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 张嘉楠
最近抖音上掀起了关于容貌焦虑的热潮。
起因是一个博主的粉丝因为容貌问题自卑,所以博主把自己修图前后的照片爆了出来,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勇敢地做自己吧!
然而一大堆人却拿这件事蹭热度,跟风发出来的照片前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导致看到的人越来越焦虑,外貌已成为人们的焦虑来源。
社会期待与审美标准让人自觉对号入座,美丑标准成为社会存在的评价内容,外貌焦虑成为一道过不去的坎。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美该由谁定义呢?
不顾一切地要更白更美更瘦更高,美好的愿望反倒成了困住人的牢笼。
广告和媒体的营销手段把整容变成了一种“为了你好”的鸡汤。
颜值即正义,变美一切都会好起来,他们把整容和自由、勇气、逆天改命划上等号,这样就可以消除大家天生对于风险和创伤性手术的抵触心理,因为这代表着让自己更好的自由跟勇气。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59.03% 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男生(12.77%)对自己的容貌非常满意的比例高于女生(6.08%)。心理学研究发现,有容貌焦虑问题的往往是20 多岁的年轻人,女性比男性容貌焦虑更严重。
人类部位的审美标准被不断细化,凡是达不到这套审美标准的容貌和躯体都被认为是不合格的。简单点来说,就是过度注重于自己的外表,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从而导致极端行为。比如害怕社交、过于自卑引发的自残以及轻生,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不能正常的生活。如果大家有这种倾向或行为,也不要害怕或者感到羞耻,你只是病了,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只是轻微的外貌焦虑。具体行为表现为:①总觉得自己不好看,会不断用照镜子这样的重复行为来确认自己的外貌。②通过整形去调整自己的面部、身材。③变得不自信,害怕被人盯着看,社交表现得很怯弱。④在恋爱关系中和另一半的不对等状态以及自卑行为。
相信很多人路过商场的橱窗、坐地铁时都可能会通过镜子去观察自己,以上几点有的人可能全中了。但是其实都不要太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
如今面对镜头,网络主播小麦展示着刚购买的护肤美妆用品。复原蜜、爽肤水适合什么肤质,口红、眼影、粉饼如何搭配……吸引数千网友观看。
除了美妆直播,如今各大社交平台都开设护肤美妆专栏,人们以文字或者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着变美的秘密。在大众追求美、崇尚美的年代,从美妆护肤到医美整形,“颜值”正成为一门生意。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5000 亿元。2020 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化妆品品类中,仅面部护理套装一项的销售额就超过110 亿元,“95 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护肤美妆和医美消费由过去的“低频次”“高消费”到如今成为较为固定的“日常支出”,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的消费升级。
化妆品公司和医美机构通过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观念来制造需求,无形中向消费者传递了一种观念:美是有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美需要通过改造变得合乎标准。
一些医美类A pp、在线颜值测试以及颜值鉴定师正通过美貌的标准来确定用户脸部的缺陷,让用户陷入对容貌的焦虑,以此顺势推出相应的改善方案,让用户为“变美”买单。
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这种观念。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讨论中,对他人容貌进行肆无忌惮的评论,甚至在一些网络社区中自发地制造出更加严苛的“美丽标准”。
在媒体和商家齐头并进,让“美”变得更加单调和狭隘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勇敢地定义自我,接受自己,不让根植于内心的自卑心态作祟,才能缓解容貌焦虑。如果焦虑已经严重影响社交生活,甚至出现过度整容倾向,则需要寻求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原谅那些人曾经的口无遮拦,原谅他们曾经对自己无心的伤害。深呼吸,闭上眼睛潜下心来,看到内心那个不自信的小女孩,蹲下来抱抱她。告诉她:我看到你了,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他们不是故意的,你很美你特别好。而且你已经长大了,我们现在也很好,我们很优秀,我们很爱自己。
我希望大家每天都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去跟自己内在的小孩对话,去安抚一下她。
在书里了解世界,去旅途里感受世界:①跟优秀的人、智慧的人说说话;②跟平和的人、真诚的人做朋友。虽然我们的外貌不能选择,但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气质和内涵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相信这才是真正致命的魅力。
多跟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是谁?你想要什么?这是你真实的选择吗?这是你真心想要的吗?你以后会坚定这个选择吗?你愿意为这个选择付出什么?愿意舍弃什么?这个选择能让你真正的开心快乐吗?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是你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这时候外界所有一切的评判都对你毫无影响了。
大家想要美貌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不应该是被外界声音所左右的。美是多种多样,不必因容貌而焦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是自己那个世界的主角,努力并上进,不断提升自己,你会发现健康的自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