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网络授课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21-07-22 14:15王振玲雷莉辉陈维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病防治疾病诊断过程

王振玲,孙 健,雷莉辉,陈维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院校开展了网络线上授课。为贯彻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工作部署,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猪病防治”课程建设中,遵循国家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性提出“三融双培育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身份与岗位身份的深度融合,重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猪病防治”课程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在学习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兽医岗位对接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猪场兽医、猪场防疫员等相关岗位技能学习,结合校内外牧场实训等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猪病防治相关技能(见图1)。学生毕业后可在猪场、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各大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动物相关行业方面的工作。

图1 猪病防治课程定位

(二)重构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新冠疫情,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经校企专家反复研讨,我们将原来三个岗位15个学习情境(图2),凝练为现在的二个岗位五个项目32个任务(图3)。

图2 原来三个岗位15个学习情境

图3 凝练为二个岗位五个项目32个任务

每个项目由不同病原引起,每种病原有不同的采样规范、不同鉴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到猪病防治各关键环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按照各岗位的相关任务点来完成猪病防治任务,详细记录、完善工作内容,总结工作成果。本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共6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三)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二年级学生,他们能熟练运用学习通、中国MOOC大学、学堂在线等多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前面教学项目中,他们已经学习病猪观察、病猪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等基本知识,具备疾病诊断相关操作技能,但是对猪病临床诊断经验较少,需要进行实战强化训练。本课程设置猪场兽医为重难点内容,在猪病基础知识项目一训练后,将较具象的猪寄生虫病诊治设置为项目二,显微镜可见的细菌病诊治为项目三,较为抽象的猪病毒病诊治为项目四(见图4),结合线上教学需要,适当修改了《养猪与猪病防治》及《猪病防治》原有教材内容排序[1-2],符合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探究式认知规律,使学生掌握与之对应的多项岗位技能。例如:岗位一猪场兽医项目二猪寄生虫病诊治16学时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猪寄生虫病确诊的融会贯通过程;它还是发酵床养猪场从病猪发生感染,到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治疗、提出防控方案的探究式推理过程的一个真实案例,所以将其设置为一个项目,内设猪鞭虫病诊治、猪食道口线虫病诊治、猪螨虫实验室检查、猪寄生虫粪便检查和猪寄生虫病综合实训考核五个子项目。通过学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将线下学案导学内容与线上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问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结论”案例分析为主线,通过“凝要点、辨病因、识虫体、定防治、评结果”等辩证逻辑关系进行案例分析和过程性考核,达到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三个教学目标(图5),使学生具有高阶性思维能力和探究式创新能力(图6)。

图4 猪场兽医设置四个项目

图5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目标

图6 16学时教学任务

(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重难点

1.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了进一步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对教案、授课内容进行了及时调整。学期初,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生无法自行购买国家规划教材,教师将自己主编的《猪病防治》电子教材全部上传学习通[3],作为授课内容框架体系,并增加拓展知识和学生作业等内容。

课上,采用学习通、企业微信等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做好师生深入互动和监督。通过直播、课程回放和制作Flash趣味测验和交互动画等多项举措,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通过前期积累的30多个猪病案例影像视频资料,保证线上翻转课堂授课模式顺利开展。实训操作时,通过观看实操视频进行分段考核,用猕猴桃做为动物模型练习猪螨虫皮肤病变的刮片技术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等实操能力训练。过程性考核成绩均由学习通大数据统计。

课后,学生可以阅读学习通任务点,查阅中国MOOC大学、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教师自建数据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巩固强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全部上传学习通,此平台资源可在全国进行示范推广。

2.解决重难点

通过在企业微信插入直播回放,在学习通插入微课、PPT课件、电子教材、猪病防控小程序、Flash动画、影像视频资料和标本等反复强化猪鞭虫、猪食道口线虫和猪螨虫的病原形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能快速对这些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借助学习通等网络信息化手段,通过上传绘图、思维导图作业、小组初诊结论、师生点评纠错和校企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解决教学难点,尽力减少因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实操训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五)转变教学理念,独创“五步式疾病诊断”教学流程

传统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第一部分:是什么——本节课要学什么病?然后强调该病病原形态和临床症状等陈述性知识;第二部分:为什么——教师讲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症状等原理性知识,总结该病病理变化;第三部分:怎么做——教师示范指导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综合防治措施。现在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创设病猪发病场景,引导学生怎么做?面对病猪思考、归纳总结临床症状;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及疾病背后的原因机理;最后推断是什么病。疾病诊断结论确定后,再阐述该病病原、流行病学、综合防治措施等陈述性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思维的转变,将“教师为主体”的授课过程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翻转式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训练学生应用辩证逻辑去推断疾病能力(见图 7)。

