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志,孙永华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廉江 524400)
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并且在不断完善,由此推动各类影像学检查手段持续发展。CT血管成像技术的出现,逐渐受到了医疗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且逐渐得到了认可。CT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准确率较高。此时便可以通过对比剂的输注,采用增强扫描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诊断。作为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成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便捷、成像清晰、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总及颈内外动脉粥样硬化,颈总、颈内动脉及颅内段动脉瘤,基底动脉狭窄等病症的临床诊断[1-2]。CT血管成像需要向患者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对比剂,经过人体血液循环,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进行扫描,而对比剂的浓度、流速、用量均可对成像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验证出最佳对比剂使用方法,本研共邀请到120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三组后,分别予以50mL、40mL、30mL的对比剂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现将这三种对比剂使用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40例,对比剂剂量为50mL),B组(40例,对比剂剂量为40mL),C组(40例,对比剂剂量为30mL);A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30~84岁,平均年龄为(49.37±6.15)岁,体质量为47~92kg,平均体质量为(61.28±4.53)kg;B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31~85岁,平均年龄为(49.85±6.23)岁,体质量为48~93kg,平均体质量为(61.34±4.52)kg;C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30~85岁,平均年龄为(49.91±6.58)岁,体质量为46~91kg,平均体质量为(61.45±4.51)kg;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等基本情况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对象均符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适应证;②所有纳入对象均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病史;③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对比剂过敏者。
120例研究对象均行东软Neuviz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仪器;设置扫描参数;ABC三组对比剂[(碘帕醇)生产厂家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87]使用剂量分别为50mL、40mL、30mL,分别与30mL氯化钠(0.9%)融合后,进行静脉推注;开始扫描,采集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T成像,并对成像质量进行评估。
组间对比:①动脉显影CT值:颈动脉、颈动脉分叉、主动脉弓,以及大脑中动脉M1段;②静脉残影CT值: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的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③CT成像优良率:无伪影、成像清晰属于优;有少量对比剂残留为良;伪影较多、影响成像质量为差;优良率=1-差率。
表1显示:C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M1段显影CT值与A组相比,t1=0.7637,t2=0.5318,t3=0.9523,t4=0.5487,P1=0.4473>0.05,P2=0.5963>0.05,P3=0.3439>0.05,P4=0.5848>0.05;C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M1段显影CT值与B组相比,t5=0.3813,t6=0.3451,t7=0.4305,t8=0.2690,P5=0.7040>0.05,P6=0.7309>0.05,P7=0.6680>0.05,P8=0.7886>0.05;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动脉显影CT值
表2显示:C组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残影CT值与A组相比,t1=5.3461,t2=5.3071,t3=6.6858,t4=8.2597,P1=0.0000<0.05,P2=0.0000<0.05,P3=0.0000<0.05,P4=0.0000<0.05;C组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残影CT值与B组相比,t5=4.7254,t6=4.3300,t7=4.2120,t8=6.6434,P5=0.0000<0.05,P6=0.0000<0.05,P7=0.0001<0.05,P8=0.0000<0.05;(P<0.05)。
表2 静脉残影CT值
表3显示:A组患者CT成像质量有25例优、5例良、10例差,优良率为75.00%;B组患者CT成像质量有26例优、6例良、8例差,优良率为80.00%;C组患者CT成像质量有39例优、1例良、0例差,优良率为100.00%;C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B两组。
表3 CT成像质量优良率(n/%)
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主要是用于筛查头颈部血管的一项无创血管成像技术。既可以筛查头颈部血管是否存在畸形,也可以筛查头颈部血管是否存在夹层,还可以筛查头颈部血管是否狭窄。该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且方便快捷的突出优点,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和关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进行此项检查,关键就在于图像质量,而想要保证其图像质量,重点需要关注对比剂的实际剂量。观察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其十分复杂,且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实际的检查中更需要注重实际的图像质量。对比剂是放射科检查、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化学药品,主要成分为碘,对比剂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后,可以显著增强影像观察效果,协助医生观察患者血管及软组织成像,进而做出可靠的诊断[3-4]。对比剂的种类很多,不同化学成分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检查的类型[5];本次研究仅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选用碘对比剂(碘帕醇),在行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前,对患者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对比剂(A组50mL、B组40mL、C组30mL),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后开始进行扫描。运用低剂量对比剂,能够减少上腔静脉、头臂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的伪影,也能够显著增强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①A、B、C三组在动脉显影CT值方面未体现出明显差异(P1-8>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②C组静脉残影CT值明显低于A、B两组(P1-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C组CT血管成像质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A组(85.00%)、B组(80.00%),以上数据证明,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显著降低头颈部CT成像中的静脉伪影,实现图像质量的显著增强,方红、张辉等人的研究亦得出相同结论[6-7],可与本研相互佐证,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结果,主要是因为使用低剂量对比剂时,对比剂通过扫描层的时间相对较短,在静脉中残留的伪影也相对较少,因此重建三维影像的准确性更高[8]。
根据对对比剂的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可以得知,对比剂的使用,会促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特异质反应和器官毒性反应[9]。其中,特异质反应一般情况下与实际的使用剂量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所以降低对比剂剂量,也难以有效预防。而针对器官毒性反应来说,这是因为对比剂注射后,90%都经过肾脏进行排泄[10-11]。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基础肾功能衰竭疾病,或者是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则很容易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想要有效减少和防止对比剂肾病,需要将对比剂用量适当减少[12-13]。
综上所述,对比剂的使用剂量与CT血管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相比常规剂量,低剂量使用对比剂可以有效改善对比剂静脉残留产生的伪影,提高成像质量,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因此建议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中优先考虑低剂量对比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