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拓“最先一公里”携手跑好“最后一公里”

2021-07-23 08:38应建军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4期
关键词:余姚市研训研修

应建军

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处理好改革中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最先一公里”就是要敢于破题,善于破局。“最后一公里”,就是各项工作目标达成的最后一环。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师资培训的基地,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破局先行,结合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文化,开拓新时代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先一公里”。那么该如何开拓呢?

王阳明文化不仅是姚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因地制宜、精准施培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教师培训机构的现代化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立志———三个明确,三项目标

王阳明先生在谪居贵州龙场时认识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教师培训者来说,第一步也是立志。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通过扎根“阳明文化”,不断革新研训目标,凸显研训方向,进一步培育自身的研训文化自信,努力酝酿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明确重任,使命如山

2018年开年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送来一个“大礼包”:《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文件。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一支“四有”好教师队伍,为当前进修学校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战略,谋定了方略。

(二)明确理念,提升研训

围绕市教育局提出“打造幸福教育,培育阳明传人”的发展目标,我们提出“革故鼎新、进德修业、奠基幸福”的办学理念,“革故鼎新”即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体系改革;“进德修业”体现在引领教师立德树人,提升研训实效;“奠基幸福”则是使教师树立理想信念,拥有热爱教育的情怀。

(三)明确愿景,追求品质

我们认为一所品质学校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环境是舒心的、内心是自在的、研训是生态的、生命是有厚度的。面向新时代进修学校努力建设成为余姚市品质学校发展的战略智库。

二、力行———两大工程,两个聚焦

王阳明先生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确,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但不行之知虽熟知亦非真知。为此将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下几块重要工作:

(一)牢固“师德工程”,以德为先

教师大计,以德为先;师德不牢,地动山摇。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永远是第一位。

1.强党建,坚持“入脑、入心、入行”。作为余姚市教育局党委党校,承担完成市教育局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在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互联网+党建”等活动,建设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编写“初心”系列课程,形成精品党课,评选出12个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宣誓教育、情景党课、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基地,“面向党员、面向教师”的服务窗口,“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的共建平台,“打响品牌、催生亮点”的孵化中心。

2.广辐射,成为“传播者、支持者、引领者”。用党员教师的辐射引领,带动广大教师整体师德提升。通过师德师风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新教师岗前培训,每年暑期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助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3.深教育,体现“有制度、有层次、有要求”。完善研训培师德,进一步将师德教育列入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师德专题教育和日常师德教育制度、班主任上岗师德教育制度、局管领导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理论学习和研修,确保所有教师完成师德培训学时要求。

(二)推进“三名工程”,梯度孵化

根据余姚市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的管理暂行规定和考核与奖励办法,强化“三名”队伍建设,提高我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支持乡村,设乡村工作室。认真落实“余姚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有关要求,通过在农村中小学设立10个“乡村骨干教师工作室”,召开余姚市区域骨干教师管理工作会议,开展“乡村名师大讲堂”,落实各级“送教下乡”组织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

2.抱团成长,开展链式帮扶。加强对名校长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组织名校长带徒活动,充分發挥名校长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16个名师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支持,协同发展,使其成为全市优秀教师的发源地、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

3.突出主体,探索“七步”模式。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为原则开展各类骨干培训活动,采取“主题引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课堂互动、实践展示、考察学习、总结反思”的“七步”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有视力、有视角、有视窗、有视野。

(三)聚焦“师干训”,创新发展

1.建设“发展学校”,形成“教学研”共同体。根据《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着力做好“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的创建和推荐工作,积极开展省市两级教师发展学校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架起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使教师发展学校成为我市基层学校教学研合一的共同体。

2.提升精品项目,走“适应+发展”之路。走进新时代,适应优化精品培训项目。如党的十九大全员培训,开展研训大讲堂,新教师跟岗三年培训项目,班主任育人综合素养培训项目,名优骨干教师课程领导力培训,“校长读书会”“书记党性提升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等。

3.根据教师需求,创“四维度”培训特色。一是逐步建立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分层、分类、分科、分岗组织实施教师培训的制度;二是建立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递进式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三是按需施训,是“由下而上”而不是“由上而下”,是“教师本位”而不是“专家本位”,是“行动本位”而不是“观念本位”;四是转变培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

4.变局谋新局,不断提升网络研修能力。面对新的形式,勇于破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使教师研修面临极大的挑战,我校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异步、同步、同步与异步相混合的方式开展在线培训。力求满足多样化需要,配备高质量师资与课程资源,遵循在线学习规律,创新培训模式方法,建强管理团队,持续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同时认真做好网络培训质量监控工作,使线上培训工作日臻完善。

(四)聚焦“校本研修”,自主成长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品质学校发展的智慧引擎。根据研修实际质量,由低到高确立全市校本研修工作的三个层次目标,即校本研修达标学校、校本研修先进学校和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引领校本研修向内涵化发展;努力形成市级、乡镇(街道)教辅室、学校三级监控体系,明确各师训站、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职责,切实保障校本研修质量;积极倡导成立“余姚市校本研修改革联盟学校”,逐步推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通过学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带动薄弱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整体提升,实现联盟内校际均衡,逐步扩大校本研修改革覆盖面。

三、互助———多方支持,多方帮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王阳明先生的四个人生顿悟之一“责善”,就是强调了朋友之道,要善用互助的道理。因此,要想开拓新时代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先一公里”,除了做到“三个明确”“两大工程”“两大聚焦”之外,还需要多方助研、助人、助力,着力整合资源,谋求共提升,实现共发展,共同跑好“最后一公里”。

(一)助心,強师为重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二)助人,积极参与

进修学校目前要完成每年万余人次的培训量,还需要各学校更多名师、骨干教师主动积极参与研训活动,以做好辐射引领作用。

(三)助训,自下而上

建设教师队伍,要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这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研修是重点,理想的培训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的。除了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市级培训之外,希望每一所学校能重视校本研修,使每一位教师有时间、有地方、有主题研修。

教师研训是慢变量,教育发展却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进步快速向前,在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将继续以优质师资为依托,加快变量转变,始终以一个教育改革先行者、优质教育示范者、教育发展引领者的身份,在不断前行中沉下心来,坚守信念,牢记使命,为创建余姚教育现代化加分,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余姚市研训研修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有效的组织保障是抓好“联片研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