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阳,白祥军,张 茂,王天兵
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急危重症及创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 40004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9;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 100044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 (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CTCT®)自2016年7月启动,迄今已近5年,在全国同道的大力支持下高速推进,已经建设了标准版、基层版、护理版和主任版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创伤中心和体系的建设[1-3]。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前所未有改变了医院工作环境、学术交流和任职教育等,也增加了各地创伤中心建设的难度。创伤救治医务人员既要坚守岗位、保障疫情期间创伤患者的救治,还要逆行出征、参与新冠肺炎防控与救治工作。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下旬—8月中旬,CTCT®暂停。之后,在全体讲师、各省域基地和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同时,CTCT®于8月下旬有限重启,但于2021年1月下旬再次因国外传入风险增加而暂停。疫情改变生活,网络重写传播,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CTCT®,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CTCT®相关微信群的基础上,2020年10月推出了“创伤救治云端论道”,并将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推出CTCT®在线学院。本文小结CTCT®进展,并介绍CTCT®线上课程建设框架,为各位同道积极参与线上交流提供借鉴。
2020年,在全体讲师、各省域基地和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同时,在年末的4个多月内共完成CTCT®18站、CTCT®-N 6站、CTCT®-B 10站,培训人员达2 900名。5年来,CTCT®已累计在除西藏和台湾外的各省域举办193期,培训15 035人(表1)。
表1 截至2021年1月CTCT®进展
来自3个省域基地的4项横断面调研表明,CTCT®标准版、护理版和主任版均明显提升了参训学员创伤救治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创伤救治培训课程培训后,课后成绩均明显高于课前测试[4-6]。许永安等[4]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参加CTCT®培训的1 660名学员调研,结果显示82%的学员为医师,来自三甲医院的占64%。我国医院主要采取“多学科会诊+分散收治”模式完成创伤救治(占72%),创伤救治知识主要来自科室内部学习(62%)、病例讨论(56%)、自学(53%)、会议讲座(46%),较少参加创伤救治系统培训,不同背景的学员成绩均得到明显提高,且不同背景学员之间的课后成绩差距明显缩小。Tang等[5]对2018年10月—2019年1月参加CTCT®培训的来自19个地区的1 211人行横断面调查,也显示不同省份及背景资料的培训人员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对2019年6月—2020年12月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CTCT®-nurse,CTCT®-N)”课程的1 146名学员调查统计,学员为主管护师、来自急诊科、从事创伤救治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均占62%以上,但仅26.7%所在医院有创伤团队、创伤复苏单元、创伤数据登记及创伤护理质控。许永安等[6]对2019年4月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Leader,CTCT®-L)”课程的40名学员调查,结果显示85%院内有创伤小组,67.5%推荐严重创伤组织协调学科主要为急诊科,82.5%具备创伤复苏单元,92.5%具备24h 增强CT 条件,85%具备24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止血条件,85%目前已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但仅45%有创伤数据库。以上资料说明我国创伤中心建设正在高速发展,标准化培训有助于提升救治能力,但救治模式仍待优化、规范,创伤数据库等硬件亟待完善。
几年来,CTCT®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2019年出版的《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印刷5次,发行量过万。2020年出版了两部教辅教材,其中《创伤患者救治资源》(Resources for Optimal Care of the Injured Patient)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委员会(ACS Committee on Trauma,ACS-COT)的连续出版物,该书以提供最佳救治资源和能力为出发点,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创伤体系和创伤中心的组成、模式、标准和持续改进等,涉及院前、转运和院内等环节,包括创伤登记、创伤项目绩效改进与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预防与研究等,对于现阶段我国创伤体系和创伤中心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多发伤病例精选》的116个病例来自国内14个省的21个创伤中心,还原了这些患者在紧急救治阶段原发创伤和并发症的诊治过程,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病例展示创伤救治流程、病情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解读等。目前在编辑、印刷阶段的还包括《爆炸伤救治手册》和《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培训》,在撰稿阶段的包括《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培训》和《负压封闭引流典型案例》等。这些系列教材的出版,必将进一步夯实新时代创伤救治人才培养和技术示范的基础,助力创伤中心建设发展。
