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第一课时)

2021-07-23 21:31罗丹
速读·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血液教学设计实验教学

罗丹

◆摘  要: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血液与血细胞的观察与分析,巧妙应用红细胞模型突破红细胞形态这一难点,以及利用问题情境层层深入,最终帮助学生建构出有关血液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实验教学;血液;教学设计

1背景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是帮助学生形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节。

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认识血液的组成及红细胞的功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要概念

本节课构建的重要概念是“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具体如下:

A.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A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A2.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如图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帮助理解本节课中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

3.1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3.2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说出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3.3能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原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并给出建议。

3.4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并参与生命健康讨论,能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

4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红细胞的功能。

4.2教学难点: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5教学准备

5.1分层兔血、人血永久涂片、猪血块、显微镜、自制红细胞模型、手电筒、手机。

5.2教学课件、学生学案。

6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让学生回顾受伤情境,说出对血液的认识。再基于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血液这些特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又怎样?由此而展开本课学习。

6.2实验探究,建构概念

6.2.1活动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学生观察分层兔血,并思考:根据血液颜色,可以将血液分成几部分?各部分体积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通过观察,从宏观上认识到血液由55%的血浆和45%的血细胞构成。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将分层兔血倾斜一定角度进行观察。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血液分层现象,红细胞与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哪个更多?学生有了分歧。教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用事实进行论证。

6.2.2活动二:观察血细胞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用手机拍摄学生显微镜下的视野:两张只有红细胞的视野图AB(图A为100X,图B为400X),一张既有红细胞也有白细胞的视野图C。教师投影图A,提问: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这些是什么细胞呢?再投影红细胞放大倍数更大的图B,提问:视野中的红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能说出圆形、中间白亮。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红细胞中间是白亮的?此时学生有了疑惑,教师拿出橡皮泥捏的红细胞模型,用手电筒照射模拟显微镜下的情景。学生豁然开朗,立刻提出红细胞中央很薄的特点,从而构建出了红细胞的结构模型。

最后通过投影图C,让学生直观对比出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数量及大小关系。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引导学生说出血小板很小的特点。

6.2.3层层深入,剖析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进步一深挖:为什么在血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有红细胞,那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接着,教师让学生分析出身体含氧量丰富的部位和含氧量低的部位,并说出红细胞与氧结合、与氧分离的运输路径,从而构建出“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这一概念。

6.2.4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资料展示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200-300倍,并提供洗澡时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让学生分析中毒症状,并讨论急求措施。接着又展示贫血患者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患者诊断病情、提出医嘱。

6.2.5二用情境,导出下节  继续展示患者白细胞增加的血液化验单,提出问题结束本课:患者白细胞增多,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问题导入,以问题结束,给学生留下悬念。

7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首先,在宏观上,对分层兔血进行观察,认识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占比。接着,从宏观过渡到微观,从整体过渡到局部,对人血涂片进行观察。其中,在血液分层实验与观察人血涂片的过渡部分,采用对血细胞数量和大小的推测,顺理成章过渡到,运用观察人血涂片的实验手段验证推测,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在内容上,本课以“血液是红色粘稠的液体”作为教学主线,围绕“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而展开,进而建构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一概念。最后,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加强知识了对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血液教学设计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