本文将产业联动性作为考核指标加以引入,并选择“旅游需求升级”“多样化营销方式”作为衡量指标;其次,将“文旅产业新业态”设置为第二项准则层要素。多年以来,各区域产业已进入“产业融合化”发展新阶段,并衍生出各种新的文旅热点和文旅形态,新业态的衍生对于文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文从“文旅新业态数量”“文旅新业态收入”考量安徽省“文旅产业新业态”,以深入评估“文旅融合效应”;再次,将“创新变革”纳入准则层当中。本质上,“创新变革”能够为产业融合营造优质的外部环境,协调优质资源向文旅产业适度倾斜,从而确保文化旅游市场的过程竞争性与要素流动性[12]。本文从创意性革新、市场制度创新两个视角,选择“文化创意体验赋能”“市场化改革程度”两个指标作为该维度的评价要素,以期给予系统阐释。
4.文旅产业保障力
随着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产业保障性要素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发展和融合的关键[13],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是以稳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政策为保障力,这需要政府和产业深入审视文化旅游领域的制度环境及其市场结构,并据此维护产业制度体系和机制结构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政府、产业和市场环境等视角,从宏观层面选择“政策与制度保障”“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两项准则层要素用以评价文旅产业保障力。首先,引入“政策与制度保障”作为评估要素,考虑到政府管理制度上的支持能有效削弱产业间壁垒,为促进文旅产业的相互融合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并且政策要素的倾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为产业融合发展给予有利保障的同时,也为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宣传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以上内容均可作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基于此,本文对于“政策与制度保障”的评价有针对性地选择“政府支持力度”“产业配套政策”“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作为分析依据引入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其次,将“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作为另一项准则层要素予以引入。鉴于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市场环境的变革和创新是产业之间融合的原动力,能够促使原有的设施、技术、营销模式和产品更适合市场的需求,并使得初级文旅产品或服务发生改变,进而降低产业的运营成本,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14]。此外,更为广阔的市场规模和高水平的可进入性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择“信息、科学技术支持”“市场规模”“可进入性”作为指标层因素纳入指标体系中予以综合评价。
为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还需要对定量性质的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15]。本文采用归一化法,详见公式(1),公式中X为归一化指标值,X*为指标值,X*min、X*max则为所有指标中的最小值、最大值。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评价则依据专家打分法,通过邀请本领域相关专家针对各定性指标进行逐项打分来作为核定条件,随后依靠公式(2)计算相应分值,在此公式中,Y为评价分指,K指代各专家选定的等级系数,n为专家数量。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包含要素较多,且涉及定性和定量两类不同性质的要素,故需要采用多准则、多目标的分析方法,才能解决定量和定性综合研究的问题,故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予以评估。本质上,该方法是基于本领域专家的分析结果,然后将两两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分析后打分,随后依据评分数值测量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继而分析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重要性。具体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在研制指标体系权重表的基础上,邀请文化、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评分细则逐项打分,赋值标度见表1,标度值1、3、5、7、9指代两指标相比较前者较后者同样重要、稍显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标度值2、4、6、8表示过渡情形;后者与前者比较的标度值则采用倒数形式加以表示。其次,结合所得数据构建判断矩阵,随后借助软件yaahp v7.5测算最大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做归一化处理,以此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及单层次排序结果。
表1 标度值参照表
结合以上测评标准进行定量统计,所得结果见表2。参考分析结果可知,在系统层各要素中,首先,“文旅融合效应”权重(0.377)最大,由此可知,产业融合成效是衡量二者兼容发展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所产生贡献的主要依据;其次,“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权重(0.262)位居第二,这说明在宏观层面上,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率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且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对安徽省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波及作用;再次,文旅产业保障力权重(0.258)排名第三,且数值相对较高,这说明产业内外环境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建设同样备受关注,这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影响长远;最后,文化产业竞争力权重(0.103)排名第四,但其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用不可忽视,是衡量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指标。以上为宏观层面中系统层要素的权重和排序结果,随后,本文从微观层次,以系统层要素为基点对各细分维度、指标权重进行解析。
