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探索

2021-07-22 17:49梁瑞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初中历史

梁瑞霞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家国共同体的认知、情感、道德和实践的统一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素养。作为历史学科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家国情怀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家国共同体的认知和情感,是一种从乡土观念到国家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家国一体的价值理念,是人们情感源泉和心灵归宿的寄托,在中国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秉持家国情怀,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奋斗不已。新的时期赋予家国情怀新的内涵,当今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体现为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强大和感恩祖国报效祖国的志向和胸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家国情怀既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目标。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多年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熟悉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五千多年的荣辱兴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感受历史知识的沉淀。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历史课程中的不同特点和条件是截然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际上很难充分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各种行为: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等,部分学生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下难以理解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爱国情怀。只有加强爱国情怀培养,才能有效强化学生正确历史观,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3.落实历史科学素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五个方面。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在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对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1.挖掘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家国情怀情感引领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教科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资料,也可以说是囊括了古今中外历史的一部系统编年史。历史教科书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爱国主义思想和家国情怀,记载的事件真实客观、立场鲜明、生动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立足教科书深入挖掘家国情怀内容,向初中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提高他们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历史和文化本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初中历史教课书中包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还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文明。比如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朝的“丝绸之路”、古代四大发明等,学生吸收蕴含自其中的传统文化养分,从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自觉传承和发扬。

2.创设历史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的发展不是独立的,许多事件事件、人物经历、艺术创作都有特殊的历史情境,时代意义很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视频歌曲、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采用多种形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历史情境中,自然而然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黄海海战》、《甲午風云》等电影片段的播放,创设“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情境,向学生介绍邓世昌、左宝贵等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官兵英雄事迹,化枯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讲述为直观生动的情境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了情感教育。

3.用活乡土教材,培养学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历史是学生身边的活素材,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利用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的情感。而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调动起学生对于这个板块的学习热情。其中乡土历史就是一个优质的历史材料,它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进程的缩影并且有很强的叙事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关于爱乡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通过对当地的著名人物的学习和老师对其英雄事迹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行更高效率的教学。学生可以从这些民族英雄的身上学到一些优秀的品质和三观的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和思想境界。学生在进行课本关于民族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对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产生无比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使家国情怀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社会实践和学生个体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提升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历史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王文侠;开发文化资源 培养家国情怀[J];中华少年;2018年27期

[2]滕长建;基于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J];考试周刊;2020年11期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培育初中历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