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玉
(吉林省四平诺雅口腔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牙列缺损病变,致病原因多为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等,可影响口颌系统健康水平,也可导致咀嚼功能障碍。临床治疗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的常规方案为活动义齿修复,该方案附件偏多,修复体体积较大,局部异物感强,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效果不佳[1]。种植牙修复技术为临床治疗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的全新方案,其主要优势为义齿固位效果显著,可提高修复体稳定性及美观度[2]。为深入分析种植牙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汇总分析院内患者样本资料,研究评价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1.1 一般资料。研究周期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择取病例分析样本共72例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分组方案为病历号抽签模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组内样本量均36例。全部患者经口腔检查符合牙列游离端缺失诊断标准,牙槽骨丰满,无咬合异常,未合并颌骨病变及错颌畸形,同意参与研究。总结分析组间资料,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5~71岁,平均(68.72±4.0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5~70岁,平均(68.65±3.89)岁。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活动义齿修复,制取印模后制作修复体,指导患者试戴,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研究组患者为种植牙修复技术,医师依据操作规范完成修复。
(1)术前操作:术前医师利用游离标尺测量患者牙槽骨厚度,大部分患者牙槽骨厚度测量结果下限为5 mm。拍摄口腔X线片,确定牙槽骨高度与神经组织间关系。制取印模,并准确测量相关数据,依据测定结果选择适宜的种植体。评估种植牙修复方式、骨钻孔方向及手术操作方向,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检查术中需使用的手术操作器械,利用蒸馏水清洗后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取出后利用蒸馏水冲洗并烘干。
(2)术中操作:选择患者病变区域牙龈组织设置手术切口,操作中需避免触碰种植体植入孔与神经组织。剥离钻孔区域与唇颊,使牙槽骨侧充分暴露。参照预先制定的手术方案钻孔,操作中需控制钻孔方向、钻孔速度及深度,并采取冷却等干预措施,间断性深入完成钻孔操作。植入种植体,确保钻孔深度与种植体高度吻合,完成操作后严密缝合切口,避免种植体暴露。
(3)术后操作:术后定期清理手术区域,配合行抗炎等治疗干预,间隔4个月可安装种植桩,常规修复牙冠。
1.3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治疗后稳固率、咀嚼率、修复成功率,稳固率评估参照X线及临床检查结果,如种植牙牙周组织、基牙牙根无异常,种植牙、附着体外观正常则评估为稳固;咀嚼率评估采用咀嚼煮熟花生米的方法,患者持续咀嚼30 s后将咀嚼物吐如量筒内部,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吸管吸收浑浊液后利用分光度仪测定光密度,计算咀嚼率;修复成功率评估标准为种植体无松动,周边无投影区,无感染、疼痛、下颌管损伤等症状。利用本院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包括固位功能、美观效果、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单项满分为100分,得分与满意度为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3.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稳固率、咀嚼率、修复成功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稳固率(34/36)94.4%,咀嚼率(32/36)88.9%,修复成功率(34/36)94.4%,对照组患者稳固率(25/36)69.4%,咀嚼率(24/36)66.7%,修复成功率(27/36)75.0%,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两组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s)
组别 例数 固位功能 美观效果 舒适度 咀嚼功能 语言功能研究组 36 92.07±4.28 91.77±3.25 94.45±2.08 93.38±2.35 95.59±2.73对照组 36 84.17±2.76 80.09±1.64 81.49±2.62 82.76±1.89 82.24±1.68 t-9.307 19.250 23.244 21.129 24.988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1 种植牙修复技术概述。口腔健康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缺失牙齿长期未能有效修补可导致患者咀嚼功能逐步衰退,并可诱发多种急慢性病变。伴随口腔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种植牙修复技术在牙齿缺失及牙列缺损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临床应用,与常规修复方案相比,种植牙修复技术无需磨削患者天然牙齿,固定效果良好,美观度及舒适度较高,可显著提高咀嚼效率,有助于改善口腔相关疾病治疗效果。
临床行种植牙治疗期间需准确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相关临床研究认为种植牙技术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个别牙齿缺失且缺失区域种植床结构无异常;多数牙齿缺失拟行固定义齿修复,以缓解缺失牙齿双侧基牙负担;游离端牙齿缺失且缺牙区域牙槽嵴重度吸收,无法承担义齿基托负荷;全口牙齿缺失,可实施固定种植义齿修复治疗;颌骨缺损可通过种植修复完成形态及功能重建;基托刺激所致恶心呕吐。人工种植牙技术禁忌范围主要包括合并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患者,其中影响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相关疾病为治疗的绝对禁忌。另外,如患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过敏性疾病、过度紧张、老年痴呆等疾病则不建议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缺牙区域咬合高度不佳、骨组织条件异常、缺牙间隙宽度不足、牙周炎持续加重为种植牙治疗的相关禁忌,如患者经基础性治疗干预后症状好转可行种植牙治疗。
