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辉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是为学生奠定语言基础的重要教育工作,以往的小学英语教育过度偏重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以往小学英语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改进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本文立足小学英语的教育工作,探讨了怎样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科学设计,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建立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落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水平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途径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原则思想,这为小学英语教育指出了新的方向。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小学英语怎样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怎样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怎样让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与提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下面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务工作出发,详细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误区
通过观察,笔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小学在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上,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应试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的现象;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上采用自上而下进行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布置大量作业和训练来巩固学习成绩,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教育模式。尽管一些学生通过大量训练,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了英语知识,在考试中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但是,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都不是很强,学生只懂得怎样做标准化的英语习题,而一旦接触英语语言的实践应用问题,就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应当怎样应对。这都是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上过度偏重于理论化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造成的。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考核上,受各方面的限制,还无法做到对英语各项能力的全面考核,因而,英语考试更多反映的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记忆掌握程度,而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一些教师秉持着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只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考出高分,获得好成绩就是教好了英语,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因而导致英语教学陷入误区。尽管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在英语教学上,但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未有效建立起来,英语语言能力,比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实际生活中的英语运用能力实质上并未提升。这是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增设互动环节,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往很多教师在英语的教学课堂上,一节课几十分钟,始终以板书口述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而不注重教学观察与教学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得不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听说训练的机会,自然地,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与表达能力难以发展。为解决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通过创设互动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互动,训练其听力水平与运用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多提供听说能力应用的训练机会。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听,多表达,而获得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对于“I like hamburgers.”这部分内容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设置一个互动对话情境,自己扮演T,而指定一名学生扮演S,由教师依据课文内容使用英语进行发问,而让学生使用英语做出对应的回答。就这样,通过有意识地创造和运用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多锻炼英语听力,多训练口语表达,从而使得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不断训练而获得有效提高。
(二)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教师主要采用约束性的训练方法,布置大量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以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尚不具备主动学习语言的自律能力,因而在做作业方面,学生只是迫于任务的要求,而去完成,作业完成上敷衍了事,英语复习巩固的效果很不理想。同时,沉重的课业负担还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英语学习上的厌学、畏学心理,这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应注意从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入手,通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使得其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逐渐积累,建立起英语语言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标准化训练的作业量,而增加一些阅读理解的课后任务,采用不具有硬性限制的英语学习任务替代具有硬性要求的课后作业。而在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上,教师可采用下节课上课前对之前布置的任务内容设置连线题、选择题等方式,指定学生进行回答。这样,虽然没有作业负担,但学生如果不努力学习、不理解教师所布置的课后学习材料的内容,也无法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把心思用在怎样理解材料、掌握材料内容上,而不再以完成规定作业量为主要学习目标,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向从知识点转向英语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课后任务,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英语水平。
(三)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阅读理解方面的学习十分关键,而依据小学英语教材有限的阅读范围,即便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反复学习,其阅读量过于狭窄,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升的。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得学生通过平时多阅读、常阅读,广泛涉猎大量英语读物,积累阅读量。这样,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推荐课外读物,朗读其中一些精彩片段,并设置悬疑的方式,吸引学生课后自主通过阅读探索读物故事内容和情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阅读讨论会,定期对某本读物中的內容进行讨论。通过沟通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英语阅读,多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学生的英语能力基础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要注意以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把英语教育的重心从理论化教学转到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只有秉持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育,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芸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1.
[2]闫芳.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62.
[3]曹丽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7.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