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2021-07-20 07:55鞠煜
科教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教育信息化

鞠煜

摘 要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新一代农民工流入城市从个人迁移转为家庭聚集。这让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小学进行质性研究,以教育融合作为起点,阐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在社会化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中总结归纳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的策略,以期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民随迁子女 教育融合 教育信息化 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62

The Study on th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Moving along with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JU Yu

(College of Media and Ar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lows into cities from individual migration to family aggregation. This makes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with migration become a hot issue in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quality of a primary school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taking the 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expounds the status quo of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ial growth, and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with mig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with migration.

Keywords migrant children;education integr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文化冲击”理论认为,当一个人从一种文化迁移到另一种文化中,他所熟悉的交流方式失去作用,从而产生抗拒、疑惑以及逃避的感觉。当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城市生活,不同的环境、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会让他们更为敏感。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加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使他们顺利进行教育融合,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现状及问题

为了解在新媒体学习环境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存在问题,本文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小学进行质性研究,对随迁子女以及教师进行访谈,运用半结构访谈形式与受访者进行沟通,并将访谈记录整理、归纳、总结、分析,总结出以下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融入现状

1.1.1信息化教学手段下学习兴趣提高

“有的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会不太适应,因为学校的一切对他都是陌生的,包括多媒体设备,他们都不太敢碰,为了让他们熟悉环境,我会轮流让他们当电教管理员,慢慢就适应了。现在的孩子是数字一代,对这种电子设备的学习适应和接受度都挺不错的。”在新媒体学习情境下,可利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多,例如多媒体影像、智能白板、IPAD等,从访谈中可以看出随迁子女对于信息化设备是好奇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课堂的交互性、丰富性和有趣度。当询问学生是否想回老家读书时,学生回答不太想,原因是在现在的学校环境更好,上课更有趣。可见学校教育环境对于随迁子女的学习融入是有影响的,在之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信息化的学习工具,搭建智慧化的课堂,让随迁子女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其学习行为,是促使教育融合的一种新方式。

1.1.2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佳

在对老师的访谈中得知,很多随迁子女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现在学习跟不上,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他們课前大多忽视预习工作,也不注重课外阅读,在课堂上吸收知识较慢,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课上也缺乏做批注、记笔记的习惯。很多孩子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的习惯,在面对难度较高的问题上很难举一反三。

在访谈中,大多数随迁子女认为学习很重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的时候却不能如意,也很认真的学习,但最后结果却不好。同时,随迁子女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晰,也对未来的发展不明确,在学习方面总体呈现较为模糊的认识。

1.2  心理融入现状

在访谈中有一个项目是自我介绍,部分孩子可能因为紧张不知道怎么说,低头沉默。在提示说可以说说家庭、朋友或者爱好时,也需要思索一会。在这过程中,问到父母职业,有些随迁子女甚至不愿意透露。在对于自己爱好的描述中,随迁子女回答比较单一,较多爱玩游戏,没有更具发展性的爱好。并且部分随迁子女认为自己不够自信、很少沟通、成绩靠后。

受访教师也表示,随迁子女多少会有不自信和胆怯的表现。有的孩子刚进入学校时会带着一点方言,但随着教师指导、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寻求改变,逐渐愿意说话并越来越标准。包括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卫生习惯都在老师引导和学校规范化的制度下慢慢发生改变。

1.3 社会融入现状

参与访谈的多数学生表示自己会沟通,但不愿意主动沟通。平时和老师沟通比较少,老师找谈话也会很紧张,也更倾向于和玩得比较好的同学交流。在与教师的访谈中,问到对随迁子女的态度时,老师们均认为对孩子是一视同仁的。但有的学生老师确实难以管教,教学压力也比较大,有的时候会忽略他们。对于随迁子女融入问题,老师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不仅是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等通力合作能完成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素质、性格、知识获取要有比较大的提升和发展,愿意去沟通去了解去接触才是融入的关键一步。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工具、优质的教学资源、温馨的学校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会给随迁子女带来新奇感,激发学习兴趣。但文化差异、行为习惯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在社会融入的困难。在学习方面成绩靠后,学习态度和习惯对比城镇学生不积极。在自身认知方面,较为敏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迁子女不主动,害怕交流。尽管存在较多问题,但总体上随迁子女在各类影响下愿意融入团体,愿意融入城市生活。

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问题归因

2.1 社会因素

第一,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本是用来区分农业和非农业的职业类别,现在却成为一道障碍,造成农民和市民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情况出现。许多农民工进入城市从事的职业是一些脏活、苦活、累活,薪酬也远远不及城市市民,这也导致了社会歧视,成为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无形屏障。

