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7-22 01:57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4期
关键词:炎症性外周血炎性

谭 松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直肠和结肠,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排血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该病的病程较长,难以被治愈,且易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5-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微生态制剂等药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以控制其病情,缓解其临床症状。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炎症性肠病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选取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炎症性肠病。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细菌性痢疾、放射性结肠炎、肠结核。2)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3)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益生菌等药物。将这86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85±3.50)岁;其平均病程为(2.00±0.20)年;其中,有男性25 例,女性18 例。观察组43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90±2.90)岁;其平均病程为(2.20±0.30)年;其中,有男性24 例,女性19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同时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生产厂家: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2 次,每次服0.5 g。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10,生产厂家: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3 次,每次服1.5 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3 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其免疫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2]。显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其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黏膜明显修复,其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其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5 mL 的外周静脉血(晨起空腹时),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得到血清标本。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用细胞分离试剂盒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进行分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3+、CD4+/CD8+的值。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43 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 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07%,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值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的值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的值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值的对比(±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值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CD3+(%)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57.50±3.00 61.20±4.25 1.80±0.45 2.30±0.70对照组 43 56.48±2.80 58.40±3.20 1.70±0.34 1.90±0.55 t 值 0.895 7.620 0.850 4.290 P 值 0.368 0.001 0.590 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8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8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8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CRP(mg/L) IL-8(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10.80±24.25 76.22±15.34 76.80±12.20 42.20±8.24对照组 43 112.85±23.95 95.68±12.85 76.52±10.86 68.21±9.85 t 值 0.850 3.080 0.970 4.250 P 值 0.295 0.001 0.550 0.001

2.4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期间,对照组43 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观察组43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33%。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χ²=1.012,P>0.05。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及排黏液脓血便等。该病的复发率较高,难以被治愈,且存在癌变的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5]。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肠道的免疫反应异常、肠道内的菌群失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6]。另外,患者的生活压力若较大、心理负担若较重,均可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病情[7]。

临床上多采用5-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其病情的进展。美沙拉嗪肠溶片属于常见的5- 氨基水杨酸制剂。患者口服该药后,大部分美沙拉嗪会滞留在其结肠内,与其结肠黏膜充分接触,发挥治疗的作用。该药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脂氧化酶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合酶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水平,从而可抑制各种炎性细胞的活化,保护肠道黏膜。不过,该药易引发头痛、关节痛、胃痛、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并可能使年龄较大、胃肠道耐受力较差患者的病情加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属于复合型微生态制剂。该药可定植于患者肠道黏膜的表面,减少胃酸及肠道内消化酶对药效的影响,故可长时间地维持药效,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动态平衡[8]。该药还可抑制患者肠道内促炎因子的释放,发挥积极的抗炎作用[9]。

曾明淑[10]将10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用氢化可的松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用5- 氨基水杨酸抑制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这一研究该结果证实,用5- 氨基水杨酸抑制剂治疗肠道炎性疾病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在应用美沙拉嗪的基础上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改善其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猜你喜欢
炎症性外周血炎性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