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小学:红色基因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07-22 07:27杨浪浪
中小学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基因

摘要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在76年的发展历程中,以红色的传统、光荣的历史为办学之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深刻理解红色基因,凝练学校精神;二是彰显创造精神,以组织效能提升为抓手,遵循办学规律,洞察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三是历练有本领、能担当的先锋团队,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新格局,构筑学校工作新生态。

关键词 中小学党建;红色基因;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先锋团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6-0005-04

川渝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使用的原料也大同小异,而决定一坛泡菜的滋味如何,最关键的就是那一勺“老盐水”。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重庆市人民小学校的红色基因就是学校能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那一勺“老盐水”。作为一所深刻体现党的办学方针和教育情怀的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在76年的发展历程中,以红色的传统、光荣的历史建立起身份感和使命感,并通过不断为学校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赋予新时代的积极因素来使其保持活力,由此造就强大的力量之源和稳固的办学之基,推动学校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回溯红色基因,坚守红色传统和革命精神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1945年在河北邯郸建校,原名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后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庆,改名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长,贺龙元帅任首任董事长。刘伯承元帅为学校命名并题写校训,“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卓琳校长寄语师生,“以爱立德、教书育人、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不骄不躁、勤奋学习、求真求新、全面发展”。可以说,重庆市人民小学校是共和国先辈在烽火硝烟中亲手缔造的学校,她的血液基因里镌刻着红色的传统和革命的精神,她的肩上担负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

70余年来,学校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学校先后获得包括首批全国文明校园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荣誉。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好奇、勇敢、责任、荣耀”为学校精神,以“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为办学理念,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

回溯学校76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她传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蕴含着不断创新、勇于创造的智慧,高扬着凝心聚力、敢打胜仗的顽强。她引领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引领我们坚定树立从优秀到卓越的奋斗目标,并引领我们在奋进的新时代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走向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二、彰显“创造精神”,推动红色老校不斷创新

刘伯承元帅在70多年前的校训中就特别强调,“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一所具有强大的红色基因的学校,永远不会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而是会不断设定新的起点,寻求新的突破,推动学校不断创新发展。

1. 提升组织效能,为学校办学构筑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来理解,组织力就是组织高效协作以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或力量。对学校管理而言,组织力的新突破,同样是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环。

为了满足更多老百姓对身边好学校的期待,学校将中长期发展规划置于重庆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从单一学校走向集团化发展。当集团化办学的规模初显,服务学生规模从千余人上升到近万人之后,传统的内设部门已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有着迫切的组织重构的现实需求。

人民小学教育集团的四所学校通过联席决策机制实现发展规划、战略部署、资源配置等方向性把控。集团直接管理学术委员会、课程研发中心、督导评估中心、学校文化及新媒体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五个部门;抽调各校区精干力量,独立于校区开展工作,直接对集团负责。这样就从机制上提升了部门端的全局性和专业性,有助于集团战略功率的高密度输出。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例,其工作指导思想为:从传统的教师培训转变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将散养式培训转变为集中培训,从无标准、不可考核,到有标准、可考核,从单纯依靠师父言传身教的经验型传递,到依靠体系设计的系统性人力资源开发。机构职能的转变,大大激活了部门动能,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

2. 遵循教育规律,为学校变革找准立足点

富于创造力的学校,在创新时不会盲目跟风,而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创新一定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根本性的变革。

在人民小学,从2013年启动EOC(包括体验-Experience、开放-Open、综合-Comprehensive三个关键词)课程改革,到2016年全面实施“基于学科的跨学科、跨知识点综合性学习”课改,再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理论、实践、输出全面开花,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办学核心,在尊重儿童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创新。如我们构建了“童年·成长”德育课程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3. 洞察变革趋势,为学校实践赋予创新性

富于创造力的学校,能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看清教育发展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并以深刻的洞察力为导向,进行综合性创新。

我校敏锐地观察到信息时代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将最新技术广泛运用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支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中,使其从一种“补充”变成一场“突破”。以劳动教育为例,学校除了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发布《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之外,还自主开发了“劳动萌主”智慧评价系统。它赋予家庭劳动任务闯关情境,各个年段的孩子们根据任务完成规定次数后,可获得一枚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精灵”徽章。学生记录日常劳动状态和成果,家长反馈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时长,实现了交互分享的线上记录与展示、动态追踪与数据分析统计。此外,学校正在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还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支撑教师课程研发、项目设计、教育科研、与专业大师对话的多功能集成平台。

