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峰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倡导,高中物理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过去,高中物理课往往是“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很难有自我探究学习的机会。此外,許多学校由于条件有限,缺乏开展物理实验的条件,学生很难提高对物理的兴趣。然而,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次学习和认识高中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大量的实践内容,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新时代高考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更符合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成长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学;信息技术;物理实验;自主学习
一、物理核心素养概述
在新的高考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得到了不断的升华。比如2018年编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中,就提到了学生的五项身体能力。培养,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进而高考能力要求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过于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的过程
因此,学生不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是被迫接受物理知识,而不是主动吸收和理解知识的核心本质。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都是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由于外力引起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因此,在教授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而不是通过盲目的教学,迫使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的核心原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三低”教学现状的出现。
2.老师有时候会把物理科学“神秘化”太多,导致它与生活脱节
因此,即使学生掌握了许多自然科学的规律,也很难形成对规律的整体和正确理解,更难以充分展示规律的实际价值。比如学生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很多老师会提到“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的基石,是力学的第一原理”这样的话。这样,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得到了成功的凸显,但也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当学生真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时,会发现它主要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所有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在生命的意义上解释时,可以理解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在生命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惯性。所以,“不接地气”也是造成高中物理教学“三低”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学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教师应该能够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中挖掘出有趣的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生活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教师可以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重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观察能力,最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达到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认知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与高中物理教育的融合也逐渐深入,从静态到动态,从浅入深,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认知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低着头听老师讲课,看课本内容,往往依靠老师板书知识的框架来完成教学,因此效率极低,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和理解。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教科书中的静态知识也可以转化为集成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的动态知识,从而便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核心。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教师向学生普及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拥有更先进的科学视野,从而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物理奥秘铺平道路。
(三)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进而将自己的身份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此外,学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另外,“体验学习”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会感受、体会、使用的教育目的。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
(四)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而能使学生保持更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继续向自己的方向学习,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倡导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不再仅仅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标,更要以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让自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学习。这样既能合理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又能逐步改变学校教学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促进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上,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学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目前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条件,最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高超身体素质的人才。此外,多元化教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升。它不仅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材中的知识,还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丹闽.浅述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39.
[2]李松.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7):1.
[3]毛晓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