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学习思路 整体建构知识体系

2021-07-23 08:02陈紫娟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4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图形

陈紫娟

在现代化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被许多教师引入教学实践中。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性的思维工具引入教学之中,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以很好地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学习思路、理解知识重难点、加深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促使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随着新课改深入发展,在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来的,它的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其绘制过程,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的,一个简洁的词语、一个简单的圖像,都可以是其分支或者分支中心,将其有效整合后,整个图形将以一种没有尽头的方式向四周发射。思维导图开发人的左右脑,即可以调动文字、顺序、逻辑、想象、图像、颜色以及空间等因素参与到对知识的思维与记忆之中。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厘清数学思路,找准学习方向,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构建。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方法,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白纸上绘画出不同的图形,并配上简单的文字,每一张思维导图都是一张色彩斑斓的图画,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以文字和图像两种形式呈现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整理。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数除法》教学中,学生在这部分计算学习中略感吃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授学习内容、归纳算法后,学生反复练习是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式的学习让学生屡次出现计算错误。而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法,可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亲自动手,在一笔一画中绘制出一张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的知识结构图,简练的文字配上多彩的画面,让每一幅思维导图看起来都栩栩如生。教师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数除法计算有哪几种情况,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检查与构建。就是这样一张简简单单的图画,就能将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并促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全面地掌握“小数除法”的重难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小数除法运算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从小学三年级起,课本内容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模式逐渐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模式。到了高年级,随着抽象逻辑思维学习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略显吃力。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授课模式,再让学生仅凭反复的机械训练来学习数学知识,将无法实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灵活、有效的掌握,甚至还会导致学生混淆知识内容。由此可见,在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系统的构建。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图形》时,这一单元主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面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图形面积公式的情况。在授课后,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涵盖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思维导图像一棵大树,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清晰的逻辑揭示出知识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实现多边形图形知识的建构。

又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下册《认识比例》这一单元,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复习时,可以让学生对单元知识点展开梳理,然后再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具体要求如下:首先,要把比例的概念找出来,将简练的文字标在思维导图上;其次,将知识点依据不同难度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自主地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图时,可以依据个人喜爱,绘制出树形图、括号图以及圆圈图等。学生们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基本都能将比例的含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一些名称在图上标识出来。在绘制思维导图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对比例及相关知识进行了巩固,将原本处于分散状态的知识点重新聚集在一起,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理解,还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数学教师也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加大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一个和谐、轻松地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重新构建,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运用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以及逻辑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小学生迅速地构建起知识体系、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将数学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之中,巩固强化知识联系

复习是小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复习既可以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实现学习结构的优化。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以图的形式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以便于学生将知识内容快速地搜索出来。复习课程给予学生的时间非常少,复习的内容特别多,要想提高复习效率、保证复习质量,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地运用思维导图。通过绘制图形的模式,整理归纳一些联系紧密且细小的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有哪些区别及哪些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建立起错题集,以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点一直是让学生倍感困扰的难点,特别是一些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他们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学习时,会感到非常困难。在小学数学中,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平面图形知识点以及立体图形知识点,求体积、求周长、求表面积等公式屡见不鲜,有的时候还会用到字母。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既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又要学会运用,因此在学习时,如果仅仅依靠熟背计算公式,并不会取得一个良好的學习效果。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此类专题知识复习时,同样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也不会取得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实现课堂高效化。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图形与几何”中,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公式都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演变而来的,由此可见,要想学好其他公式,首先要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学生和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学的概念、知识点以及公式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四)让课堂互动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为主要互动形式。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投入不够多,就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互动、学生不动的场景。现如今,随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僵局逐渐被打破,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互动的主动参与者。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进行“数的认识”及相关内容总复习时,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具有内容广泛、难度较大的特点,学生在复习时无法处处兼顾。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其绘制出来,在脑海中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还要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充分交流、互相帮助、互相补充。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课堂的互动时间与互动空间得到强化。

又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混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性质、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学生对于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利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时,会遇到很大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构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一门严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在于讲解知识、反复练习之上,这就与小学生年龄特征发展不符合。因此,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依据,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而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活动中,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锻炼发散思维,使其构建出一个思路清晰、覆盖面广的知识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图形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绘制世界地图
分图形
第6章 一次函数
找图形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神秘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