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燕,何源,马显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 功能科,广东 佛山 528315)
当前,临床中针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式较多,例如肾盂造影、X线检查等,其均可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筛查,但是上述检查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X线检查中,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且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详细、全面的观察,同时肾盂造影对患者存在一定的损伤,在检查中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或疼痛感。随着临床中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影像学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能够利用超声波特性,对机体内的肌肉、内脏器官组织进行可视化呈现,详细表现了患者的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及组织回声,为主治医生提供全面、详细的诊断结果[1]。本次研究由此展开探索,就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测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纳入160名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期(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围绕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展开,所有患者均已经CT、肾盂造影确诊,患者中有男84例,女76例,年龄23-65岁,平均(38.42±12.36)岁,肾绞痛患者80例,慢性腰痛患者47例,尿道刺激征患者3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因腰痛、腹痛、血尿等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入院治疗[2];②在研究开始前即告知患者研究内容;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④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体循环系统疾病患者;③重大脏器功能缺损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LOGIQ-S6),设定2.0~5.0 MHz为探头频率,检查前1h提醒患者饮水,保持膀胱充盈;如患者出现肠气较多,不利于图像观察,则告知医生,开具药方,使得患者口服甘露醇后再给予温开水,1 h后进行检查;如出现剧烈绞痛则给予黄体酮+速尿注射后再检查。检查时根据需要指导患者变换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对输尿管结石的位置,扩张情况及输尿管走行进行观察,注意辨别患者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的观察差异。对扫描所得的所有临床资料均进行统一储存,保管于超声工作站中。二维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超声诊断仪,设定探头频率为2.0~5.0 MHz,检查前1 h提醒患者饮水,保持膀胱充盈,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对患者肾脏、周围脏器、输尿管位置进行扫查。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输尿管与周围脏器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判定输尿管结石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检测方案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段结石、下段结石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3]。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检测方案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段结石、下段结石中的准确性。经CT、肾盂造影确诊,患者存在82粒上段结石、46粒中段结石、32粒下段结石,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高于单独二维超声检测与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见下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案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段结石、下段结石中的准确性比较
输尿管结石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中,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急腹症,患者自身的代谢异常、感染问题与输尿管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症状多为腰部不适、血尿或是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输尿管结石还会诱发肾积水,或是造成肾周积液,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需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早期诊断,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4]。以往,临床主要以病理变化作为输尿管及时的主要诊断依据,例如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肾积水等。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由传统超声发展而来的二维超声技术,能够通过反射人体的回波信号,以光点形式,形成切面图像,进而反馈患者机体内病灶情况,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二维超声成像较为片面,对于肾结石下方的输尿管结石成像质量较差,并且在检查过程中,受肠气影响较大,因此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6]。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能够对直径超过2 mm的结石病灶进行检测,而且可通过观察结石的数目、大小、形态来为临床操作者提供结石性质鉴别的依据[7]。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特有的血流显像及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使临床能够获得患者机体内输尿管结石内部特有的血流信息,为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奠定基础[8]。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中,相较于单独二维超声检测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建议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