第二,生活环境以及居住条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居住地大多为城乡接合部,这类地区人员复杂,环境较差,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这类地区也没有配套的休闲活动区域,随迁子女的娱乐活动单一,文化氛围不高,也会影响随迁子女的社会化成长。

第三,风俗习惯。尽管现在城乡风俗文化有着整合的趋势,但是城市和农村还是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过节习惯与人情往来。当随迁子女表现出与城市孩子不同的行为时,可能会导致被孤立的状态。

2.2 家庭因素

第一,经济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家庭并不富裕,不能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需求。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对于金钱也会越来越重视。大多数父母会对孩子表达努力挣钱都是为了让其读书,这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动机。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平时工作忙碌,想帮助孩子学习,但却无能为力,有时会剑走偏锋,对孩子进行殴打、谩骂等方式。除去学习,随迁子女也缺乏兴趣培养以及课外活动。

2.3 教育因素

第一,校园环境改变。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环境不同,校园活动不同,遵守的规则纪律不同,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随迁子女可能会沉默,甚至更加敏感,会直接影响孩子参与行为的变化。

第二,老师教学压力大,不能顾及每位学生。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进入学校的时候,缺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的系统性指导,学习进度跟不上,导致成绩较为靠后。培养这一方面需要教师长时间耐心的指导,有的教师可能就此忽略,对随迁子女的学习融入十分不利。

第三,同伴关系。随迁子女较为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存在负面评价会导致孩子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社会歧视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随迁子女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3 随迁子女教育融合问题解决策略

3.1 开展信息化教学,增加校园活动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易共享、获取。加强家长以及老师对信息化学习的重视,让随迁子女获得更为良好的教学资源。同时,融入steam教育、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让随迁子女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课堂。随迁子女教育融入不仅局限于成绩,各方各面也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完善评价机制,发展素质教育,鼓励、支持、促进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开设趣味运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让随迁子女在展示的过程中认可自己,发现长处,提升自信,从而更好的成长。

3.2 加强文化自信,提高心理素质

随迁子女的衣食住行、文化差异与城市孩子相比,大多存在差距。在文化冲击的影响下,这种差距会让随迁子女更为敏感自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学校要帮助学生加强文化自信,帮助随迁子女熟悉城市生活,让城镇子女了解乡村风情。讲乡村故事,读农耕文化,了解城市发展,让学生发现美丽乡村,接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关注心理健康,和随迁子女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加强他们的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拒绝攀比。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层面也需要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传播优秀文化,认识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价值与创造性。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那么每个人都能自强自信融入城市生活。

3.3 提高自我认知,引导学习思维

不仅仅是随迁子女缺少自我认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特点、学习的目的、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只是随迁子女自己所能接触的环境中对学习发展、父母职业的了解更为局限。所以要加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我认知,多进行知识拓展,发现自身的亮点特点,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强调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阅读以及反思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语言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反思创新能力,当他们看得越多学得越多思考得越多,自然就会更加融入这个社会。

3.4 加强教育关怀,关注家庭教育

现今流动人口的低龄化,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80后,加之在信息化的今天,其吸收新事物、新的思维观念的机会和能力都较好,因此许多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老师层面要加强家校合作,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校情况,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情感关怀,增强孩子自信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层面要积极营造温馨有爱的校园环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互帮互助的家委会,促进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4 总结

随迁子女教育融入不仅是一种主动适应的过程,也是隨迁子女与流入地子女多元文化的碰撞、交互的过程。融入不仅仅意味着被同化,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到城市学校,在思想相对开放的今天,交往与互动是种双向的影响过程,将会对学校的文化、流入地的文化和理念也产生一些影响,甚至衍生出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我们应积极唤醒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利意识,让他们知道并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代新生农民工的权利将会有更好的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而也将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新媒体学习环境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入问题——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KYCX19_098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忠.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及其融入[J].宜春学院学报,2018,40(05):40-44.

[2] 孙文中,裴凌风.教育信念与弱势文化资本: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张力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9):48-55.

[3] 王晓燕.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01):56-62.

[4] 樊秀丽,王正阳.“生活教育”视野下的文化融合教育机理——基于北京市随迁子女学校教育的田野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02):83-92.

[5] 张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地方实施与困境——以A市随迁子女小学阶段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0):8-16.

[6] 樊秀丽,周宜,王正阳.双向的社会·文化交融——基于北京市随迁子女教育的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8(02):90-97.

[7] 卢伟,褚宏启.教育扶贫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改革——如何实现入学机会均等与教育起点公平[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57-62.

[8] 潘艺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9] 陈霞,申屠珊.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基于教育认知度及教育行为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04):95-100.

[1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04):13-21.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教育信息化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