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英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名著阅读的权重越来越大。如何在名著导读课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关键途径就是开展名著导读活动。
【关键词】名著导读课;激趣方法;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的教学是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大门的敲门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為了更好地研究课题《初中名著阅读激趣方法的实践研究》,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数据,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通过对学校七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现状的问卷调查,探究原因,进行反思,以便探寻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中,读畅销书的多,读经典名著的少;对网络、游戏、漫画等兴趣浓于“建议阅读篇目”;很多学生不能按教材要求完成对相关书籍的阅读,课外阅读量甚少制约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对于名著阅读还没“入门”。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重视起名著阅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合适阅读的篇目,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眼下名著导读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在语文课中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读书兴趣的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针对名著阅读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分享课这三种课型,名著阅读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那么正确的读前激趣方法有哪些呢?
一、“不妨让学生乱翻书”来激趣
在《水浒传》导读中,因其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有不少学生是读不进去的。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段,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应的章节,找出原著与影视的不同小组之间比赛速度和准确性。辅以小组竞赛游戏的激励,大部分学生很自然地投入了阅读,对阅读原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节课下来,不知不觉地翻阅了名著的几章,很自然的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学生在阅读该名著时都饶有兴致。
二、确定阅读任务策略来激趣
例如,《西游记》专题探究的自主设计,可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心理的专题探究有:孙悟空的专心速探究,为取经路上遇到的妖精设计造型,谁是取经路上的最佳队友,经典片段的影视改编研究,取经路上的磨难为什么要定为“九九八十一次”等。通过像这样有趣味的阅读任务,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兴趣盎然。
三、巧设开卷游戏环节来激趣
如《西游记》读书活动前,通过开卷游戏、跳读、抢答、“寻宝”等游戏活动,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对应的人物性格通过抢答题呈现出来,让学生愉快地进入书本,在浏览与跳读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如抢答设计:
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_______ ,阿弥陀佛是__________。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__________。”
四、猜想悬题解惑来激趣
初中生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乐于探究新鲜事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导读中善设“悬疑点”,让学生为解疑而批注、默读、跳读,寻找“破案”的踪迹,抓住“牛鼻子”来完成单篇阅读。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所埋伏的困惑点。如《傅雷家书》,用书名激趣:“看到书名,你会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翻开目录,看看能不能从目录中找到一点头绪,阅读目录中的关键词去猜猜,这本书写了一家四口的什么故事?接着是人物激趣,其从事的职业?其对艺术的追求?书信又是如何产生的?傅雷的育儿观?让学生在《傅雷家书》一书中找答案,通过猜想悬题解惑并继续留有悬念让学生产生想要解开谜底的兴趣。
五、思维导图助力作用来激趣
名著门阅读导读时,将思维导图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能够真正发挥思维导图助力名著阅读的作用。通过对名著情节脉络的梳理、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名著整体内容的把握、名著主题的分析理解和比较对比阅读。从不同维度绘制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更加可视化。如《朝花夕拾》时,笔者精心制作了一个知识树。从十篇散文中抽出书本的主要信息,再重点从主题的分类“拾起那些温馨的花”,“回顾那些沉重的花”,串起主要篇章,再从人物出自篇目及主要性格以及描写人物方法等方面给予系统的梳理。让学生把握本书十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及阅读的主要方向,让学生阅读有纲可依,从而消除与经典之间的隔膜,克服畏惧心里和畏惧情绪,为更好的阅读打下基础。
六、巧用智慧学伴微课来激趣
初中课本内所选的名著都注重可读性与经典性相结合,是艺术的精华,沉淀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但有的作品因距学生生活时代较远,学生往往缺乏阅读兴趣,没有引起共鸣的内容,在阅读与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而“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智慧学伴平台微课推送,微课推送是教师“导读”的有力工具,线上学习也是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在教学七年级名著导读课《西游记》时,为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胃口”,精心挑选微课,可选送的微课推荐有《西游记》中的花果山、《西游记》中的神和妖、《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再如《骆驼祥子》教学时,推送《骆驼祥子》人物关系图、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系列微课等。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宽度,不同深度地了解名著,从而激发阅读这部名著的兴趣。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才能使学生主动捧起书本从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的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