图7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转变后,独创“五步式疾病诊断”教学流程。按疾病诊断思路,探究“问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结论”等疾病诊断过程。案例影像视频资料均由教师在一线采集。采集30多个猪病案例素材形成两种教学场景,一是把学生带到岗位上,开展猪病防治实操课;二是把真实的工作岗位带到课堂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分析过程。每个疾病诊治都是按照“辨病因,析防治”这个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猪感染症状、病理变化的异常等方面开始“辩”,这个辩可以是学生主导“辩”,即讨论环节,也可以是教师主导“辩”,即对学生讨论的推断结论进行分析总结,以此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身份与岗位身份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探索新知

课前,教师通过多种软件(Focusky、EDIUS 8.5、Camtasia、Flash、EV录屏)编辑制作微课视频[4],将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单。学生按照任务单要求,小组讨论、分析、归纳病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出初诊结论。通过查阅教材等相关资料,提出猪寄生虫病防治方案,用绘图或思维导图模式完成课前作业。教师通过学生反馈信息,根据平台统计结果和学生动手能力,调整教学策略。由于学生临床实践经验较少,对异常病理变化认识不足,教师录制了《动物病理》《动物解剖》等课程视频,作为拓展知识上传学习通,弥补学生短板。结合当前形式,录制专家讲座,将拓展知识动态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另外,利用一平三端等网络信息化平台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学生对未学知识的预习效果,根据每个学生学习需求,个性化推送导读资料,保证翻转课堂授课效果。

(二)课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五步式疾病诊断”案例分析探究过程

第一步,问诊:学生将观察到的猪场发病情况上传主题讨论。

第二步,症状观察:观察病猪临床症状,并用思维导图推断引起猪腹泻性相关疾病种类和皮肤病变种类。

第三步,病猪剖检: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疾病诊断结论的依据。螨虫做病变部位刮片。

第四步,实验室诊断:将采集的体内寄生虫和体外螨虫用于实验室检查。

第五步,结论:猪鞭虫、猪螨虫病。

整个疾病诊断按照凝要点、辨病因、识虫体、定防治、评结果等辩证思维过程,进行层层递进,学生必须抽丝剥茧,辨析病因,才能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见图8)。

图8 课中教学过程

课中,将任务驱动法、思维导图法[5]、类症鉴别法、纠错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配合微课、实操视频、动画、主题讨论、游戏测试、问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仿真动物模型、标本、图片、影像资料和动物组织切片等反复强化训练学生对猪寄生虫病的识别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在寄生虫病诊治过程中的职业操作意识、动物福利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在“探究—训练—思考—复训”中培养学生专业工匠精神。教师适时邀请企业专家点评学生技能完成效果。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均由学习通平台进行统计。

(三)课后师生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上传资料,完成任务点、作业和测验题等,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将作业做成精美视频插入学习通,让大家分享。业余时间,教师指导10多名学生完成创新课题研究;教师指导高职二年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滴滴养猪”项目获得学院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猪病防治小程序,进行疫病防控。另外,教师还与毕业生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岗位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并邀请企业专家给予项目任务点评和就业指导。

三、学习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校企专家共同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多元评价体系。通过手机学习通发布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视频、微课、PPT等内容;发布问卷、主题讨论、测验、作业等280多个任务点,有三个班级74名学生参与学习通课程资源学习,学习通点击量达到314 399次。

分析动物医学1813班学情统计表,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完成率89%,70个章节视频平均完成率为91%。与2019年同期班级相比,任务点完成情况由2019年的4%提高到91%。这种网络授课混合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劳动的职业素养。

四、特色与创新

(一)“德、创、技”并重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独创“五步式疾病诊断法”。“猪病防治”课程采用三新(新思维、新内容、新评价)方式,按疾病诊断思路,探究“问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结论”等疾病诊断过程。学生通过 “凝要点、辨病因、识虫体、定防治、评结果”的辩证逻辑思维推理完成疾病诊断过程,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资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动手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使学生具有高阶性思维能力和探究式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内容注重丰富性,比如,增加了课前爱国歌曲播放、课后名言警句推送、课中故事导入等一些思政内容,与此同时,结合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役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二维动画播报等爱国主义教育,实时嵌入“时政元素”,丰富了课程思政内容。

(二)应用学习通大数据记录过程考核成绩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采用签到、投票、选人、抢答、问卷调查、阅读任务点、分组任务、主题讨论、测验、作业、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记录过程性考核成绩,达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深入互动,保证学生时时在课堂,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也完善了公平、公正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另外,为全院288位教师开通了“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资源,以讲座形式成功分享使用学习通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其教学资源可供全国同类院校和从业人员推广使用。

(三)注重绘图和思维导图的培养

对学生绘图和思维导图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绘图可直白、明了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准确度。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强化记忆重点内容,突破重难点。

猜你喜欢
病防治疾病诊断过程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思路分析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地方病防治工作者技术档案在地方病防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