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铜砭刮痧技术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22 01:57郭惠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刮痧肌力上肢

郭惠芳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中风也叫脑卒中。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齿不清、患侧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风邪侵入机体所导致的。刮痧是我国中医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刮痧,可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其临床症状。本文以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收治的88 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中医铜砭刮痧技术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收治的88 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4 例患者中有男23 例,女21 例;其年龄为46 ~74 岁,平均年龄(58.62±5.17)岁。试验组44 例患者中有男29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44 ~76 岁,平均年龄(58.58±5.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2)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正确地摆放肢体,使其上肢保持舒展的状态,下肢保持屈曲的状态,以防其出现肢体痉挛。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防止其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出现血流不畅等问题。3)指导患者采用弯曲、伸展、旋转等方式活动肘部、手部、膝部的关节,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4)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减轻患者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铜砭刮痧技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将刮痧油均匀地涂抹在患者治疗区域的皮肤上。护理人员手持铜砭刮痧板,首刮膏肓穴、大椎穴、神堂穴、大杼穴四大穴位,每个穴位重刮约3 min。充分显露患者的双膀胱经和督脉,对其手足阳明经的合谷穴、绝骨穴、外关穴、环跳穴、阳陵泉、解溪穴、足三里穴、肩髃穴及曲池穴及手三里穴等穴位进行中等强度的刮拭,每个穴位刮拭约3 ~5 min。在刮痧的过程中,使刮痧板与患者的皮肤始终保持45°的夹角。需结合患者机体的承受力调节刮拭的力度,至其刮痧区域的皮肤出现紫黑色斑点或轻微的紫红色斑点即可。每隔7 d 进行1 次治疗。在进行刮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持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防其发生晕痧。在刮痧结束后,指导患者饮用适量的温水,并适当进行休息。嘱患者在接受刮痧期间禁食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比较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根据肌力检测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进行评分。患者肌力检测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恢复得越好。采用巴氏指数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患者巴氏指数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得越好。采用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患者Fugl-Meyer 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恢复得越好[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等。将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的评分、巴氏指数的评分及Fugl-Meyer 评分的对比

经治护,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上、下肢肌力的评分、巴氏指数的评分、Fugl-Meyer 的评分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的评分、巴氏指数的评分及Fugl-Meyer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1 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的评分、巴氏指数的评分及Fugl-Meyer 评分的对比(分,± s)

下肢肌力评分组别 上肢肌力评分巴氏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对照组(n=44)53.49±3.26 52.87±2.56 62.12±10.49 46.18±8.52试验组(n=44)68.75±3.76 69.71±3.35 79.94±13.29 57.63±10.45 t 值 20.340 26.494 6.982 5.6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经治护,对照组44 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9.55%,试验组44 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73%,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刮痧疗法具有通经、散瘀、活血、排毒及顺气的功效。临床实践证明,利用中医刮痧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地去除其体内的风邪,改善其身体的各项指标。

膏肓穴、大椎穴、大杼穴及神堂穴位于人体的背部,与之相关联的血管及脉络较多。其中,膏肓穴内含有丰富的膏脂,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促使湿热之气逐渐外渗至膀胱经,经膀胱经排出体外,从而可缓解其肩膀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3]。对大椎穴进行刮痧有通经、排毒、活血等功效,可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及偏瘫的症状。对该穴位进行刮痧还可缓解患者腰脊强痛、颈项强、角弓反张及肩背痛等症状[4]。大杼穴也叫背俞穴,为小肠经与膀胱经的交会穴。对该穴位进行刮痧有祛风、清邪、降热、解表、顺气、强筋骨等功能,可促进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之气,从而可缓解其颈项强痛、腰脊强痛、腰背肌痉挛及肩背痛等症状,改善其偏瘫的症状[5]。神堂穴也叫上星穴。该穴名中的“神”是指人体的心神、心气,“堂”是指阳气。通过对神堂穴进行刮痧,可将患者体内的阳热之气排至膀胱经,促进其体内气血的循环,缓解其脊背强痛的病症,改善其偏瘫的症状。对上述四大穴位进行重刮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其体内毒素、湿热之气的排出,从而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身体的各项指标。

足阳明胃经的走行贯穿人的全身,对人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具有显著的影响[6]。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及临床症状的消除。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散热、理气、降浊,促进人体“天部”气血的循环,使天部获取更多的水湿云气,从而可减轻患者口歪、肩臂不举、手指不屈、眼斜等临床症状。外关穴是中医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通过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促进患者体内气血的循环,增补其身体的精气,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其口歪、眼斜、口齿不清等临床症状。环跳穴是中医临床上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通过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促进患者下肢弯曲、健走等功能的恢复,缓解其下肢的症状,进而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阳陵泉穴是中医治疗下肢痿痹及半身不遂等症状的重要穴位。对该穴位及环跳穴、悬钟穴等穴位进行联合刮痧可通经、活血。对解溪穴、足三里穴进行刮痧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痿痹的症状,促进其下肢功能的恢复。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对该穴位进行刮痧可顺气、通经,缓解患者上肢不遂、肩臂挛痛等临床症状,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曲池穴、手三里穴进行刮痧可进一步地增强患者上肢的功能,减轻其上肢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证实,对上述诸穴位进行刮痧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背部、手足部、肩部、臀部、膝关节及肘关节等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其肢体麻木的症状[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中医铜砭刮痧技术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其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刮痧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