我们体会到,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只有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才能及时发现新事物、新情况;只有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才能提出新问题;将新问题放在系统中去分析,用变化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创新。

4. 探寻创新思路,为学校发展开拓新境界

我们认为,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旧俗,才是创新持续之道。例如:在追求新突破的过程中,我们不拘现状,启动了学校“新颜值革命”。我们发现在构成学校美的众多元素当中,学校建筑与空间的美无疑是最直观、最厚重,也是最深刻的一项。校园建筑也有其力量,校园环境也应是教育场,应该让学生在其中有愉悦的审美体验,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校文化深植学生心中。

2015年,经过近两年谋划建设的两江新区人民小学这个作品一经亮相,就因学校建筑“功能、审美、意境”的和谐统一,受到同行关注和社会各界好评。2018年落成的人民小学龙兴校区则在学校“颜值”上体现了对学校建筑理解的全面突破,学校建筑设计得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设计师的高度评价:这是一所“不像学校的学校,它充满了梦幻和童趣”。如今,我们将继续学校建筑“新颜值革命”的步伐,并且将创造重心从修建新学校转移到学校教育场景的革新上,立足老校区智能化、文创化改造,继续超越自己。

三、历练“先锋团队”,构筑现代学校新生态

学校要实现优质发展,归根结底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只有建立师生发展的新生态,才能构筑学校工作的新生态。

1. 全领域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新格局

学校将“以党建带队建”作为抓手,在全领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四个自信”,突出组织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强大影响。

我们通过实施“红星耀童年”特色德育品牌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精神,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将全校师生的文明提升融入学校生活,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红星耀童年”项目已开展了“百花迎华诞,笑脸祝福党感恩行动”“百童讲党史,精神永流传宣讲行动”“百画绘长卷,感恩献给党书画行动”的“三百”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实施了“八个创建”活动,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包括创建一支“党团队一体化”宣讲报告队,创建一支形象原创剧目巡演队,创建一套主题项目式课程体系,创建一套选树激励评价体系,创建一块宣传完整生态链的校内外传播阵地,创建一块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学习阵地,创建一块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活动阵地,创建一块红色元素的特色IP文创阵地。

2. 锻造有本领、能沖锋的人才队伍

我们从因事择人到因人设岗,鼓励教师从专注单一教学到项目式发展;同时转变工作思路,使教师由被领导者转变为合作伙伴,由被评价者转变为主动作为者。

一是打破人员结构,丰富教师端人员构成。我们探索将学校从师范生的专属地主动变为综合性人才的聚合场。教师选用不拘泥于传统师范院校与学科专业对口,不唯名校、学历、专业。近五年入职的教师中,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占54%,比例已高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电影学、雕塑、艺术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距离小学教育较远的专业,也有优秀毕业生入职,担任学科教师。

二是完善岗位结构,丰富岗位定义。我们引导教师将工作内容从单一性的学科教学,拓展到综合性的课程场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激发教师课程实施的主体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其开放空间,鼓励个人首创和实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打破学科藩篱,寻求教学突破。教师的多样性,赋予了课程活力和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三是建立基于“综合贡献度”的评聘体系。学校设置“综合贡献度”的概念,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广泛地参与到学校课程研发、活动组织、项目实施中,充分体现综合能力在评聘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我们还将“综合贡献度”与人才培养培训有机结合,发现筛选“综合贡献度”高的教师,针对其独特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定向培养,为他们的职业成长助力,形成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3. 历练有使命、能担当的先锋团队

学校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以党员教师为先锋队,持续提高优质教育输出能力,扩大输出范围,历练了一支敢于作战、善于作战、乐于作战的优秀团队。