表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准则层中,首先,“文化产业影响力”权重(0.417)最大,这证明突出文化元素影响力,将其视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而在该维度下,“社会、环境价值贡献度”权重(0.744)远高于“文化产业知名度”权重(0.256),由此可知,若要提升安徽省文化产业影响力,需要重视文化产业、要素的社会和环境效应,而非仅仅依靠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其次,“规模效益”权重(0.351)排名第二,其对于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本产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换意义重大。在指标层要素中,“文化产业的经济产出量”权重(0.517)显著优于“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权重(0.266)、“文化产业的年度投资额”权重(0.217),这也检验出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与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密切关联,由此可见,其对于壮大市场主体、强化文化产业引擎作用明显;再次,“文化资源丰度”权重(0.232)排名第三,其细分指标层中,“文化内涵价值”权重(0.607)相对较大,故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完成由“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要注重深度挖掘蕴含在资源中的文化,而“各级文化资源数总量”权重(0.311),“文化资源密度”权重(0.082)位于其后。
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准则层中,首先,“旅游发展支撑”权重(0.371)最大,由此可见,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托便是相应的基础保障,因此,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在加快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该维度中,“旅游交通可达性程度”权重(0.410)最大,交通可达性对于旅游开发与规划、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保障力,对于旅游经济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意义重大[16],“旅游接待能力”权重(0.323)、“旅游服务设施覆盖率”权重(0.267)位列其后,可知安徽省旅游区域的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保障条件;其次,“旅游产品质量”权重(0.322)排名第二。作为旅游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旅游产品质量直接决定游客旅游体验,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形象影响极大,“游客满意度指数”、“知名度与吸引力”是该维度的指标层要素,权重分别为0.711、0.289,可以看出,游客满意度等感知体验对于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力度最大;再次,“旅游经济绩效水平”权重为0.307,该维度下的“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水平”权重(0.606)高于“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权重(0.394),故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效益对产业经济绩效作用更为明显,并且,科学判定旅游产业结构,有助于保障旅游产业的总体进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文旅融合效应”的准则层中,首先,“文旅产业联动性”权重(0.440)排第一位,由此可见,对于文旅融合发展效果的评判应更为多元化、系统化。因此,文旅产业对于其它产业的协同提升作用,以及对总体产业结构、能级的优化功能则更为重要。在该维度下,“多样化营销方式”权重(0.563)高于“旅游需求升级”权重(0.437);其次,“文旅产业新业态”权重(0.284)排名第二。文旅新业态的催生能够加速传统产业模式的转变,这也得益于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的深厚市场基础。在该维度下,“文旅新业态数量”权重为0.604,“文旅新业态收入”权重达到0.396;再次,“创新变革”权重(0.276)排名第三,鉴于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技术优化和市场化变革,其对于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好市场优势有着深远影响,在该维度中,“市场化改革程度”权重(0.729)远高于“文化创意体验赋能”权重(0.271),可见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才是有效促进产业创新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关键。
在“文旅产业保障力”的准则层中,首先,“政策与制度保障”权重(0.524)最大。文旅产业发展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能从宏观层面促进产业内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加快完善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则能够确保产业的高效发展。在该维度中,“政府支持力度”“产业配套政策”“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力度”的权重分别为0.434、0.291与0.275;其次,“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权重(0.476)排名第二,该因素是确保文旅产业有效运营的外在条件和保障。其中“可进入性”权重(0.464)要显著高于“市场规模”权重(0.360)与“信息、科学技术支持”权重(0.176)。由此可知,文旅景区的可进入性、产业市场规模也一如既往地被学者认定为文旅融合环境条件中较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见表2)。
已有研究多数是从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的角度进行单方面剖析,尽管能够反映出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或旅游运营效率,但无法系统揭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值计算等方法,构建了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度促进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提升文旅产业的内在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然而,作为一项尝试性研究,仍存有缺陷以期后续改进。例如,在指标选择上,对各要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还需提供明确的细化和量化准则,继而减少主观性误差对结论的影响,最终促进指标体系客观性的提高;另外,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简单,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色彩过于明显,而指标体系所包含要素较多,且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极其复杂,因此,还需通过多重视角、多种方法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