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预警管理

2021-07-23 00:03马金铭
速读·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警机制大数据

马金铭

◆摘  要: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突发情况下的重大金融风险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严峻考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历史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危机发生之后政府的被动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国防患于未然,做好成本低、时间短的高效风险预警机制,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经济的平衡与稳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做出反应,但是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行互联网+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基于此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大数据

一、引言

传统金融风险包含了违约风险、金融交易风险、失信风险,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在传统金融种种风险之外又叠加了一层互联网的因素。由于互联网自身存在着不稳定、不准确、不安全的弊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一旦出现,会加剧这种风险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因此我们应该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科学防范,做到发现、识别、预警、处置一体化,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金融的风险,完善风险应急的处置机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传递性、自由性、開放性、实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将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规避不确定风险的冲击。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完善的风控体系不仅给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预警信号,而且对于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减少经济波动,规避系统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行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收集准确性与可靠性不高

金融数据来源广泛,数量繁多,既包括各金融机构在日常业务活动、市场竞争和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也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收入、经营、信用等方面的数据。由于各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监管体系高内聚而低耦合,对于数据的收集与监测呈现出空间上分散性高,时间上连续性差的特点,因此很难在国家的统一主导下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加之机构收集的客户信息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数据的主观性强烈,往往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用户的交易数据和风险防范水平。收集的数据水平很难达到征信系统的要求,无法实现信用数据的信息共享,数据来源不权威,可靠性和参考性较差。

(二)数据收集与隐私保护的界限模糊

互联网数据虽然可以高效,快速地共享,但同时也存在信息泄漏的风险。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收集用户帐户信息时需要掌握投资者的详细身份信息,如姓名、自有资产品种与数额、银行帐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监管人员过失或主观故意泄露用户信息用于谋利、用户隐私信息保护系统防火墙不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混乱等原因均会造成隐私泄漏,给投资者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

(三)风险预警平台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互联网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需要依托于高效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实时的海量的数据运算对系统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而现行的风险预警机制从数据收集入手,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加工和分析,通过历史数据信息实时监控经济数据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若数据传输与保存介质等维度出现问题导致预警机制平台技术不成熟,就会出现黑客和病毒攻击所导致网络技术故障,而这将会给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带来挑战。

(四)实时性差

数据从收集到给予反馈都会存在较大时间差,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变化十分迅速,为了确保风险预警机制能在众多复杂数据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风险监控,就要求它必须能够实时监控所有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准确判断风险类型并迅速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建议。而现行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由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都或多或少存在时滞,在风险规避上会存在反映迟钝的情况。

(五)可操作性不强

现行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要求高,行业特点上呈现出精英化趋势,而全民化多元化则是规避系统风险的追求方向,因此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预警系统的建立应结合当下互联网金融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的实际,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做到监测指标简洁明了,操作方式简单易行,各参与人员都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三、基于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监测原则与方法

金融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宏观方面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微观方面的商业风险、操作风险(人为失误、内外部欺诈、系统失灵、合同纠纷)和企业投资风险等。

(一)风险指标的选择原则

基于该预警机制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应当审慎制定风控管理指标,本着可行、可控、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建立确切的量化风险管理指标。可行是指预警机制的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系统需要利用现有数据信息和技术人才确保监管机制的正常运营,提高监管的实操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能切实起到风险规避的作用。可控是指系统对于数据信息监管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当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此最高风险警戒值时,平台能及时判断风险类型及原因并作出反馈。客观是指数据收集与整理要尽可能准确客观,选取征信体系公开的权威的金融数据,避免人为因素对数据选取的影响。及时不仅指在选取数据方面应及时有效,还指预警机制能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做到先风险而行,先风险而动,充分发挥预警的作用。公开是指数据公开,信息公开,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监管,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向公众开放,让普通投资者和参与者也能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

(二)监测方法上要实现金融风险预警全覆盖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是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的背景下对金融风险的创新性监管和预测,它的出现顺应了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同样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下面将从信息采集、法律完善、技术改进、人才培养和科学考核几个方面阐述未来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精进方向。

1.信息采集:金融数据具有广泛性,实时性和复杂性,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在采集信息时需要对各种数据加以分析甄别,利用征信系统和机构的公开数据,选择覆盖面广、有代表性的、全面的、权威的金融数据以实现统计数据全覆盖。这就需要各方联动,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联合央行、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各方发挥作用。

2.法律完善: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浪潮,当下对它的法律监管仍有较大空缺,而监管不严也正是金融领域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立法机关应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征求民众意见,制定切实和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以立法的手段规范市场运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向更进一步。

3.技术改进:金融数据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数据必须做到日常检查与维护以防止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遭到的破坏与攻击。因此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攻克壁垒,最好能保证数据被破坏后能较容易恢复。此外,有些机密的金融数据对保存和调用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也需要风险预警机制平台的技术不断升级。

4.人才培养: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我国在金融专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依托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此外,我国还本着开放包容的理念从国外引进人才,他们共同构成了金融风险防范和预警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走进千家万户,普通公众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就需要国家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民众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从而使得风险规避理念尽早实现由专业人才向普通群众的下移,构建全民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指日可待了。

5.科学化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金融风险从业人员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监管机构对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要加强自律监管,实行周期考核,建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在监督其工作的同时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高效率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通过对异常数据的识别,能进一步完善基于大数据信息的风险审查审批机制,通过运用数据库分析、统计分析、多模型融合的异常识别评分模型、高斯混合模型等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为实时风控平台和业务系统提供风险判断依据,使风险识别、计量、决策、防范更加准确及时。此系统能缓解互联网经济形势下金融人才流失,人才储备短缺现象,依靠AI人工智能,自动实时监控;能够完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内部各条线、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降低风险部门与开发部门、风险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成本,做到创新、开发、应用的有效统一;能够将所有第一手数据进行整合,解决了不同机构间信息孤岛和数据联动难的传统规避方案,便于更灵敏的关注细微变动;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在此机制的支持下新的风险能够被提前预警,但是我们对于事中监控和事后补救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我相信未来的风控管理平台将会更加法律化、制度化、透明化,在它的帮助下,中國互联网金融一定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苗子清,张卓群.基于大数据方法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经济论坛,2020,(12).

[2]颜美瑛.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

[3]鲁桂华,张学军.试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金融与经济月刊,第二三四期26页.

猜你喜欢
预警机制大数据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广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