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2021-07-20 04:01夏静朱红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特点意义

夏静 朱红娟

摘要: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从家校合作“双新”队伍(新一代教师和新一代家长)的特点出发,共建和谐教育场。它具有持续性、整体性、主动性、成长性、差异性特点,可以通过设置家校合作指导课程、拓宽家校合作内容和建立家校合作评价体系三条基本路径整体建构,旨在突破家校合作的困境,释放家校合作的育人动能和效能。

关键词:生长型;家校合作;意义;特点;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30-04

家校合作已是一种社会共识,围绕家校有效合作,各地各校的探讨和实践很多。尽管如此,家校合作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家校冲突时有发生。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是最直接、最密切、最具影响力的一维。家校之间的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就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因此,我们认为,突破家校合作的瓶颈,冲出家校合作的困境,应该回到家校合作的原点,即教师和家长这两个群体的特点来思考和探索。

一、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建构的背景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学生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除完善自身体制外,还需要紧密依托社会,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家庭的合作。[1]合作需要目标同向、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其前提是合作双方彼此了解,有共同的认知。

第一,从社会环境来看,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中,教师要走在引领发展的前沿,要回到推动知识转化、文明建设和精神发展的主导地位,要保持家长信赖、学生崇敬的教育地位,就必须不断学习,努力生长。

第二,从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越溪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方面,198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占比为81%,其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占比为56%。在学历层次方面,在岗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为86%。可见,年轻化、高学历是这支队伍的鲜明特征。在专业素养方面,这些教师的发展如何从资格层面走向意义层面,抵达价值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并不断生长是这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从家长的情况看来,越溪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在年龄结构方面,1980年以后出生的家长占比为73%,其中1985年以后出生的家长占比为44%。在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家长占比为54%,本科以下学历家长占比为46%。数据表明,这一代家长以“80后”为主,是较为典型的独生子女群体,其学历层次,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格局下的新兴开发区的区域特点。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有较高期待,但对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可见,催动并促进其生长,才能使其胜任家长角色。

综上,新一代的教师和新一代的家长,构成了以“新”为时代烙印的家校合作背景。聚焦新一代的小学教师和家长,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均以“80后”为主,都有着自主自由、视野开阔、主观意识强的特征。这些相似性,在合作初期会有利于破冰和很快获得彼此的好感和认同,但在长期深度的合作中,却很容易因此形成阻碍。面对家校合作面临的“双新”特点,建构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有其必要性、必然性和深远性。

二、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的特点

“生长”有增加、增长的意思。建构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对应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合作和发展,着眼的是教师和家长合作素养的提高、合作能力的增强,期待的是学校和家庭合作实践的增加、合作效益的增长。所以,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是动态发展、阶梯提升、持续推进的一种合作机制,是育己与育人相互融通、互相促进的一种合作机制。除持续性以外,它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基于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

这里所说的整体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空间的横向维度来看,教育是国家事业,“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的建构以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时代发展和现实教育情境为基础,突破“孤岛”模式,从家校合作切入,实现学校与家庭、政府、社会的整体协同。二是从时间的纵向维度来看,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的建构重在教师、家长的全员参与,重在进行教师、家长合作的全程实践,重在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来映照家校合作的效益。

(二)基于合伙人角色的主动性

家校合作应该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需求,因此,作为育人的合伙人,教师和家长都有着和谐互助、合作互动的愿望,这正是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建构的基础。“生长”一词本来就有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争取、主动发展的意蕴。显而易见,主动会使家校沟通更及时,能使教育的时效性更突显。因此,在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时,应注重激发教师与家长参与合作、推动合作的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更有助于遇到具体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形成积极、正向的处理思维。

(三)基于发展导向的成长性

父母、教师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前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只是简单地教育孩子,更是父母、教师的自我教育,因此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成人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3]根据“双新”合作对象的特点,我们在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时,也更加注意突出成长性这一源自人内心的本能。保持家校协同教育的成长性,不仅有利于父母和教师梳理孩子教育问题,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唤醒孩子的成长。这是家校合作的意蕴所在。

