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7-22 08:43詹丽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颅脑气管肢体

詹丽丽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0 引言

颅脑损伤主要指的是受暴力性外伤后头部出现血肿、头皮挫裂伤、骨折、出血等表现,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送入医院后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改善通气功能,而气管切开术是改善通气功能的最直接方法,直接关系着颅脑损伤患者预后[2]。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虽然能够维持呼吸通畅、减低呼吸阻力,使脑组织缺氧表现得以改善,但是因为气管切开术创伤明显,术后人工气道丧失正常气道温湿度,无法对细菌的入侵起到阻止作用,同时气管切开后直接连通下呼吸道,明显增高呼吸道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因此导致患者预后受影响[3]。所以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必要做好术后积极的康复护理工作,以帮助患者预后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本研究以我院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早期康复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0~80岁,平均(56.93±8.17)岁;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1~78岁,平均(57.61±10.05)岁。2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①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且分型为重型;②符合气管切开术适应证;③生命体征稳定;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不超过8分;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所在医院的伦理审批;②排除标准:①复合伤或多发伤;②合并影响代谢的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合并心肝肾肺严重脏器疾病;④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2周;⑤轻型或其他非重型颅脑损伤。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做好环境干预、做好人工气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做好营养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康复组术后在常规护理之外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站立训练:当术后患者体征恢复平稳后,借助直立床进行站立训练,初始角度为30°,间隔4天左右增加角度5°~10°,每次站立训练持续半小时,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训练;②呼吸训练:主要选择腹式呼吸、辅助咳嗽排痰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横膈肌阻力训练、抗阻呼气训练等方式,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呼吸训练方式,也可以交替进行不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每次持续15 min,每天进行3次;③吞咽训练:采取人工训练与机器训练结合的方法,人工训练具体方法:利用冰冻棉签刺激咽部,每次持续5 min,每天练习2次;按摩咀嚼肌、舌肌,每次持续5 min,每天练习2次。机器训练选择吞咽困难治疗仪,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每次治疗持续半小时,每天进行1次;④运动训练:前期主要进行床上的被动与主动运动,包括良姿体位摆放,进行四肢关节、躯干的被动运动,进行四肢关节、躯干的主动运动,练习床旁Motomed运动,每个关节每次练习5 min以上,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后期逐渐进行下床肢体功能训练,包括独立行走、上下楼梯、负重行走等,整体的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准,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肢体运动功能:选择Fugl Meyer运动量表[4]对护理前、护理结束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内容有平衡感、四肢感觉恢复、下肢、关节活动几项,上肢运动功能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得分越高,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利用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检验经χ2、t完成,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早期康复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 气管拔管时间 住院时间早期康复组 31 3.52±1.16 10.51±3.64 18.75±5.13对照组 31 5.18±1.24 13.52±4.19 22.34±4.97 t - 5.443 3.019 2.798 P - 0.001 0.004 0.007

2.2 肢体运动功能。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护理前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组内护理前(P<0.05),早期康复组护理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分组 例数 上肢 t P 下肢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早期康复组 31 27.15±5.61 45.32±6.92 11.356 <0.001 14.32±3.65 27.45±5.18 11.537 <0.001对照组 31 26.46±5.31 38.42±5.95 8.350 <0.001 13.98±3.52 21.42±4.69 7.064 <0.001 t-0.497 4.210 - - 0.373 4.805 - -P-0.621 0.001 - - 0.710 <0.001 -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合并有咳嗽反射减弱、意识不清、误吸等表现,发生气道阻塞的风险高,气管切开术是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首选方法[5-6]。但气管切开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护理,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出院,患者痛苦增加,医疗负担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会下降[7]。

本研究早期康复组在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获得更好预后。早期康复组康复护理中在吞咽训练中借助了吞咽治疗仪,仪器通过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技术的应用,重新训练喉部肌肉,给予喉部肌肉以功能性刺激,能够加快咽喉肌肉正常收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呼吸训练可帮助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持续进行呼吸训练可以使呼吸肌肌力得到改善,提升呼吸肌的协调性与耐力,使胸廓维持在正常活动度,同时有助于帮助气道内分泌物的及时排出,减低感染发生风险。通过进行运动训练,能够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引发的坠积性肺炎、肢体挛缩、足下垂、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持续进行运动训练能加快恢复多个器官的功能,辅助加快恢复呼吸功能,同样可实现对并发症的预防,还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8-9]。

综上所述,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气管肢体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