种植牙治疗需通过外科手术相关操作将种植体置入牙齿缺失部位颌骨内部,愈合后于上部区域置入假牙相关装置。临床行种植牙治疗期间,医师需拍摄患者口腔X线片,广泛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而确定适宜的修复类型、种植体系统、种植体位置、长度、数量、方向等,并制作手术相关模板,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同时,医师需进行口腔常规检查,评估缺牙位置、间隙尺寸、牙槽骨准确高度、牙槽嵴是否存在异常、黏膜组织是否存在异常,依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种植体。另外,治疗前需行放射检查,详细了解牙槽骨数量及密度,评估牙槽骨数量及邻近牙周组织状态、根尖状况。利用颌骨曲面断层片评估牙槽嵴高度、上颌窦高度,了解齿槽神经状态,测定牙槽骨宽度与高度,定位后模拟手术流程。部分患者需增加血常规检查,测定凝血酶原及血压是否存在异常,评估血糖及心电图情况,依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种植牙修复治疗。
常规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物可选用阿替卡因注射液,如治疗区域为下颌,需谨慎使用传导阻滞麻醉。行1期植入期间,需选择患者缺牙区域牙槽嵴顶部正中位置设置手术切口,2期植入需选择牙槽嵴底部中线略偏向舌侧区域设置角形或梯形手术切口。种植治疗期间需结合种植体长度与直径选用适宜的钻头,确保种植窝形态符合要求,使窝洞与天然牙齿保持一致。制备种植窝操作中需严格控制转速,并反复进行提插等操作,操作中利用冷冻生理盐水辅助冷却,以确保完全无热量状态下完成相关操作。完成种植窝制备后需利用生理盐水多次反复冲洗,取种植体期间避免接触污染物,妥善置入种植窝内部。完成上述操作后可旋入愈合基台内部或将覆盖帽旋紧,确保无张力情况下降切口组织缝合即可。术后4~6个月患者需到院复查,将黏膜组织切开,旋出种植体上方覆盖帽组织,依据黏膜组织厚度选择适宜的基台并旋入内部。间隔2周患者复查,更换基台,制作烤瓷冠并妥善固定,以完成种植牙修复治疗。
现阶段,种植牙修复治疗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修复失败病例数量显著增加,为此医师需准确把握修复治疗相关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行种植牙修复期间,医师需准备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加强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合理设计种植窝,选择适宜的种植体,以提高种植体修复初期的固位效果。如患者骨组织与种植体间存间隙,需妥善清洗间隙内部碎骨,并实施填充,以促进骨愈合。患者牙齿缺失4~5个月后,颌骨存在萎缩或骨吸收等问题,如下颌骨厚度无法满足手术相关要求,需实施植骨操作,以避免种植体修复所致唇侧壁穿孔等问题。另外,钻孔操作中建议采用25℃~30℃生理盐水持续喷注冷却,并严格控制钻孔速度,积极预防机械性热灼伤所致不良反应,以确保种植体修复治疗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3.2 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属临床多发牙齿缺失,包括单列缺失与双列缺失,其主要治疗方案为活动义齿修复,受黏膜组织弹性作用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远中鞍基下降,使义齿产生异常杠杆状态[3]。同时,摘戴义齿期间可导致基牙牙周受损,修复后修复体中金属卡环结构可暴露,严重影响患者牙齿美观度。种植牙修复技术为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的全新修复方案,其主要优势为手术操作精确度较高,可准确控制植入种植体的位置、深度、角度及方向。术前医师通过口腔精确化测量可设计适宜的种植体冠边缘,确保牙齿咬合面与种植体均匀接触。种植牙修复操作中,医师可精确控制钻孔深度,确保牙槽骨表面与种植体上端高度一致,配合种植体植入后冠桥修复及定期检查清理可延长种植体寿命,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4]。
3.3 本研究数据分析。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稳固率为94.4%,咀嚼率为88.9%,修复成功率为9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种植牙修复治疗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可提高修复成功率,提升稳固程度,改善患者咀嚼功能。研究组患者固位功能、美观效果、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种植牙修复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3.4 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注意事项分析。种植体修复技术具有高精度的特点,操作相对复杂,为此需妥善完成术前准备,精确完成术中及术后操作。影响种植牙修复成功率的因素较多,如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或骨量偏少,可导致种植体稳定性降低;部分患者合并牙周疾病或口腔卫生条件不佳,可导致种植体稳定性降低;如患者合并糖尿病或存在出血倾向则禁止实施种植牙治疗。临床行种植牙修复期间,医师需详细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状态,确保手术操作精确性,术中合理控制置入深度、位置与角度,严格把控手术操作方向[5]。种植体置入手术操作完毕后需妥善完成冠桥修复操作,并定期检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以严重种植牙使用寿命。同时,治疗期间需合理设计种植体冠边缘,妥善清理种植基台,修复体应与颌牙咬合面见均匀接触。如患者修复期间需采用螺丝固定位置,需采用被动就位模式[6]。行制备骨孔操作中,需准确控制深度,并利用X线检查等技术评估种植体周边区域骨组织变化状态,合理维持种植体上方区域结构,避免种植体产生咬合创伤及过度受力等问题,降低牙尖高度与倾斜度,避免牙周组织缓冲作用力不足所致牙槽骨面应力过度集中。治疗期间应有预防颌面高度降低,确保种植体支持面区域颌力均匀分布[7-8]。
综上所述,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流程安排设计等方面不够系统全面,缺乏同类型数据对照分析研究,择取患者样本量较少,老年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的相关机制需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