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芳
对于任何音乐作品来说,它都有属于其自己的主题,“主题”是一首作品中最为“抓人”的部分。对于主题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一首音乐作品比作一颗大树,那么主题就是他的种子。本文从主题的定义角度出发,主要探究钢琴作品主题写作的方法。
“主题”一词,无论是在和声、曲式还是作曲中它都无处不在。但是今天对于它的概念和定义,很多教材给出的答案都有所不同。
对于主题的定义,在高为杰和陈步丹所编著的《曲式分析基本教程》的六大基本术语之中,就说到了主题,它是这样来定义它的:“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1]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观点就是,乐思即是主题。维基百科上,对主题的介绍是这样的:“In music, a subject is the material, usually a recognizable melody, upone which part or all of a composition is based.它就是说在音乐中,主题是素材,通常是可辨认的旋律,乐曲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作品都是基于它的。”[2]或是在《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中对主题的解释是,“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或者其中一部分所依据的音乐素材,它通常是有一个可辨认的旋律,有时候又是一种完整的音乐形式,是独立于它所属的作品”[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题是一首作品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是作品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奠定了一开始作品的感情趋势,它就是一个种子,所有对主题的延展发展都是它延伸出来的树干与树枝。
第一,先写作一个精炼简洁,富有特点的初始主题动机。
主题的动机在构写的时候,尽量简洁。简洁表现在它的节奏型不多,音程大多相同,旋律富有特点。作品的后半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些节奏、旋律等因素对它进行移调、模进、加花、减花等变奏手法发展。
例1:《土耳其进行曲》第25-32小节
此段为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的主题,它贯穿全曲。它的动机材料十分简洁,右手旋律采用八度,左手采用倚音,达到一个附和的效果,从而使得主题部出来的时候比插部更令人印象深刻。笔者认为的“有特色”就是能够“洗脑”。同时,富有特点的旋律是需要创作者对音乐的感知和积累的素材所决定的。
第二,写完初始动机后,立刻重复或模进。
如果把主题比作作品的种子,那么动机就是构成树干的DNA核心信息。动机它在其在结构长短上面和乐汇的长度相似。从其定义上看,动机它就是主题的核心材料。[4]
例2:《柴科夫斯基——八月收获》第68小节-75小节
柴可夫斯基的八月收获里,中部从68小节开始,68、69两小节就是一个动机,70到75小节都是对它进行的一个模进,包括后面的旋律发展也是对动机的重复、模进或变化模进。动机对于主题来说,动机就是组成主题的材料,动机要服从于主题。对于强调“立即重复或模进”这一方面来讲,笔者认为它的目的在于:一是巩固,二是加强。动机重复,模进,展开发展,加强听者听到动机的记忆力。一个优秀的作品,听完之后都会余音绕梁,然而这个怎么使它余音绕梁,就得对这个重要的余音不断重复,或者模进,或变化重复。
第三,设计好节奏动机,使音乐有律动感
节奏动机,作为构成主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对于整部作品的情感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主题材料要简洁的条件下,就要求了主题的节奏型不宜过多。创作时,在面对各式各样的节奏型,这就要求了创作者需要在众多的节奏型中挑选,然后进行组合,组合出一个好的节奏动机,有的节奏能侧面的烘托出主题的情感,好的节奏动机往往能使写主题事半功倍。
例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1小节-第5小节
贝多芬的《命运》里面的:0333 1 0222 7,这个旋律富有特点的同时,节奏增强了震撼感,作品一开始,激昂的音乐就喷薄而出,oxxx x oxxx x的节奏型就像命运在敲门加上2个Forte震撼人心,就像他心中的呐喊那般: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些音的组合都很平常,就是因为被富于了不同的节奏,每个人对于节奏的选择不同,从而导致作品出来的感觉与风格不同,贝多芬赋予的旋律,使它变得震撼人心,若是换了另一创作者去编配,那就会出来另一个新的风格。使音乐有律动感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对你前面所写出来的节奏动机进行不断重复或者贯穿全曲。