2.1“创伤救治云端论道” 我国各地普遍建设创伤中心,但严重创伤救治不论是流程、模式乃至技术,都还需要验证、优化和规范。由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培训中心和CTCT®专家委员会搭建的“创伤救治云端论道”临床案例讨论平台,采用腾讯会议平台,具有300人在线会议、全平台一键接入、音视频智能降噪等功能,能够提供实时的屏幕共享和在线文档协作。“创伤救治云端论道”希望真实呈现各医院现状,展示各创伤中心运行机制和技术特色,为全国各级创伤中心的同道提供借鉴。该论坛2h/次,1次/月。每次从全国各个创伤中心遴选2个案例,并邀请4~6名全国专家共同点评,与参与直播的同道一起讨论,优秀案例还将在《创伤外科杂志》刊出。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已经连续开展5期(表2)。9家单位报告的10个案例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近年来创伤中心建设、先进技术应用和救治流程优化的成果。第一期“严重胸腹部挤压伤”案例聚焦急性肺损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呼吸支持、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胸椎和骨盆骨折手术时机、多发伤诊断和简明损伤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评分);“交通事故致多发伤”关注右髂动脉闭塞救治的策略和技术、骨筋膜切开和截肢、小肠延迟性穿孔救治等。第二期“骨盆骨折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重点关注腹腔间隙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及非结石性胆囊炎等创伤后并发症的诊治;“交通事故致多发伤”重点讨论创伤中心团队建设、联合救治和多学科协作的问题。第三期“骨盆骨折合并肠破裂腹腔感染”讨论了严重腹腔感染的诊治、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高处坠落致多发伤死亡”分析了患者救治的时间轴线、出血控制要点、损害控制外科以及救治预案等。第四期“重物砸压致多发伤”阐述了伤后就近急救、4d后请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会诊并转运到本省创伤中心,分析了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组织构架、各级中心的职能定位等;“足损伤后16d破伤风”呈现了破伤风这一少见但严重、多数外科医师不熟悉或不认识的并发症的防诊治,引起了参会同道的热烈讨论。第五期“钢板砸压致多发伤”患者经两家医院救治3d后转至市级创伤中心,除了关注基层医院多发伤救治能力,还讨论了连枷胸手术、骨盆外支架、股骨牵引等损害控制外科,以及计划性分期确定性手术等手术节奏和时机掌握;“交通事故致上肢严重损伤”急诊清创、止血、血管重建、神经吻合等,3d后血管探查取栓,10d后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等成功保肢。这些优质案例资源和专家的精彩点评,使“创伤救治云端论道”得到全国创伤同道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有多家单位组织了分会场,不少医师在会后晒出笔记和心得,纷纷要求上传会议视频供下载复习,特别是一些金句凝练了创伤救治的先进理念,如“独立实体化创伤外科团队全程连续诊治照护”、“多发伤救治就是一场战争,不能有薄弱环节,否则全盘皆输”等,引起了参会者的强烈共鸣。
表2 2020年10月以来5期“云端论道”一览表
2.2CTCT®在线学院 CTCT®建设发展于互联网和信息时代,自创建之日起就有建设线上课程的蓝图,新冠疫情打断了线下实体培训模式,加速了这一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线上课程可能存在诸多不足:(1)教学过程难以监管,无法具体掌握学员学习的真实情况,教学效果不能保证;(2)缺乏学员间、学员与讲师间讨论、答疑等互动,多数学员不能适应;(3)技能操作等动手能力培训上存在缺陷;(4)由于网络不稳定、终端设备不完善等影响教学质量等[7]。线上课程虽然无法完全替代线下课程,但线上教学可实现与线下教学等效的教学效果,线上与线下的互补性决定了两者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8]。有鉴于此,在搭建CTCT®在线课程时CTCT®团队拟定的建设策略包括:(1)总论课程列入线上,缩短线下时间;(2)提前预习,提高培训效果;(3)线上测训一体,线下实操互动;(4)积累培训数据,助力提升品质。
2020年3月11日召开在线学院建设讨论线上视频会议,会议确定线上课程作为线下培训的补充,逐渐发展成为CTCT®的有机组成;确定了初期建设纳入的内容;确定了线上课程以公众号的形式搭建,前期采用封闭形式(如限有CTCT®证书号和报名取得CTCT®注册号的人员参加等),逐步过渡到半封闭式(允许非注册人员参加);课程为公益性,不收取费用,完成线上课程后颁发在线课程结业证书,条件成熟后该证书作为参加线下培训的报名条件。2020年8月12日通过微信认证名称审核,确定了公众号名称为“CTCT®在线学院”。
CTCT®在线学院是运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跨时空进行内容传播的教学平台,以线下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为依托,学员实名制注册后,可以根据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观看学习。搭建无时空限制、可重复和自主学习的创伤救治培训资源平台。为最大化学习效果,视频播放过程中会进行即时互动,跳出习题,根据Ebbinghaus学习曲线对之前播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考察,加深学习印象和知识理解。课程包学习结束,习题考核及课后调查完成通过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线上证书。线上视频学习的技能操作内容可在参加线下课程时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和加强,线上线下两次考核均通过后方可领取实体证书,以确保CTCT®培训效果的同质性。
CTCT®在线学院平台界面简洁清新,分模块课程包进行排版,课程完成百分比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实时显现,一目了然。在个人中心可以分别查看各个单独课程的观看进度和习题分数、答案解析。同时在线系统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增补和扩充,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度和前沿性。CTCT®在线学院建设1年多来,精选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内容包括:(1)电教片,有CTCT®介绍、骨折固定牵引技术、开放腹腔技术、填塞止血技术等;(2)理论授课视频,有创伤救治概论、损害控制外科等;(3)Workshop部分,有骨髓腔输液、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急诊困难气道处理、骨盆固定装置T-POD应用和负压封闭引流等技术操作。2021年上半年将试运行数期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培训,进一步完善后正式启动CTCT®在线学院。
2.3CTCT®相关微信群 各期CTCT®举办时都通过参训的讲师和学员加入的各相关微信群沟通会务事宜,在培训班结束后这些微信群继续发挥着线上交流平台的功能,将教学延伸到短暂1.5d培训课堂之外,拓展讲师与学员间、学员与学员间互动交流讨论时空,此类微信群成为在线学院、“云端论道”中互动等不足的有力且有效的补充。
2021年,CTCT®将满5岁,顺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综合利用多个线上平台的教学优势,打造的“微信CTCT®在线学院+腾讯会议云端论道案例讨论+CTCT®微信群”三位一体的联合线上平台,整合了各个线上平台的不同功能与特点,以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线上平台的支撑下,线下课程将由1.5d缩短为1d,并增加实操和案例讨论课时,这是CTCT®与时俱进、持续优化的具体体现。“创伤救治云端论道”也将与全国各地创伤中心积极互动,基于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讲师团队和各省域培训基地,选择优质案例和名师大家,凸显各地各级创伤中心的救治模式和特色,并引领创伤救治新技术新理念推广与普及。聚焦创伤救治的线上课程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打造的创伤云、中国创伤救治巅峰云课堂、“1+1+1”创伤好病例云点评等,相信包括CTCT®线上平台在内的线上课程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创伤救治学术交流,助力创伤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