例如:为回应国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多年来,我校与各联盟学校、结对学校携手,开展持续的交往、融合与发展。一方面,党员教师冲锋在前,带头支教送教。他们坚持送课下乡,义无反顾地站上城镇和乡村教室讲台,足迹遍布重庆38个区县,真正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多一线乡村教师已经成长为学科骨干。另一方面,学校长期承担教师培训基地任务和“国培计划”项目、“三峡之光”校长培训项目导师任务,为全国的兄弟学校培养校长、干部、教师。我们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的发展现状做调研、拟方案、抓落实,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策”的精准帮扶模式,与全市38个区县108所县级、乡村学校建立帮扶机制;开展“百校牵手”“领雁工程”、影子校长工程、教师“1+1”跟岗研修,带动了千余位乡村校长的专业成长,极大地改变了这些学校的发展态势和面貌,一大批乡村教师和学生从中直接受益。

注释:

①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集团化办学中的教师队伍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04-010)的研究成果。

编后记 永葆好奇,“创造”好玩的教育

一个校长的个性特质,或多或少彰显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长相。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我们将本期封面人物锁定在杨浪浪校长身上,不只因为她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是“人民”小学的校长,更因为她与学校精神长相高度契合的生命气质和教育情怀。

人民小学曾被喻为“马背上的摇篮”,这所在炮火硝烟中诞生、以红色基因奠基的学校,在76年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跨越重重挑战,成为一所既富有革命激情与百姓情怀,也勇立时代潮头、颇具未来感的现代化学校,与创校校长卓琳的寄语“不断创新,求真求新”、与刘伯承元帅所题校训“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与在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密不可分。永葆好奇,创造创新,是人民小学为杨浪浪打上的精神烙印,也是人民小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变革中选择杨浪浪的理由。

杨浪浪的经历并不复杂,从1993年作为优秀毕业生走进人民小学,成为当时人民小学唯一的英语老师,让学校的英语学科从无到有,越来越强;到2009年成为重庆最年轻的直属学校校长,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政协委员、首批全国领航校长……28年来她一直与人民小学“绑”在一起,始终保持创造的热情,不断为学校开拓新的发展“疆域”,促使学校突破一个又一个新节点。

2015年10月,笔者机缘巧合走进人民小学,得以感受人民小学的厚重纯粹与雅致静美,体味杨浪浪校长的静谧温和与低调内敛。后来慢慢与她熟悉,对她的印象就愈加丰满起来。生活中的杨浪浪是一个率性有趣的人,她愿意尝试任何有创意的点子,体验一切好玩的事情,永远热情,眼神中永远充满好奇;她又认真得有些较劲,在工作中执着坚毅,敢闯敢拼,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决不轻言放弃。温和与坚定、内敛与开放,在她身上竟然如此统一。这样的个性,恰與人民小学的学校精神极为契合。

为了给学生有趣的成长体验,她带领老师们用五年时间构建了“EOC”课程体系,探索跨学科、跨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打造体验、开放、包容的融合式学科教学课堂;带领孩子们在成长大会的舞台上“群星闪耀”,让每个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成长故事。

为了让教师在好玩的教育中体验价值感、幸福感,她不断给老师们提供不局限于小学教育的面向社会的创造性平台,鼓励教师在立足专业的基础上跨学科、跨界成长,做到一专多趣;她组织一场场的“跨界对话”,让老师们站在教育之外理解教学的本质;组织“学术微讲赛”等教学大练兵活动,让老师们凝练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主张,张扬个性,不断迸发生长的活力。

为了点亮学校的“高颜值”,她以“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创新”作为核心动力,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校的“新颜值革命”,构建新校区的“未来场景”,探索老校区的场景再造,尝试将5G和物联网技术深度植入,形成学校智能化的“骨骼”,支持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为了让人民小学优质的教学成果“走出去”,她不断跳出校园边界,构建相互扶持、共同滋养的“朋友圈”,使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共计15所学校成为友好学校,建立教师、学生互访游学交流体系;将送课下乡、精准帮扶的足迹踩遍重庆的38个区县,让人民情怀与优质教育的光芒映照更多地区、更多学校、更多师生……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虽然身上已有诸多光环,但这些并不影响杨浪浪坚守本我,安静办学,以理想主义者的情怀和创造创新的实干精神,坚守最纯粹的“开心”和“喜爱”,努力将平凡的事情做得有趣,将有趣的事情坚持到底;坚持以最好的教育滋养生命,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这是她理想中的学校,也是人民小学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 谢 凡)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基因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