第四,设计好内在的和声进行
这里的和声进行,可以理解为和声布局。想要设计好和声布局就要充分利用好和声语汇。对于和声语汇一般这样去定义:和声语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弦组成的和声进行。[6]对于和声语汇与主题的关系,就像写作者写文章,写作者知道的语汇(词汇)越多,那他们表达文章的意思就越丰富,文章就越精彩。同理,创作者在进行主题写作时,合理的运用和声语汇就会使自己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具特色。并且,特定词汇的使用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古典音乐和声风格中,其经典的和声语汇就是正格(I—V)、复式语汇(I—IV—V的)大量重复运用,在这其中正格语汇运用非常之多。等到了浪漫主义音乐中,正格语汇运用的相对较少,而变格语汇(I—IV)及各种变格语汇的变体就运用的非常之多。
创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采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语汇特点,或者是采用当代的流行音乐中所使用的较为广泛的几种和声进行[5],即:I—III—IV—V(I)或I—III—II—V(I)和I—V—VI—III—IV—I—IV(II)—V。
例4:肖邦《玛祖卡舞曲》第1小节—第8小节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前四小节都是典型的正格进行,第五到第八小结算是复式进行,里面的II级六和弦就具有着下属功能,因此它也等于I—IV6—V7—I。
例5:《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是已故香港摇滚歌手黄家驹的作品,6它的内部和声布局采用的就是I—V—VI—III—IV—I—IV(II)—V这种和声布局其实最早来自于巴洛克时期音乐学家帕海贝尔的一首复调作品《D大调卡农》的低音主题。这种和声进行使得和声音响效果非常温暖流畅,使得每一次音组出现充满新鲜感。
第五,利用好复调模仿手法
复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对独立意义的旋律按照对位法则有机结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形式[7]。复调手法对于主题写作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对整体的音乐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8]
在对于复调写作的方法上,赵飒爽前辈也在其论文中指出:“钢琴复调音乐创作手法多样,多采用衬托性长音上形成的多声复调,大多是在固定低音上形成的对比,其特点节奏多变,曲风大多轻快有趣。另一种就是不同声部组合形成的复调,首尾呼应,其特点就是将首尾声部融汇,齐头并进。本文所说的复调的模仿手法,就是第二种,对模仿手法的运用就需要对主题中一个声部的模仿,这里的模仿包括严格模仿、倒影模仿、加花模仿、等多种方法。使用模仿复调的写法,使音乐作品呈现出一个声部问,一个声部答,达到两个声部对话的效果。
巴赫就是著名的复调写作家,说起复调,曲集,是创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都是可以借鉴的。
例6:巴赫《二部创意曲集》第11条1—6小节
巴赫的这首作品中就采用了复调的模仿手法,将第一小节的高音旋律在第三小节的低音部进行模仿,将第一小节的低音旋律在第四小节的高音部进行模仿,如此达从而达到连锁的效果,从而也体现了复调作品所具有的不间断性。
第六,充分利用好转调的手法
一首作品可以一直是一个调,也可以是多个调性来回转变的。转调它会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色彩。若创作者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多种情感,常常采用转调手法。如践耳曲、蕉萍词《唱支山歌给党听》[9],呈示段调性降B宫,曲调亲切、明朗、深情。中段对比段分为两个层次,上片两句,以同宫系统等等G羽调开始,突出痛苦、仇恨的情感;下片为三句,转回原调,情绪激昂推向高潮。合理的运用转调手法,可以使作品情感色彩更加丰富。
对于音乐的主题写作,一方面依靠每个人的天赋和自我创作,另一方面就是要懂得方法。从材料、动机、节奏、和声进行等角度出发,积累独具特色的节奏型,音型,多鉴赏作曲大家的作品,这样能够使创作者在进行主题写作时更加容易。空有一身的天赋和满脑子的灵感,找不到方法将其展示出来,也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