(四)基于个性认知的差异性

良性的家校合作离不开任何一方的投入。然而,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因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教育情况、价值取向等的不同而不同,家长和教师之间教育的协同程度自然也各有差異。因此,在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的时候,我们选择尊重差异,注重“个别化”辅导和“私人定制”服务。尊重家校协同教育的差异性,把差异变成机遇和独特的资源,不仅有利于寻找到最佳合作点,实现最有效的合作,还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三、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建构的路径

对接“双新”队伍的成长需求,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我们围绕“生长”这一目标,着力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评价设计三方面进行整体建构。

(一)设置生长型家校合作指导课程

家校合作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教育领域,教师和家长在文化素养、教育理念、交际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策略选择能力等方面的不对等,都会影响家校合作的和谐,严重的甚至会形成冲突,造成育人事故。因此,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我们就要对应教师、家长的特点,科学系统地设置引领教师和家长成长、促进家校合作的指导课程。

生长型家校合作课程,按家长和教师两个维度,分通用和专有两类课程。通用课程包括认识儿童、理解教育、沟通技巧、案例解析、合作体验五个方面。专有课程在家长方面包括了解学校、志愿服务、一日教师、好家长体验,在教师方面包括家访指导、读懂家长、家长会系列、应急处理。通过此课程体系的有序开展,我们期望教师和家长共同走向专业化。

课程学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常见的学习方式有理论通识讲座、沙龙讨论、实践体验等。我们期望通过专业、完整的指导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使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能从了解走向理解,从应对走向专业。

(二)开展生长型家校合作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家校合作中,学校作为主导者,对家长的指导往往是“单项+单向”的,家长作为被动接受方,只是按照学校的指示和要求做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庭与学校关系的疏离,为家校之间的合作带来阻碍[4]。为此,在课程建构和实施的框架下,我们以唤醒家长的主动性、激励家长参与、鼓励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为基本思路,组织开展优化合作的实践活动,构建平等合作关系,建立新时代家校合作互动文化。

我们开展“公约制订”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和家长制订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和家校合作公约。这项活动历时一个学期,是家长、学生、教师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增进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形成了关于家校合作、家庭成长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和行动纲领。我们开展“超级体验”活动,家长可以提交《体验角色心愿单》,到学校体验一天,了解校长、各行政岗位、班主任、教师的日常;同时,教师也深入学生家庭,体验家长的生活。与家长入校体验不同的是,我们要求教师的家庭体验能体现示范性和导向性。角色体验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体验交流沙龙活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交流体验感受、展现各自心路历程的空间。我们还开展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或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如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管理,学生上下学接送安全管控,班级文化建设,突发事件处理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家长打开了自己,尊重了对方,使平等、自主、共生的合作成为常态,使相互学习、支持协同、共建共享成为了一种文化。

(三)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评价体系

构建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评价不可或缺。生长型家校合作的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其一是参与表现评价。这一评价主要考查教师、家长参与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依靠线上打卡和线下登记两种方式进行,通过每人每学年形成的参与曲线来给出评定结果。其二是实践表现评价。这一评价通过实践内容表现量表记录每个人的实践表现,通过与具体表现相对应的数值发现每个人的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家校合作、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提供参考,也为进行个别化家校合作指导提供依据。其三是成果展示评价。学校每学年组织家校合作成果展示会,教师、家长以自评、互评、交叉评的方式互相激励,互相学习。这三方面的评价,既关注了家校合作的过程,也关注了家校合作的成果,有着相互验证和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着眼长远成长的评价方案。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孩子个性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生命场,且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激荡的。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解应该站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立场之上,對于家校合作的实践应该着眼于家庭和学校的双方需求,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活泼泼发展的需求。优化家校合作关系,扩展家校合作效益,必须对接时代特点、教育期待,必须对应家长、教师的特点,给出切实有效的家校合作方案。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把幸福还给家庭(代序)[M]// 朱永新,孙云晓.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N岁孩子.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序2.

[2]吴晶,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1-02-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王德军.基于问题解决的学校家长教育创新[J].中国德育,2019(10):9.

[4]单志艳.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 构建家校合作新形态[J].人民教育,2019(22):18.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特点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